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颇罗鼐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活跃在藏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通过<颇罗鼐传>中的重要事件,分析了主人公颇罗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一贯立场,以及高尚的人格品质和为西藏局势的稳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藏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优秀人物,十七世纪活跃于西藏政治舞台上的颇罗鼐·索南多杰就是其中之一。 颇罗鼐在维护祖国统一、结束西藏动乱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是西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论清代前期颇罗鼐总理藏政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29年后藏世俗贵族颇罗鼐受命总理藏务与当时清朝内地边疆以及西藏内外所面临的军事、政治形势密切相关。从政治上看,扶植颇罗鼐主持藏政是清朝政府结束藏乱、维护西藏地方政治、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清朝政府维护对藏主权、贯彻以世俗政权间接治藏政策的自然延续。从军事上看,扶植颇罗鼐主持藏政是清朝政府防御西北蒙古、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保证西藏和西北沿边各省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而颇罗鼐早期丰富的军事、政治生涯和在1727—1728年卫藏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则是清朝信任、看重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绚烂夺目的藏族古典文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传记文学是倍受人们珍视的瑰宝。她不仅以其数量众多、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而受到重视,还以她那多彩的丰姿、高度的艺术成就吸引着众多的读者。《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是琳琅满目的藏族传记文学宝藏中闪闪发光的明珠。 对《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人们已多有研究,成就卓著。笔者在学习中感  相似文献   

5.
前言 关于1727年卫、藏战争,史籍虽有所录,但都是梗概的叙述,惟在《颇罗鼐传》中,出自当时当事人的记载,对于战争的全部过程、时间、地点、人物都做了极为详尽的描写。它提供了关于这次事件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国内、国外学者关于这次战争的性质,持有不同的评价。国内史学界多数人认为1727年战争是噶伦阿尔布巴等人欲投准噶尔反抗清朝的叛乱。国外学者如意大利的杜齐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认为这次战争是反对清朝对西藏的干预,要“恢复西藏完全主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甘丹颇章时期的新年庆典活动中有一套较为完备的世俗礼服穿戴体系。这套服饰体系是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确立,并逐渐体系化、制度化,其从样式、面料、纹饰以及使用场景等诸象征修辞的选择,都有着一整套的话语策略。它不仅显示出甘丹颇章政权建立初期通过追溯西藏历史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些关键性时间,来建立其统治权威性的目的,也体现出了甘丹颇章政权希冀通过确立一套稳定的服饰礼仪来暗合佛教观念的意图。这套服饰体系在其后的发展中,随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治理的深入,不仅呈现出文化多元共融的特点,其自身也叠加进了财富和身份等级区分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7.
1727年康济鼐颇罗鼐和阿尔布巴隆布乃等两派噶伦之间爆发的武装冲突,历时一年之久,几乎动用前后藏所有的军队,是十八世纪西藏史上一次重大的事件。清朝曾派大军进藏平乱,这是清王朝第三次派大军进藏。正确揭示这次事件的历史真相是很重要的。本文拟通过对西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粗析,简单地论述这一事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原西藏地方政府时代有关寺庙问题的两个藏文历史档案资料,一个是藏历第十二个饶迥的火龙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清朝乾隆元年)总管西藏地方政务的颇罗鼐给噶丹达杰林寺的封地文书,以下简称“封文”;另一个是藏历第十五个饶迥的阴土鸡年(公元一九○九年清朝宣统元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为窝多塔尔林寺制订的寺庙清规,以下简称“寺规”。  相似文献   

9.
康区的宁玛派著名寺院在继承和传扬宁玛派的远传经典、近传伏藏等主要法脉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康区又是宁玛派著名寺院荟萃的宗派重镇和文化圣地。为此,本文对宁玛派的演进历史、康区的名寺传承作了深入缜密的考述。  相似文献   

10.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直是18世纪初谜一样的人物。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最为有争议的人物。一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一是因为他颇有争议的诗作。两者都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和文学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诗曾有过“情诗”的解读,但人们却不能忘记和抛弃他活佛的身份。本文试图从佛学层面对其诗作进行宗教道歌的粗浅考辨。  相似文献   

11.
元朝帝师制度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自汉魏时代传入中国,到南北朝时已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在民间有了众多的信徒,有了寺院和出家僧人,而且还有不少帝王以尊奉佛教著称。帝王的尊奉,对佛教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到了隋唐以及宋、辽、金时代,佛教的势力尽管有过几次起落,但已逐步发展成为影响最广泛的宗教之一。与唐朝差不多同始终的吐蕃王朝把佛教从汉地及印度引入藏族社会,并利用王朝势力大力推广。佛教在同西藏原有的苯颇教的激烈斗争中受其影响,吸取了苯颇教的某些教义教法,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佛教。到十世纪时形成西藏佛教的若干教派。西藏佛教各教派在政治上与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清初,祖国西部厄鲁特蒙古分为四部,其中准噶尔部势力掩有天山南北,后以伊犁为中心。策妄阿拉布坦(?—1727)为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僧格之子,1670年僧格被族人所杀,僧格同母弟噶尔丹以报仇为名篡夺了准噶尔部的领导权,并向外扩张,侵犯清朝边汛。1697年,清军灭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遂拥有准噶尔部,自立  相似文献   

