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面对当代文化冲突的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开放、交流、借鉴与发展 ,从而产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与整合的态势。我国的文化素质教育面对激烈的文化冲突 ,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从国情出发 ,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 ,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来整合当代文化冲突。同时 ,在整合文化冲突中正确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使文化素质教育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传统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的构建少不了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文化大国"的缔造又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息息相关。高校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预备军,也是文化弘扬的主心骨。因此在洋文化充斥的高校,研究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力量,具有正确的网络伦理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化对大学生传统道德认知及道德标准形成的冲击,致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成为必然。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重视信息立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主体观;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强化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当代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多维影响。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解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抵御西方文化的侵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弱化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既要借鉴西方实施通识教育的经验,又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精英,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目前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被弱化。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学校功能、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承载着厚重道德资源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是家庭美德教育弱化的原因。新时期加强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一方面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家庭美德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吸纳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要素,把家庭美德教育与弘扬“四自”精神和建设先进性别文化结合起来,构建学校、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家庭美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指导意义,并根据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对如何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构建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是,先进文化不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坚持向先进文化学习,同时以“文化的馈赠”的态度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才能葆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这不仅是文化交往的出发点,也是从事国学教育与传播应该持守的立场。国学教育和传播需要一种文化向度,其含义首先是在国学教育和传播过程中须要坚持本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主体意识;其次,文化向度还包括国学教育和传播的目的或者取向,即以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为目标,增加其心智结构中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底蕴;第三,国学教育和传播的方式应该具体化、生活化。国学教育和传播只有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它就永远只是书本上没有生命的死知识,或者硕儒大师们的高头讲章,而和继承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关。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深刻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从两个基本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吴同瑞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是当前高等学校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拟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论述为什么要加强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设计谋求新的发展必须跳出单纯照搬他人模式的老套路,设计教育立足于自身文化思考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民间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特定载体以其艺术性、实用性、精神娱乐性、地域性等特点,对完善设计本土化教学、应用传统艺术的意向语言进行设计创新和形成专业办学特色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德育的情境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道德教育情境化是我国传统德育的基本特色之一。情境化是指把德育的人际、社会、自然背景转化为个体的生活情境 ,把个体的情感熔铸进人际、社会、自然的背景之中。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解析了传统德育的情境化特点 ,指出情境化德育与民族文化、心理相谐调 ,对当代德育建设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民族与重建中国文化精神之重任,他们应积极阐释中国古代文化并汲取其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与自然相和谐的天人观、"不为神役"不为物役"的人文精神、崇尚道德之价值取向、强调对群体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等,都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珍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之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德育,其德育思想深刻而丰富,对于我们加强当代青年道德建设,为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做好青年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理论基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传统的道德教育审视当前的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现状,通过孝教育、尊师道、修身律己的传统思想加强和提升当代未成年人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既与受社会价值取向和传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有关,也与受陈旧的学科结构和旧有的知识体系的影响有关。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要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又要在各门专业基础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知荣明耻,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心理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新发展 ,它的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创造力 ,健全学生个性心理 ,促成其优良品质的形成。在传统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 ,我们应重视并加强个性化心理教育问题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基本方面.康有为提出针对人口年龄构成不同阶段的身体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倡导对教育从体制到内容的改革,重视德育教育,尤其注意到妇女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等,具有深远的人口学意义.尽管康有为的人口素质思想存在着局限性,但对我们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仍具有可资借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文化的审美教育既跟传统的家庭美育有联系、有区别,又与传统的社会美育有联系、有区别,其美育实施途径因其传播的特殊性而应该是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