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加成 《社会》2002,(1):4-7
所谓青少年的社会化 ,是指青少年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 ,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 ,青少年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社会化有两个基本要素 :施化者和受化者。真实社会化 ,即传统的社会化 ,是在家庭、同辈群体、学校、传统大众媒介中进行的社会化。真实社会化的主要特征是施化者的真实性和确定性 ,受化者的被动性明显。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又面临第四媒体———网络的新挑战。网络使施化者和受化者在特征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即施化者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增强 ,受化者的被动性递减。网络化所构筑…  相似文献   

2.
初级群体弱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盛梅 《学术交流》2008,(3):135-138
在现代社会中大量正式组织出现的同时,初级群体呈现衰弱的趋势,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作为青少年社会化主体的初级群体的弱化却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角色的培养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以社区为平台,搭建一张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在青少年从社区获得社会支持网络帮助的同时,又可以促进青少年自身成为社会支持网络的志愿者,使青少年、家庭、社区成为一种"共生"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网络空间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瑞萍 《探求》2005,(2):76-78,21
网络扩大了青少年交往的空间,缩短了青少年社会化的时间,创造了青少年个性化和社会化学习的条件,提供了青少年认识社会和扮演社会角色的便利,创造了青少年自我实现的机会,从而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网络交往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引发青少年的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恋网成瘾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网络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导致青少年对不同文化与价值选择的困惑,从而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效应,减少其消极效应,应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素养,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强化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李钢 《探求》2001,(4):54-55
由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引发的信息革命在全球方兴未艾。21世纪是信息社会 ,这已成为人们描绘21世纪社会特征时达成的首要共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在当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网络化 ,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可以说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使人类进入或即将进入网络时代 ,网络开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 ,同时更加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这给我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带来挑战。信息网络技术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5.
李小静 《社科纵横》2024,(1):131-137
“后真相”舆情事件是一种有目的地将情绪和主观价值取向嵌入现实热点事件进行信息再生产,并通过社会化媒体聚合和发酵所产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随着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勃兴,中国社会民生和治理领域中的“后真相”舆情事件频发且极大地颠覆了大众的认知结构,消解了大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社会矛盾凸显、“注意力”资本运作、技术赋权是“后真相”舆情事件发酵和蔓延的三股推力,对此,只有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集聚空间和辐射效应,完善和优化信息传播机制,才能有效抑制“后真相”舆情事件的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图景。网络传播影响着今天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教育正向着信息化、社会化、网络化发展。学习--作为适应时代变化的根本手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促使人们更加主动、高效率地学习来发展自我,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从观念到认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应当对固有的学习观念予以变革,树立一种建立在知识与信息基础上的网络学习观。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和由此引发的生存困境是人类面临的时代问题,环境伦理是以深层文化的现实性去关切人类的存在,规范人类的思想与行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不但体现了人类为自身的存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本,而且表达了人类期望伦理或道德能够成为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现实力量的理论设想.作为一种生存关切,环境伦理是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形上关怀;是实现人之为人的理论域义,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路向.其所蕴涵的人文情怀并不是由某种逻辑规定性确定的,而是由一种更为直接和感性的生存论承担起来的,并内涵于由环境伦理所启发的生活实践和人类自身的精神建构中.环境伦理理论品格的当代彰显必将对人类协调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潜在的和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袁薇佳 《探求》2018,(2):108-111
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虚拟社会环境的出现,使现代人生活于虚拟和现实交替的社会环境中,"90后"大学生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明显体现了网络化、数字化的生存逻辑。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政府管理及高校教育引导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地建构大学生文明网络交往机制,营造开放向上的先进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
刘军 《探求》2014,(6):59-63
互联网族群文化作为一种亚网络文化现象,对人类生存空间产生了一定辐射和影响。这种文化现象是研究网络文化的一个全新视域,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文化价值。互联网族群化现象的兴起与涌现,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的现代性的多元化。在互联网空间内的各类互联网族群,其行为不单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场域,互联网族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场景给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选择,它是比社会空间更加合乎心意的交往空间。在这种交往空间中,虚拟生存投射和延伸了现实生存。通过网上与网下的联动,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良性循环的"虚实共生"。  相似文献   

10.
徐一林 《创新》2009,3(5):78-80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众健康的媒体评判能力,通过教育来指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合理地运用大众传播媒体及其信息和文化资源。财经院校是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主的高等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然而却常常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文化底蕴和氛围上显得单薄,在启迪和激发学生上存在不足。大众媒介对学生的社会化影响程度日益增强,我国的媒介环境日益复杂,高校有责任对学生从各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12.
13.
高校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教育目标相一致,两者有效衔接可以有效增强教育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机制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校可以应用ADDIE模型的理论及方法构建教学思路,根据确定教学目标→挖掘育人价值→编写课程指南→开展课程试点→教学效果评价来建立衔接路径,促进高校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并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娓 《唐都学刊》2006,22(6):79-81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干,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为道藏三玄之首。佛教传入中国,与儒道合而为一,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易家的太极、儒家的天命、道家的道、佛家的空,皆是宇宙全息图的不同体现方式,是宇宙万有生存准则的不同表述。  相似文献   

15.
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求高校要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是在学校管理层面、专业教师层面和学生个人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开公司、课外活动、少数人的教育等.应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就业等方面使学校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从统一思想、精神激励和专创融合方面制定针对性策略,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ssues of long-term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among midlife and older gay men and lesbian caregivers. Using 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9 gay men and lesbians over 50. Participants reported on their long-term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ll but four persons reported that their partners had advance directives, but the majority of caregivers did not have advance directives for themselves. Concerns about informal family dynamics and interactions with formal systems were expressed, along with financial and ownership issues. It is important for social workers to intervene across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and community levels in advocacy for the needs of older gay men and lesbian client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ssues of long-term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among midlife and older gay men and lesbian caregivers. Using 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9 gay men and lesbians over 50. Participants reported on their long-term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ll but four persons reported that their partners had advance directives, but the majority of caregivers did not have advance directives for themselves. Concerns about informal family dynamics and interactions with formal systems were expressed, along with financial and ownership issues. It is important for social workers to intervene across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and community levels in advocacy for the needs of older gay men and lesbian clients.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论与咨询和临床心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20年中,社会建构论的崛起对咨询和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科学主义范式形成了挑战.社会建构论主张实在是社会的建构,这一观点应用到咨询和临床心理学,则被传统的科学主义当做"实在"的"病理心理"丧失了本体论的基础.同时,知识是建构的,那么咨询和治疗理论并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理论建构.这些观点对咨询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血缘,重人伦,重礼制。时代在变,但中国人的文化精髓未变。VRT对伦理道德的加强性研究的实质是用现代科技传承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是对传统道德"说教"式教育方式的一场革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研究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实践体验"平台,解决现实生活中难以处理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问题,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外在的道德情感交流内化为道德修养,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观,从而达到提高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