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从哈代的三部小说《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苔丝、淑所遭遇的爱情悲剧来反观作者的女性观:作为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对于女性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强烈愿望及所遭受到的社会和环境的压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而另一方面,哈代的女性观虽具有超越时代性,但依旧未能从本质上揭露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原因,也尚未指出明确的改造道路。哈代笔下的女性大都难逃悲惨的命运,常给读者留下“幻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论倾向于用“描绘了英国宗法社会的崩溃”①来定位哈代这部重要作品的深刻内涵,女主人公答丝的悲剧性结局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伦理道德和社会恶势力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国外评论则一直倾向于认为“苔丝是命运的牺牲品”②,作者本人在情节设置上喜欢运用偶合和预兆,强调命运的决定性作用给这论断提供了依据。但是,就某一时代的某一具体作家而言,这种对社会历史性的揭示常常是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每一种社会体制都有其固有的问题和阴暗面,作家以其超出常人的敏感和洞察力,竭尽所能用艺术的形式表现自己所处的社会与时代,他…  相似文献   

3.
哈代的宿命观与他笔下的悲剧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是继狄更斯、萨克雷之后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他出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农业地区──道塞郡,并在此成长和度过自己的大半生。一方面哈代看到他所遇见的危机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变化,善于在自己笔下的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中反映出整个劳动阶层社会悲剧的许多典型特征。因而.从表面看起来,哈代作品的地方“农村”主题,却变成了阐明一大套社会政治问题的手段。另一方面,哈代几乎把一切注意力集中到英国农村的命运和农业工人的状况上,他把大不列颠向帝国主义发展过渡时期英国农村的小资产阶级宗法…  相似文献   

4.
游苔沙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还乡》中的主人公。本文拟从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游苔沙的性格以及她的爱情观三个方面来分析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古希腊悲剧和哈代悲剧小说的比较研究中,较常见的是以命运观和人物性格为中心进行对比。可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古希腊悲剧的核心是情节;哈代也认为对小说而言,情节或者说结构的重要性胜于人物。因此,以情节为中心进行比较研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亚里土多德看来,好的悲剧情节必须要有发现或突转,二者是引发观众怜悯或恐惧的关键要素。哈代的悲剧小说中众多的偶然或巧合与其说是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观的反映,不如说是哈代巧妙地运用了古希腊悲剧情节中的发现或突转。通过对哈代短篇小说《同乡人》的分析,可以印证此观点。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哈代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是明显的,对其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分析可为此提供个案视角。从小说主人公亨察尔与古希腊神话人物俄狄浦斯的故事模式的比对,可以看出哈代对古希腊命运悲剧遗绪的继承,可以看出主人公亨察尔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命运悲剧;通过对亨察尔这一形象的重新解读,可以从四种原型模式来观照《卡斯特桥市长》。  相似文献   

8.
以古希腊悲剧观照哈代小说的命运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希腊悲剧的视角切入,阐述了哈代小说中命运色彩的丰富内涵。在他的小说中,命运以神秘的大自然、遗传与因果报应、偶然与巧合、本能与欲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体现了哈代对古希腊命运观念的认同,展现了命运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又包含哈代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感悟。  相似文献   

9.
从亚里斯多德给悲剧下定义以来,历代有形形色色的悲剧定义,总括起来大致可以这样认为:悲剧是一种以极其严肃的态度探索人在现实世界生存斗争中的地位和命运的艺术,它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因此它较之别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更突出地提出有关人的处境的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机器文明高度发展以后的社会中人类自身意识到的问题。在哈代的小说中,人的生存状态被看成是一种戏剧性,这种戏剧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种弥漫宇宙的意志──哈代称之为“无所不在的意志”──决定的,这种意志在古希…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是跨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是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分析悲剧的前因后果,领悟深蕴其中的意义和哲理是哈代小说的社会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苔丝的性格特征的分析,发掘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的情节观来看,哈代的短篇小说具有比较严整的结构,不过他的特色在于在构成情节统一性的"因果链"上更是显示出作家独特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哈代牢牢掌握"命运"的主题,以命运为红线串联起整篇小说,这样就把小说的情节同出对人世的深刻洞见的思想内涵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女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苔丝家庭的拖累,她个性的柔弱、善良、迁就、屈从,身心所受的摧残,复杂的时代社会背景等方面来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体现出来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意识一直是评论界的焦点之一。社会制度、个性差异、命运是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性是哈代进行景物描写和塑造主人公诗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次,哈代借音乐性来揭示主题,“主导动机”的音乐手法与小说表现的悲剧内容相一致,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再则,哈代成功地借用音乐中的一些技巧于作品总体构思中,体现了小说叙事立场的多元化,展示主人公悲喜交织、起伏不定的生命旋律。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作品除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感人的悲剧性之外,更以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见长。一般说来.戏剧性必须通过矛盾冲突来实现。在《卡斯特桥市长》一书中.这些无处不在的矛盾冲突都是以巧妙的对比反衬手法设计、烘托、合理解决的。本文拟从宏现视角入手,探讨文中所揭示的某一历史瞬间和整个历史过程之间的冲突及其对主人公几经波折的悲剧命运的冲击;继之以微观视角相辅.从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方面浅析对比反衬手法在本书中淋漓尽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还乡》是哈代小说中表现乡土精神力量的顶峰。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关照,原型类型的深层抵牾是小说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荒原”的人格化象征与作家的命运观同构,大量的民俗描写对表现作家主旨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7.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心理描写细腻深刻,表现出了哈代小说的独到之处。小说主人公亨查德的性格复杂多变,并且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下,他展现出的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他一生的命运和最后的悲剧都是由其性格所决定,因此其错综复杂的性格是许多文学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运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对亨查德的性格进行多方面解读。  相似文献   

18.
奥赛罗悲剧,就戏剧本身的情节发展而言.易形成因谣言和谗言导致的所谓阴谋悲剧的结论,狡诈的伊阿古就成为奥赛罗悲剧的罪魁.这种判断固然不乏合理性.但忽略了主人公奥赛罗本身应承担的重大责任,如果依据旧日结论前提.主人公与古希腊悲剧英雄一样.仅仅是被动地承担了命运的后果,主体意愿层面并无责任.其实,莎士比亚悲剧的最大思想价值就是形象地诠释了"性格即命运"这一日后的常识.即使作为阴谋悲剧.也是通过奥赛罗本人达成的结果.一位因谣言丧失判断能力的人,其病态人格特征自然毋庸置疑.任何性格类型皆有其适应、闪光的特定环境,否则.就会走向异化.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其小说的悲剧美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哈代本人对于悲剧创作手法的自觉运用。文章分析了哈代小说中的多种悲剧创作手法,对哈代小说的悲剧美作了一次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悬念是小说家构建作品的主要手段。悬念(Suspense),是哈代主要小说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悬念是小说叙事中情节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联系偶然和必然,情节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哈代的悬念是建立在悲剧总体趋势的必然性和具体事件发展趋向不可预测之间有机的统一的基础上。与哈代所设计的巧合(Coincidence)一样,悬念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为当读者回顾小说时,冥冥中的天意早就注定了苔丝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