13.
梁俊艳 《西域研究》2012,(1):55-61,143
荣赫鹏置身英国和俄国在中亚进行的大角逐中,先后深入我国新疆和西藏腹心地区考察,乃至带兵武装入侵西藏,他的行动加重了我国近代的边疆危机。本文利用大量中英文档案等资料,对荣赫鹏在英国对我国新疆和西藏扩张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分析,期有助于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思想奔放、才华横溢的著名古典诗人仓洋嘉错是西藏历世达赖中一位很特殊的人物。他的七十四首情歌,反映了他厌恶佛法、不守清规、敢于冲破佛教网罗的的反抗性格以及对人间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从侧面揭露了西藏封建农奴社会的黑暗,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唱出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具有一定的人民性。他的诗作在藏族诗歌中独具一格,富有艺术魅力,所以二百七十五年来一直在藏族人民中广泛流传,脍灸人口,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并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各民族文化宝  相似文献   

15.
《西藏的战争》是杨志军理想主义写作的集大成,他从渺茫的历史中探掘到西藏曾经有过的悲壮往事,在遥远有限的史料中省思西藏战争所具有的精神价值,以奇绝的想像力、宽宏的悲悯心、深厚的藏学功力以及在高原藏地上生长出来的自由放达,智慧而形象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昭示的西藏真相,从而把他关于藏地书写的全部理想和上下求索的信仰思考引向终极,在真实独特神秘博大的西藏高地,观照遥远的历史战争之于今日世界的现实意义,为理想和平世界的建设提供了独特的神性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在1959年武装叛乱失败后外逃出国,在国外他丢弃了历代达赖喇嘛的爱国传统,成为图谋西藏独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的总头子、国际反华势力的忠实工具、在西藏制造社会动乱的总根源,阻挠藏传佛教建立正常秩序的最大障碍。他的所作所为不代表西藏人民的利益,在西藏不得人心,他分裂祖国、搞“西藏独立”的图谋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西藏佛教夏鲁派祖师布顿大师及其著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顿仁钦朱(1290—1364)通称布顿,元人译为卜思端,他是西藏佛史里在佛学方面一位极有名的人物,他对西藏佛学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著述。可以说他是萨班以后,宗喀巴以前,最大的一位佛教学者。他有不少知名弟子,其中有的曾做过黄教祖师宗喀巴的老师。他死后,在夏鲁寺形成了他的活佛转世系统,他的学说由其弟子和转世后辈继承下来。他在佛教教义上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政治势力方面,却从不涉足。本文拟对他的生平和著述作一概要论述,并对他在西藏佛教史上的地位给以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刘国武 《船山学刊》2010,(1):185-188
谢彬是民国时期边疆史地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的《西藏交涉略史》和《西藏问题》是国内最早专门论述“西藏问题”的系列著作之一。书中以光绪年间以降至1919年间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交涉为主线、分析了清末至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治藏政策及得失,英国侵略西藏的目的、手段和经过,以及西藏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与英国殖民者的态度变化.指出了“西藏问题”的由来。两书史料丰富,有作者独到的见解.是学术界研究这一时期中英关系和有关“西藏问题”的重要论著。但书中某些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藏族著名大师绒敦巴等尊者的生平事迹。绒敦巴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位著名高僧,他出生在康区,年幼时笃信苯教。接触噶举派几位活佛后,对藏传佛教噶举派开始有了兴趣。在研习噶举派教义的过程中预知到前世的相关事迹,从而开始了他的赴西藏、印度等地求学的生涯。本章译文以他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研习噶举教义、发掘伏藏、建寺传教、弘扬佛法等为切入点,概述了他12岁到30岁之间的人生经历。此外,也概述了他前世的事迹以及注重修持佛法、传承佛法事业等方面的事迹。总之,绒敦巴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的求学生涯,看似富有神话色彩,然通过研究可以知道:第一,他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众多高僧大德的指导,从而为他的佛学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他一生发掘出许多不同种类的伏藏,为伏藏的传承和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第三,自己修行证得成果后,得到当时很多僧俗信众的崇信,从而使他能够顺利弘扬佛法,并在囊索贡桑巴等施主的支持下,修建自己的宗教道场和寺院。第四,从尊者绒敦巴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学习生涯中得知,过去一位高僧获得佛学之不易。比如他为了求学,“在人烟稀少需走许多天的森林路途中,处处有凶猛的野兽,树上布满了毒蛇”,“居住在密林深处用白石疖与花岗石等磐石建成如同帐篷一样的修行洞”,“因长久的日子没有食物,导致身躯发虚,……在泉水边吃到一些小石、草根、野果、树叶等”。他的这种求学精神不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吗?  相似文献   

20.
李福林生于西藏,出身汉藏通婚家庭。从1890-1910年间,他从马兵开始,一路升至把总、都司、游击等职,屡获驻藏大臣升泰、文海、裕钢、有泰、联豫等任用或赏识。有泰在日记中对李福林有较多记述,他是一位“知藏”官员,擅长办理西藏地方具体事务,亦颇会处理与驻藏大臣的关系。在查办藏事大臣张荫棠参劾有泰等驻藏官员案中,李福林因“知藏”而免于严厉惩罚。但是,在宣统元年西藏地方因派遣川军赴藏问题与清朝中央政府发生冲突时,李福林在其中的行为,被赵尔丰认为可疑,联豫指他为“内奸”,最终受到清廷“回川监禁”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