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和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一样,纳西语里有比较丰富的四音格词,按其音节重叠关系可以分为AAAA、AABB、ABAB、AABC、ABAC、ABCB、ABCC、ABCD八种形式.并列式是纳西语四音格词构词的最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说的象声词,是指纯粹摹拟声音的词。这种象声词,一般的看法包括:单音的,单音重叠的AA(AA……),单音加单音重叠的ABB,单音重叠加单音重叠的AABB;双音的AB,双音重叠的ABAB;四音的AIiBC和ABCD。①在参加调查方言的实际工作中,深深感觉到吉林省方言里的象声词是丰富多样的,而其中有一类象声词,是在以前的著述中还未曾见到的。这就是“—AA”式和“—AB”式。  相似文献   

3.
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根据壮语南部方言——广西大新壮语的特点,大新壮语的名词和动词分属两大词类,而形容词属于动词的一个小类。大新壮语形容词归类有主要鉴定标准、次要鉴定标准及参考标准,这些标准有效地解决了大新壮语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4.
布依语里常见四音格动词重叠形式,布依族说汉语时直接用汉语的语言材料逐一翻译这种四音格词语,不仅把四音格词语的意义,而且还把其构造方式引入了汉语。而这些四音格词语在与布依族杂居的汉族中又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这就是汉语对布依语语法的借用现象。在借用过程中,双语阶段是必不可少的阶段,而布依族中掌握布依语、汉语的双语人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矮寨苗语四音格词的特征是:在语音上以重叠和二、四音节声调的搭配来体现韵律和谐;在结构上注重并列对称;在语义上突出概括、增量;在语法功能上多受限制,一般不带修饰语和宾语,也不做修饰语。矮寨苗语四音格词的形成机制主要遵循相似、对称、羡余、类推等原则。矮寨苗语四音格词受汉语的强烈影响,其特点和使用向与汉语趋同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6.
根据壮侗语"黏附成分+名词"名词结构特征及现代壮语方言语料,对史籍中"干栏"一词的语源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干栏"一词是一个合成词,源于壮语kja:n1(v)a:n2"房子",即"kja:n1"是表(v)a:n2"房子"的类别成分-建筑类.  相似文献   

7.
元曲四音状态词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义和语音结构等角度证明了元曲中的四音状态词是一种逆向变韵重叠词 ,分析了这种四音词在重叠过程中产生的音变规律 ,指出了构成这种重叠的基式在结构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汉藏语系语言普遍具有四音格词。汉语中四音格联绵词也极其丰富,但学界多将研究集中在双音节联绵词上,对语音造词方式产生的四音格联绵词却关注较少。我们以汉赋作为关注点,发现在汉赋中存在丰富的四音格联绵词,通过对这些四音格联绵词语音的分析,发现它们在语音上存在着整齐的语音模式,对其语音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归纳。  相似文献   

9.
壮语亲属词中的汉借词使早期的亲属语义关系发生了量变,且这种量变在壮语方言中具有随机性。文章以"亲属语义关系"为因变量,亲属词的"变异均值"为自变量,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两个变量间单向正相关的因果属性。  相似文献   

10.
汉壮语状态形容词都有后缀式、重叠式和偏正式等形式,两者的语用功能表现为加深程度、表达喜厌情感和调整节奏等.但两者之间并非都是对应关系,在互译中,汉译壮时,汉语的后缀词、重叠词和偏正词都可以译成壮语的后缀词;而壮译汉时,只有一部分后缀词可以译成汉语的后缀词,大部分则视语用意义译成汉语的重叠词或偏正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贵州黔东南方言的五种程度表示法:状语表示法、补语表示法、重叠表示法、构词表示法和比较句表示法,并将黔东南方言与普通话、苗侗少数民族语言的程度表示法作了对比。文章认为,黔东南方言程度表示法受到当地苗、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宁近郊平话方言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近郊平话作为一个方言岛,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尽管受到不同语言和方言的包围,在语音和词汇上接受了壮语和粤方言南宁白话的影响,但是凭借着政治、文化等的优势,其音系仍基本保留了原来的面貌,代词、亲属称谓词、人体称谓词等亦显示出其特点。此方言岛的形成不早于唐代且长期作为南宁城区的权威流通语言。其主要成因有二:(1)屯兵;(2)其本身作为一个周边被壮族包围的汉民族岛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从历史层次的观点出发,将这一方言点准确定位为中古北方汉语的方言岛。  相似文献   

13.
吴起话音系及内部语音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起方言属于晋语志延片,处于陕北晋语与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兼具两种方言的音韵特点。某些特征鲜明的音韵特点表明关中方言对吴起方言的影响久远而且异常深刻。由于移民因素的影响,吴起县境内可以分为三个方言小片,各片之间的韵母和声调系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壮话与白、客、闽话存在很多的共同特征 ,这些共同特征 ,说明了共同生活在壮族地区的壮汉民族语言上的认同 ,反映了壮汉两个民族之间的互融共荣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复杂,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方言和民族语言都很丰富。近几年,来广西首府———南宁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通过调查发现留学生学汉语时受到了南宁方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要让学生学到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对外汉语教师和留学生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西北话“给”字句的特征是,“给”的同形复现、无双宾句及指人单宾句稀缺。这两方面都可以归结在参数上:焦点的线性设置及动词“给”的二价性。文章同时从“普一方.古”出发,系统地初步考察了同形复现这一综合句法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反映的汉语句法各层面间的相反相成的互补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广西粤方言中的桂平市城区、南宁市区、玉林市区等方言点“完成体”的表达形式大体上相同,一般都用“VP·标记成分+(O/C)”,所异者为其中的标记成分,其中桂平话多以“北”或“开”为标记,南宁话多以“哂”为标记,玉林话则多以“开”或“了”为标记。相比较而言,桂平话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湘西土家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语借词,其语音既受当地汉语方言的强烈影响,又具有土家语的显著特征.而且湘西土家语北部方言与南部方言本身就存在着方言分歧,加之影响它们的汉语方言也各有特色,因而它们的借词语音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湘西土家语南北方言借词语音的比较分析,可见湘西地区语言接触的复杂性及该地区存在着由于语言接触而导致...  相似文献   

19.
马公话里入声消失,不应再归入江淮官话。马公话和泗县话两阶核心词的关系词比例相近,通过阶曲线判定法得出它们是同源关系,马公话可能归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考察376个中古入声字在马公话里的读音情况,发现"清入和次浊入归阴平、全浊入归阳平"的规律,马公话应该归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马公话性质演变的原因有内部方言接触和外部方言整体推移,它的演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