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学界对汉语方言之间相互关系的三种计量方法:特征统计、词源统计和词汇相似度计量,指出这三种计量方法采用的是非整体的、语音和词汇上受限的考察方法。文章阐述了一种更适用的计算模型,即Levenshtein Distance算法(莱文斯坦距离,或称编辑距离),该方法对语言或方言之间线性字符串的语音相似性和词汇对应性具有协调功能,并蕴含特征比对和词源概率效用。本文自动分区实验汇集了南方吴、闽、粤、湘、客、赣、徽、淮8个分区的78个方言,官话方言有东北、北京、冀鲁、胶辽、中原、兰银、西南108个方言,共计186个汉语方言点。每个方言收集了斯瓦迪士100个基本词,并对方言之间展开相似性计算。计算结果与传统分区基本一致,但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2.
湘西汉语方言主要有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和乡话。秦汉时期湘语已经成形。北宋靖康之乱北方移民给湘西地区带来了官话。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江西移民带来的赣语对湘西汉语方言的影响力比较有限。乡话在瓦乡人迁徙到湘西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阿拉善盟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甘肃、宁夏两省区.阿拉善盟汉语方言较复杂,主要通行于阿拉善盟首府巴彦浩特的新巴音话受以银川为代表的银吴片方言影响较大,而主要通行于阿拉善盟其他地区的左旗民勤话则与甘肃省的民勤方言相似.  相似文献   

4.
岳立静  钱曾怡 《文史哲》2012,(3):117-122
一直以来,汉语方言的分区标准主要集中于对语音现象的分析判断,很少从词汇的角度进行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全面、系统的发展。实际上,方言词语的比较研究,是方言分区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因此,立足于对口语高频词语的考察,通过方言与标准语、方言与方言之间口语高频词的比较,可以找出各方言在词语使用上的接近度,从而揭示出各方言间的远近亲疏关系,同时也能够为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开辟一条合理的、有效的词汇考量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附加式构词法包括前缀和后缀、同音词构词法包括改换词性和扩大词义、重叠方式构成新词等三方面探讨了新疆汉语方言构词法。  相似文献   

6.
Hopper&Traught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化"斜坡"。其中屈折词缀阶段很多人认为在现代汉语中不存在。但随着方言调查的深入进行,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同样存在屈折词缀阶段,但表现与英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持续繁荣,硕果累累,但在服务方言应用方面仍做得很不够。方言是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方言调查研究除了为国家推普服务外,同时还要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的语言应用开发服务,为方言区群众学习方言服务。这是当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时期山东各地已有了明显的方言差异。考察扬雄《方言》记录方言词语时所用地名单独列举与并举的情况 ,可以看出 ,秦汉时期山东方言大致可分为齐鲁、东齐海岱两区四片。两区四片格局的形成同齐鲁各地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两区四片的内部格局在今山东方言中仍然保持着 ,如果将秦汉时期山东方言的内部差异同今山东方言的分区结果比较 ,古今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长期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方言学界在语法调查中存在客观困难,二是语法学界对方言语法的认识存在误区。近年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开展了若干方面的专题研究,如概貌、词缀、虚词、代词、疑问句、特殊结构和句式等。今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方言语法调查的基础性工作;二、深化比较研究,三、变换研究思路;四、关注语言接触和相互影响;五、在理论与方法论上有所突破等。21世纪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必将成为新的热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张俊峰 《学术研究》2003,(11):80-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民族精神问题讨论的基调已基本确立,即肯定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与积极作用。但论者们分别从民族精神的内容与意义两个不同角度着眼,对民族精神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并进而导致了此次争论的焦点,即对民族精神意义评价上的分歧。然而,对民族精神意义的不同评价,并没有影响论者在如何构建当代民族精神问题上的共识,因而不同的观点又在实际操作层面实现了统合。可以说,此次讨论是以往文化争论的延续与升华,为如何构建当代民族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岭南濒危汉语方言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是汉语方言的集聚地,非主体方言受强势方言的侵蚀愈来愈突出,人口少的方言走向濒危和消亡,已成为岭南语言生活的凸显态势。当前岭南濒危方言研究应考虑以下问题:一、确立研究目标和任务;二、明确方言学者的角色定位,避免走单纯的学术路线;三、充分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制订岭南濒危方言资源采集、记录和保存的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
梁金荣 《学术研究》2000,(7):119-122
由詹伯慧教授主编 ,詹伯慧、李如龙、许宝华、黄家教四位教授共同编纂的《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一书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出版 ,1994年第 3次印刷 ) 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大学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这是继三卷本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之后 ,詹先生主编著作的第三次获奖了。同一年获三次全国性的奖项 ,这不仅在方言学界 ,而且在社会科学其他领域 ,恐怕也不多见吧。关于该书 ,黄坤尧 ( 199…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考察汉语各大方言区中的正反问句及其变式,以挖掘其语言类型学的价值.文章采取双重视角:横向地域的毗邻与隔离以及纵向历史的传承与分合,着重讨论"VP-Neg-VP"、"VP-Neg"和"K-VP"及其变式的分布,指出在类型学上存在着"并存消长"的总特点,并具有"对立互补"和"重叠交叉"的属性,强调今后研究尤要注意方言类型的"无序"和"交错"现象.  相似文献   

15.
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汉语方言中存在丰富多彩的动词重叠形式,动词单纯重叠式就有两叠至五叠不等。形式上不同的动词重叠式在基本语法意义上却高度一致,都是表持续。对汉语方言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考察,能为共同语中一直存在争议的VV式动词重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16.
曾庆榴教授所著《走出历史的困谷》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 ,探讨和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在 2 0世纪 30年代前期遭受重创之后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得到重建与恢复的历史情形及其经验教训。在这本书中 ,作者用“全部心灵感悟和关于历史、政治、社会的知识” ,描述了一个处在“历史的困谷”中 ,为挽救民族危亡挺身而出、并参加广东地方党组织重建活动的那个“青年群体” ,揭示了这群人的来历、走向和“心灵历炼” ,而这群人在全国解放后 ,许多在广东省市担任重要领导工作 ,他们的风范影响了广东几代人。读这本书 ,更会使他们在“艰难…  相似文献   

17.
儒学从人性论出发,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文艺被作为道德教化的特殊手段而受到重视。具有鲜明特点的儒家文学伦理思想,无论对文学发展还是道德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方言描写的用字存在严重的重音轻义倾向,这种情形已给阅读带来不少麻烦,本文在有关字例分析的基础上,呼吁方言描写用字尽量规范、统一,以减少阅读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兴佐 《学术界》2006,(4):259-262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兴趣。由于研究者预设的前提及学术背景的差异,不同的研究者形成了不同的解释模式。多种解释模式的并存,既反映了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也意味着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刘新中 《学术研究》2003,(11):137-140
本文对词缀“老-、阿-、-儿、-子”在汉语主要方言中的分布作了考察,发现它们的分布有较强的地域特点:“阿-”在南方方言中较为活跃;“老-、儿-”在北方话中较为发达;“-子”在整个汉语方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而在南北交叉的中部方言较为发达。这种现象与语音中的某些现象,如塞音韵尾的保留情况有共生关系,与历史上作为词缀产生的先后也有关系:唐代以前的多保留在东南部方言,唐代以后多保留在官话区,中部的方言则兼有南北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