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约翰@厄普代克在<S.>一书中以象征主义手法揭示了美国历史中的怪圈现象,将其描绘成人们误入的各种迷宫,从历史、宗教、社会各个层面对人生的"逃亡”主题加以探讨.他所采用的书信体写作手法更适合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而由其独特的结构所形成的迷宫似的神秘氛围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后现代的经典作家,博尔赫斯和帕维奇在其代表作《小径分岔的花园》和《哈扎尔辞典》中分别向读者阐释了后现代小说的“迷宫”特质,具体地运用为结构上的“叙事的迷宫”和内容上的“迷宫的叙事”.热衷于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以及赋予小说文本复杂的内涵主题,正体现了后现代小说家们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着对人类生命的关怀,从而使得后现代小说所呈现出的“迷宫”特质有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解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认为作者在小说中运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之意识流动造成故事叙述的无序性并加之以重要细节的精心设置渲染,制造出神秘的文字迷宫和诡异迭起的悬念,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以他的创新风格、熟练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感情表现树立了他在世界文坛的稳定形象.这里以海明威<印第安营地>为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特色的阐释,分析海明威小说的写作特色.认为海明威<印第安营地>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朴实的语言以及独特的"电报式对白"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误读”指的是一种文化试图理解另一种文化并转为己用时,最终会对所借鉴文化产生误解或误用。前一种文化在这种互动中会产生出新鲜的东西,但这种新鲜的东西与原文化含义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从文化交流与增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重要且非常普遍的过程。创造性的跨文化误读是跨文化电影翻拍的标志,其中对“他者”的理解更非简单的“翻译”。2009年,张艺谋把科恩兄弟的惊悚片《血迷宫》(1984),翻拍成中国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此可以展示跨文化误读产生的丰富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林白是新时期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家,她创作了许多表现女性个体独特经验与体验的作品.本文从林白创作的具有特殊文学体貌及审美特性的文本中选出三个具有阶段性意义的文本<子弹穿过苹果>、<一个人的战争>和<玻璃虫>来描述林白在女性书写中所试图建构的女性身份特征,揭示林白在具体文本叙事中呈现出逐渐拆解、质疑这种女性身份的迹象.而正是这种质疑和拆解使林白的女性书写表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成就了她的新的女性书写.  相似文献   

7.
<序二>与<序三><读第五才子书法>,由于处在道统语境与审美释义的对话困境之中,金圣叹预设"忠义"与"水浒"的现象对立、"朝廷"与"绿林"的现实对立、"施、罗"创作的本质对立,从而确立其腰斩和评点<水浒传>的理由与权力.再从<水浒>与其他"圣贤书"、"才子书"的对比释读,完成对文学文本的审美释义,从而确立其独特的小说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国<时代>周刊的新闻文本分析,研究除了其独特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之外的新煽情主义.这种新煽情主义是美国<时代>周刊在近80年的发展历史之后,其写作风格所呈现出的一种新趋势.具体表现为"宣传性"用语(propagandaism),造词主义(coinism),谐谑化用语(colloquialism),色情性用语(porn),弄臣式行文(news as troupe).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体察,对其语言的瑕疵有所鉴别,这将有助于中国学生更好地学习以<时代>周刊为代表的外刊的语言精华.  相似文献   

9.
聊城青年作家范玮的先锋小说创作是一条行不由径、履险出格的实验之旅。他受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幻想文学”影响很大,致力于非现实梦境的营造、叙事迷宫的构建,小说魔幻色彩浓郁,充满了形式主义的游戏精神。范玮多方面借鉴了博尔赫斯的叙事技巧并有所创新,其呈现出断裂性和非逻辑性的文本给读者创造了解读文本的多元选择。范玮小说的主题是对现代人的精神境遇和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折射出世界本身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创作 ,从内容到形式都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小说的定势认识 ,形成了独特的“博尔赫斯风格”。本文以侦探小说《叛徒和英雄的主题》为缺口 ,从“想象与侦探小说”、“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迷宫手法与迷宫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白鲸》是一座迷人的艺术迷宫,语言晦涩,主题复杂,形式奇特,象征主义应用广泛。本文试从语言、主题、形式、象征主义的应用等四个方面,对《白鲸》作一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12.
在短篇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中,作者品钦设置了巨大的情节迷宫和语言迷宫,这些迷宫往往让读者感到小说晦涩难懂。本文试图从后现代思想及其与启蒙思想的关系入手,揭示《拍卖第四十九批》的解构特征,发掘它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3.
人物一直是传统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以形象的真实具体作为标准.博尔赫斯坚持认为"一个人可以变成许多人",这一信念影响着他对人性、人的自我意识的看法,也影响着他的人物创造.他笔下的人物均特异于传统,模糊而不确定,具有显著的非现实性,人物也经常呈现分裂、衍变,以至于产生一种增殖效应,构成一个人物的迷宫.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追求从仪式出发再回归仪式。仪式以独特的气氛唤起人类整体感性直觉, 它追求西方古典戏剧崇高宏大的审美形式, 营造类似人类原始仪式和原始宗教的神秘气氛。作家志在借助原始祭仪和宗教的神貌构建集体意志对个体意志的精神递交仪式,致力铺排个体与文化祖先展开对话的心理、精神场面。“我”贯穿于每一个“找寻”的过程, 演绎个体由放逐走向回归的生命必然、历史必然以至文化必然。仪式是作家从艺术感性走向历史文化理性、挖掘民族集体深层心理即深层文化心理根柢的通途  相似文献   

15.
对“和而不同”校园文化理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追求一个较高的境界“和”即团结,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包容,蕴含着一个潜在的道理即创新。作为现代化的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要体现出团结向上的正气,宽容异同的大气,还要体现出推陈出新的扬弃。只有汇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念,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奏出和谐发展的旋律, 才能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宋士大夫及士大夫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士大夫在与天子“共治天下”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文化和精神风貌 ,形成了独特的“士大夫政治”。这种政治的形成与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当时宋学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无名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独特的文本,追寻意识贯穿作品始终。"追寻",作为作品主题和结构模式,将《无名书》置于超越时代氛围的更深广的领域中,彰显了看似疏离时代话语实则回应时代精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大爷》弥漫着一种恐怖与神秘的气氛,展现了布朗走向绝望的心理历程。小说的美学效果和主题意义体现在小说的语音、词汇、句法、叙述等不同层面的语言特征上。读者可通过解读这些特征来感受恐怖与神秘,了解布朗绝望的心理历程,领略霍桑恐怖小说的独特的文体魅力。  相似文献   

19.
萧红短暂的一生饱经磨难,坎坷曲折的经历、由此而来的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以及对人生悲苦的独特体悟,使她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一种"荒凉"的人生意蕴.风物环境是荒凉的,人们近乎原始荒原上荆棘蒿草似的生存状态更是荒凉.这种生之"荒凉"甚至淹没了人伦之爱,但她不是悲天怆地,而是平淡从容地传递着人生的悲剧感和迷惘感,在对世间种种烦恼的达观诠释中有其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