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旅游圈广西区内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北海-钦州--防城港"小三角"地带的旅游资源、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圈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潜在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意义重大。昆明、长沙、北京是广西典型的潜在客源市场,绝大多数市民具备实现滨海旅游的主客观条件。广西滨海旅游的市场广阔但处于待开发状态,采取切实有效的开拓措施,有利于发挥滨海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交通格局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原因之一。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交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西北部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属于发展潜力巨大,有条件培育成为世界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富集区。从总体上看,广西北部湾交通对旅游空间演变还存在较明显的限制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铁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和密度,加快南宁、北海两大国际机场升级,提高区内外旅游线路的连接性和通达性,实施与周边地区合作开发战略,使交通规划与华南、西南、东南亚实现全方位对接,建立国际旅游通道。交通格局的完善,将有助于全面拓展区内外旅游客源市场,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西滨海旅游客源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旅游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其客源市场总体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对广西旅游市场进行目标定位,并为客源市场开拓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湛江市滨海休闲体育现有状况,市民参与情况和未来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更适合湛江的滨海度假、滨海休闲、滨海养身、滨海旅游、滨海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以滨海休闲体育为主体展开的,发展以摩托艇、滑翔伞、帆船、帆板、潜水、海钓、冲浪、滑水、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手球等项目为吸引物,打造湛江的海洋休闲体育品牌,是湛江市滨海休闲体育发展的重点,也是湛江经济、文化崛起的突破点.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这为休闲体育消费提供了有力的前提条件.有关部门制订滨海休闲体育政策策略,培育休闲体育市场,发展滨海体育产业,开拓滨海体育项目,拉动湛江经济发展,促进旅游开发,滨海休闲体育将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构建平潭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和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分析。依托平潭旅游“四区一中心”的战略空间规划,突出海洋、海岛、海湾特色,重点打造“两湾”特色滨海体育旅游度假功能区。提出培育两岸滨海体育旅游合作示范区,搭建核心竞争力平台;重视品牌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滨海体育旅游产业的宣传和投入,完善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等措施,推进平潭滨海体育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的开发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利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抓住机遇,重视外因的作用,切实搞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面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一年来持续低迷的背景,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如何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房地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必须从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保护资源环境等方面着手,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调查法对广西竞技体育产业市场开发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广西竞技体育市场结构不尽合理;竞技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竞技体育市场开发模式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模型,科学测评2009—2018年广东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生态位,并利用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深入分析滨海旅游生态位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8年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生态位历时性变迁幅度整体不显著,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低交叉"时序演进特征,而"中心高、两翼低"的滨海旅游非均衡性发展格局持续而稳定,东翼边缘性程度总体高于西翼;滨海旅游生态位存在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总体呈现由强到弱的空间集聚态势,而局部存在高—高(H-H)、低—高(L-H)、低—低(L-L)三种空间集聚关联模式;高—高(H-H)空间集聚的扩散效应总体呈现历时减弱态势,低—高(L-H)空间集聚的遮蔽效应总体呈现历时增强态势,而低—低(L-L)空间集聚的"低值锁定"效应总体呈现稳固发展态势;高等级滨海旅游景区数量、滨海旅游市场效益、滨海社会经济支撑力、滨海生态冲击是滨海旅游生态位时空动态分异的四大驱动因素,其驱动力存在动态异质性特征。最后,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以期对广东乃至全国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对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次平滑指数方法对北部湾港口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未来发展方的对策建议: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由区域竞争向区域合作转变;由分散、小型向集中、大型的业态过渡;向大型、深水、集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沉淀丰厚,以国家级港口为主的都市体育旅游资源、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休闲体育旅游资源、以名山森林为主的探险体育旅游资源、以现代化体育设施为主的健身观摩体育旅游资源,均亟待开发和利用。通过重点发展港口旅游、绿色旅游等休闲体育项目,创新营销手段,规范体育旅游市场,推出专项体育旅游产品,培养专业体育旅游人才等手段,既可以在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同时,拉动沿海经济发展,又能够实现江苏沿海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体育旅游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采用文献研究、访谈与调查法,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提出了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实现体育旅游一体化;合理设计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建立体育旅游业支持与保障体系,以期为促进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滨海旅游业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旅游资源的评价是滨海旅游开发的基础。针对以往滨海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没有能够很好突出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吸纳海洋科学的成果;较少突出水体—沙滩类旅游资源;资源开发潜力评价较少,缺乏观测指标;较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本研究在吸纳了海洋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海洋观测资料和滨海旅游资源调查大量数据,构建了两层次定量评价方法,从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两个方面,针对三类旅游资源分别建立评价指标。评价过程中,应用SPSS软件和ARC VIEW软件,采用聚类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的空间分布、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为科学、客观地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的表述,结合中国海洋环境污染情况,阐述保护北部湾海域环境的法律措施,并展望保护北部湾海域环境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在对福建体育旅游优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福建体育旅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充分利用政策扶持,做深做实产品项目开发;科学规划体育旅游的发展布局,夯实福建体育旅游的空间;努力实现体育旅游的跨界管理,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与交流;发挥对台体育交流与合作优势,加大周边区域合作;打造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发展点,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探索在线市场拓展新模式等体育旅游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探析了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可行性理论依据,并对鄂西民族地区的现实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阐释在该地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意见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象山县滨海休闲体育的现状,运用态势分析法对象山滨海休闲体育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象山县休闲体育各要素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季节性制约等现状,提出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以期全面提升象山滨海休闲体育的水准。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 ,传统的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更具个性的体育旅游形式在我国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阐明了发展体育旅游的必要性 ,分析了体育旅游发展的可能性 ,提出了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SWOT分析法,对西安市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分析西安市体育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特点,综合评价研究西安市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发展机遇以及挑战,研究西安市体育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战略,为全面整合开发西安市体育旅游资源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推进产业间融合,共享资源;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培养体育旅游人才;加强市场营销,建立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