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修藏书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的藏书活动入仕前为第一阶段,任西京留守时为第二阶段,景佑元年后充馆阁校勘,为其一生中聚书最快的时期,而到熙宁三年,其收藏活动基本结束.其藏书来源主要为皇帝赏赐,朋友赠与,在朋友身后为他们代编诗文集,以及时人求教求序之作、抄本和搜购所得.其藏书中不仅抄本甚多,而且多金石碑铭之文和时人的诗文书画作品.其藏书理念不仅在“足吾所好”,还注重藏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元代书院藏书事业在宋代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 ,并且形成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士人加入 ,藏书楼林立 ,藏书数量巨大 ,藏书建设进入正规化、制度化阶段等时代特点。书院藏书区别于官府、私家、寺观 ,藏书的公共性、公开性特色也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3.
浅析近代岭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近代岭南地区私人藏书的兴起、私人藏书的开放及公共藏书的兴起等几个近代岭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提出了其对近代广东图书馆的产生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献计量学与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藏书结构,藏书数量,藏书重点和藏书剔除等方面,探讨了文献计量学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叶德辉对藏书印颇为重视,其藏书印可分为名号藏书印、里爵藏书印、鉴赏藏书印等,凡二十余枚。分析研究叶德辉所用藏书印及其用印思想,既有益于辨识其藏书,考证其藏书的源流去向,又能深入认识其性格、志趣与爱好,更有助于窥见其藏书思想与体系。  相似文献   

6.
清代统治者吸收前朝历代统治者成功的经验,采取了高压和"怀柔"等一系列稳固统治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图书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清代的皇室藏书以"七阁"为主,<四库全书>的编纂和入藏,奠定了清官府藏书的基础,并体现了清代官府藏书的特色.清代书院发达,藏书颇丰.清代的私人藏书为历代私藏之冠,藏书名家名楼很多.清代藏书保存了我国古籍文化,对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近两年中图法藏书的一系列数据的统计、比较与分析,客观地评估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体系情况,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的优化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采购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合理藏书结构的定义、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具体分析藏书结构的多维内容,如文种、学科、等级、载体、书刊比例及期刊类型、复本等子结构入手、重点探讨了地方大学图书馆确立合理藏书结构模式的方法,指出合理藏书结构的建立和维护必须以高质量的藏书建设工作为基础,提出对藏书建设的三点要求和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活动文化特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活动源远流长 ,具有五大基本文化特质 :独特的文化景观 ;由藏书阶层性体现出来的极高的文化品位 ;藏书多样性背后的“仁人爱物”精神 ;作为藏书家个人性情与志趣表征的“藏书精神” ;与公家藏书互为补益的多元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海源阁藏书经过杨氏四代人的搜集积累,形成了自己的藏书特色.杨氏藏书遵循的是"海源"思想,藏书之"源",表现在版本上即是崇尚旧刻;内容上重正"经"正"史".藏书之"海",则是在追古的同时,又广泛搜罗其他版本,即使明清版本、海外版本亦尽行收藏;就内容而言则又不惟正"经"正"史",对这之外的其他经史著作以及蓄藏极富的子集作品也极尽囊括.因为治学溯源,决定了杨氏藏书之精;又因治学求博,决定了杨氏藏书之广.杨氏藏书既以质取胜,又以量取胜."精"和"博"是其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藏书特色化的含义、藏书特色化原则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藏书特色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高校图书馆藏书特色化建设的几点构想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得出结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化建设刻不容缓,且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两部中国藏书史研究巨著《中国藏书楼》和《中国藏书通史》出版以来,中国藏书史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私家藏书仍是研究的重点,取得很大成就。不仅有通史性的著作面世,还有各种专题研究、区域研究、断代研究成果涌现。区域性藏书史蔚为大观,地方性藏书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官府藏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藏书思想和藏书文化方面,学者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私人藏书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国时期私人藏书由盛转衰,呈日益萎缩的趋势,并走向终结。其原因有多种:封建社会的消亡使私人藏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活字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封建私人藏书造成巨大冲击;日本侵华战争给私人藏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多种因素导致民国时期私人藏书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4.
藏书剔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书剔旧是图书馆藏书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优化藏书结构,增强藏书活力,提高藏书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本文扼要论述了藏书剔旧的理论依据,简要分析了阻碍藏书剔除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就藏书剔旧的标准、范围、方法等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藏书与文化——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线索和特征 ,说明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和意义 ,探讨从文化视角开展古代私家藏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藏书剔除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知识载体的图书馆藏书的激增与信息老化速度的加快 ,是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藏书剔除是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 ,美国图书情报学家谢拉指出 :持续增长的、大量的、无用的、多余的文献资料 ,几乎使情报的寻求者陷入难以自拔的状况 ,必须采取措施 ,删除那些被认为是不关重要的 ,无关紧要的和非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因此 ,控制藏书数量 ,提高藏书质量是图书馆藏书剔除的意义所在。一、图书馆藏书剔除的认识1、藏书剔除是提高馆藏质量的需要。目前 ,我国图书馆存在藏书量较大 ,但藏书质量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图书馆建设中 …  相似文献   

17.
元初由于政治因素导致南北藏书交流受阻,在姚枢、赵复等士人努力下儒学逐渐北传,南北藏书逐步互通。此后,元代藏书事业不断恢复与发展,政府既以行政命令搜求士人藏书,士人也多主动进献藏书,尤其是当部分士人任职地方时,其兴文教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对地方藏书的补充。另外,国家政策导向与士人的藏书著书活动亦是士人与国家互动的重要考量因素。具体而言,在士人藏书来源中,士人得机抄录或阅得国家藏书、档案文献,为其藏书提供了便利。而元代帝王赐书、译书等活动,以国家层面助力于士人藏书。政府设局以国资刊印士人藏书,使得士人著书多得以留存。而元代士人藏书中不得不论及的就是科举、为政与士人藏书的互动,仁宗重开科考使得科举用书重新成为坊间刻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士人“由吏入仕”的需要、政府的禁书政策等也影响着士人藏书。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时期私家藏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端和初步发展时期,开创了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先河。这一时期的私家藏书以藏书助学术,以藏书经世道,以藏书长见识作为私藏的目的,即“藏以致用”。私家藏书有力地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也成为各个时期国家藏书的重要源泉,是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能否完成其特定的任务。图书馆藏书特色的形成,又是提高藏书质量,加强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对陕西省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及其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对陕西省图书馆,而且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藏书建设质量的提高都有一定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晚清宁波学者姚燮,以大梅山馆藏书驰名学林,在晚清藏书史中独树一帜。其藏书是自身经历的一种折射,反映了普通士人与百姓的文化崇尚。姚燮的藏书思想已经走出了乾嘉时期“佞宋嗜古”的鉴藏文化,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晚清浙东士人藏书从“尊赏鉴”到“重藏读”的社会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