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发表于一个半世纪之前的《资本论》再次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即科学抽象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及归谬法和寻求因果联系法等,为人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增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吸引力、凝聚力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求索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思维进程,不仅有助于掌握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且可以借鉴马克思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的思维进程是:第一步:在流通领域,首先分析了商品转化为货币,创立了价值范畴,铺设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抽象台阶。其次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给资本下了科学的定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过程。第二步:在直接生产领域,分析了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创立了资本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第三步:在再生产领域,分析了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以现象———本质—现象为主干 ,其中包括矛盾分析、质量分析、“排除法”、层次分析、由抽象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等方法在内的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探讨。进行这种探讨 ,对于学习、借鉴马克思从现象———本质—现象的方法论 ,提高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会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的辩证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宝库。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具体表现为数量分析法、对立统一分析法和否定之否定分析法。《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马克思依据辩证法基本规律构造起一个由质量层、对立统一层和否定之否定层组成的辩证形式的总景观。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笔者不惴浅陋,写成下文以就正于理论界的同志们。一、辩证形式的根据所谓辩证形式,就是具有矛盾规定性的形式。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与内容相统一的“内在的形式”。黑格尔认为如果内容进入考察的范围从而“方法本身由于这个环节便扩张为体系”。这里的“方法”就是辩证法,“体系”就是逻辑结构即辩证形式,这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得很明白:“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由于人们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不同,因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产生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第三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四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本文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就像“资本”本身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从帝国主义阶段和垄断阶段向新近出现的全球化时期的变化过程中,这样的结构性转变,让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于马克思劳动剥削理论中未曾被注意到的一些与资本主义相关的特征.《资本论》(第一卷)并不是政治著作,甚至也不是关于劳动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失业的书.对该书的再解读需要我们重新理解并重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整全性的再现,而这也需要突破当前对于“再现”问题的认识困境.资本主义之不同阶段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决定了重新回到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是一个相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术争鸣的过程。在《资本论》第一卷教学与研究中进行学术争鸣较多的几个问题是:学习《资本论》的原因、《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关于资本与剩余价值的问题、资本积累的规律及历史趋势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重大的分歧。有的同志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的同志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等等,众说纷云。我们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与研究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资本论》研究目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说:“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马克思所说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如何理解呢?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里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学术界一致认为这句话指明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但是,由于这里同时提出了三个具有从属关系的范畴,人们对这些范畴理解不同而引起了争论。分歧的焦点在于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它是不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我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里应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词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本文就这个向题,谈谈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关于《资本论》结构体系两个争论问题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毕生心血凝结的划时代巨著——《资本论》,其结构体系是十分坚实和严密的。《资本论》的逻辑结构问题,是指《资本论》科学理论体系的骨骼问题。它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结构的理论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珍视《资本论》的逻辑结构。马克思说:“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整体”。他还说:“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是单个的德国人完全可以承认的,因为这决不是他的功绩,而是全民族的功绩”。恩格斯也高度赞扬马克思《资本论》的结构。他说:“我祝贺你,只是由于你把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放在应有的  相似文献   

12.
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成了当前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历经十多年改革探索的大中型企业,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在生产经营上至今仍未真正步入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运行轨道。不仅外部环境中的种种非市场因素困扰着企业经营,而且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和完善,缺乏生机与活力。本文认为,摆脱这种困境的一个根本对策在于准确地理解与运用价值规律,真正按价值规律,也即按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经营。企业要这样经营,中央和地方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也要为企业这样经营创造相应的环境。这不仅要求企业经营者而且要求所有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们都应当学习《资本论》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使用的各种劳动范畴多达数十个。从劳动的最一般规定出发,马克思给劳动以质的层层限定,由此形成一个劳动范畴序列。这一范畴序列与《资本论》的逻辑: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相对应,构建了《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构。 抽象劳动与《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与劳动范畴质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定是同一的。《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也就是各种劳动范畴序列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我认为,这个表述是马克思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对《资本论》的对象所做的科学规定。规定中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放在首位是唯物历史观使然。(我把“资本主义生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中,马克思为了揭示平均利润的形成,对竞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例如,关于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社会价值;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生产价格及在竞争中一切都以颠倒的形式表现出来等论断,都在本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以粗浅的探讨,以见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和发展阶段,又具有社会生产方式的一般特点。所以《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具有历史性和一般性,它揭示的规律也具有历史特殊性和生产一般性。这些历史性和一般性都表现在马克思引进了时空观念,这种时空观念决定了《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一般性。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它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客观规律,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永放光辉! 这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巨著,既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又是深刻剖析和全面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檄文,也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全面批判和变革的产物,而这种变革,首先和最根本的是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第二十三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意思原本是很清楚的。然而,在马克思亲自校订过的法文版中,“成反比”一语却变为“成正比”,遂成为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争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第二卷是一部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单个资本再生产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内容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著作。它所阐明的再生产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义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这一卷的创作史,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行《资本论》第二卷的理论,而且也可以使我们从这一卷众多的手稿中获得未曾收入现行《资本论》第二卷的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第二卷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三篇都是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但研究范围却有重大差别,前两篇是分析单个资本的运动,后一篇则是分析社会资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