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陶绍清 《兰州学刊》2009,(1):120-121
日本京都大学现藏和刻明万历间许自昌校《王昌龄诗集》本,是以现存明本为底本,以《唐诗品汇》等明本参校,并予以辑补部分佚诗而成。数量上多于明当代本,而体例又迥异于《全唐诗》王昌龄集。从版本学上来看,此本可以作为通行明本向《全唐诗》本的过渡本。  相似文献   

2.
陆岩军 《兰州学刊》2013,(12):58-63,131
元杂剧元刊本与明本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元刊本与明抄本的比较分析,揭示二者在说白、曲词、体制上的差异,并从元杂剧的创作、演出、观众的欣赏趣味、元明时期的发展演变及版本流传的角度分析造成此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学术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一万方面,经过春秋战国到明本思想学术的长期发展,中国古典哲学经历了它的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鲁佛学、宋明理学等各阶段和思维形式,已经使原有命题的内涵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显示和辩论。中国古典哲学有可能对以往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末清初,已经衍生出比较成熟的封建经济型态,并配生了许多新的因素;政治的专制与商品经济日益繁生的矛盾为学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加之明清之际,民族危机也使知识分子由反思政治得失而推及学术精神,从而触…  相似文献   

4.
《方言》版本流传及文字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目前有宋本、明本和清本等不同版本。为了使《方言》更接近古书原貌,先后有戴震、卢文、刘台拱、王念孙、钱绎等人对《方言》进行校订。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方言》及郭注本逐渐接近古书原貌,为后人对《方言》进行研究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新发现的旅顺博物馆藏三件"汉史"残片,一件为《汉纪》唐写本,可正今本、明本《汉纪》之讹。另两件定名"汉史残片",其中一件可能为《汉纪》唐写本,另一件可能为范晔《后汉书》写本。同时,本文探讨了"汉史"S在敦煌、西域地区流传状况的区别,认为其与两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总体而言,新发现旅博藏"汉史"残片进一步反映了晋唐时期"汉史"在西域的流传状况,学术价值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6.
王颋 《社会科学》2005,(9):144-151
元平江路、明苏州府城东北隅的"狮子林"亦"师子林",最初由中峰和尚明本的徒孙为其师天如和尚维则所建,以石山的精巧和构筑的幽胜,"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布局而闻名当世.此后,菩提正宗寺的主人"天如则公"和他的继任"卓峰立公"、"如海因公"一直保持着吸引、友善文士的传统,从而赢得欧阳玄、李祁、张翥、郑元佑、高启、王彝、王行、张适等的题诗,朱德润、倪瓒、徐贲等的绘画,成就了一段非常辉煌的园林文化佳话.特别是关于释道衍亦姚广孝的传闻,更为这座园林的早期历史添上了更多的传奇色彩.迨明中叶以后,师子林几经易主,不复再有雅会.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历史上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各个民族都为高原的开发和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藏族在各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藏族服饰文化与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本身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综观整个青藏高原,在时间上从古到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联系是密切的;在空间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变化是不断的.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就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环境与藏族服饰之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运河是中华民族融合的纽带,表现在:它是民族大迁徙的通道,为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提供了便利;它吸引了大量人口汇聚于沿线,使沿岸城市成为各民族交流杂处的场所;它推动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和物资技术的交流和交融.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于新疆南疆特殊场域,通过调研,客观公正地描述了南疆各民族成员在工作、生活、生产、学习、娱乐等方面反映的关系样态,较准确地了解把握了当前南疆民族关系的现状、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各民族之间良性互动关系受制约的具体条件,就新时期如何推进新疆南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协同理论视野中的音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结构的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音乐教育结构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证实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存在着关联运动 ,开发和利用这种关联运动 ,催发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理心理教育的协同效应 ,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1.
傅瑛 《殷都学刊》2004,(1):78-81
何景明《大复集》的版本主要有三种 :明嘉靖三年刻本、嘉靖三十七年刻本和万历五年刻本。王重民先生曾对嘉靖三十七年刻《大复集》三十七卷本及万历五年刻三十八卷本提出疑问。其实出现不同的原因是编纂人的指导思想有别造成的 ,并无删削或残缺  相似文献   

12.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学思想集中见于其诗学理论代表著作<诗薮>.在<诗薮>中,胡应麟所提出的最主要的诗学范畴是"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在他看来,诗的基本要素就是"休格声调"和"兴象风神".这二者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体格声调"主要指诗歌的体裁、句法、音韵、声律等外在形式方面的问题;"兴象"指诗歌创作中以自然感发的方式来创造的审美意象,"风神"指一种好诗所具有的风华神韵,类似于严羽的"兴趣"."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关系."体格声调"是"兴象风神"的基础,"兴象风神"是"体格声调"的升华.胡应麟在文学史的观念上提出了"体以代变"的文学史观,认为整个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由生发到极致到衰落的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文学发展观植根于"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周连宽先生校注的《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一书版本进行了补充 ,认为江西省图书馆藏清雍正七年 ( 1 72 9年 )刻本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版本 ,可补《善本丛书》本之不足。其次 ,对作者陈诚及其在明朝与帖木儿朝交往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谢国桢把目录学、版本学与学术发展、治史实践联系起来考察,见解独到。他采用辑录体体例,对明清野史笔记资料做了较为全面的搜集整理,编纂了《增订晚明史籍考》等多部目录学著作,引导和帮助了众多研究明末清初史的学者;他把版本学提高到科学的高度来认识,在版本鉴定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寓文献学思想于文献研究的实践当中,强调研究文献学要实事求是,努力扩大历史文献研究的范围,重视古籍的现实实用性,主张加强对古代文献的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张倩 《殷都学刊》2008,29(4):63-66
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开启了宋代专选唐绝句的热潮,许多唐人绝句藉此保存下来。此集版本刊刻较为复杂,洪迈两次刊刻此书,定为一百卷本。宋人吴格对此宋本部分修正,宋人汪纲又据此重刻,因另析出六言诗为一卷,改为一百零一卷。此书宋本已佚,有明刻本两种存世,明嘉靖陈敬学据汪本重刻,明万历赵宦光因洪迈原编舛误较多,再作校订补充,重新编定,改为四十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王琼《双溪杂记》一书的写作、版本、流传情况的论析的深入讨论,对主要版本之间的文字内容差异的互勘以及对《双溪杂记》研究明代历史文献价值的深入论析。可以看出,《双溪杂记》是一部研究明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7.
任永安 《殷都学刊》2011,32(1):76-80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作家,其著述宏富,遍及经、史、子、集各部诸多类别。其中集类著述可分为单刻本、选本及汇刻本三大类。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文集的版本源流重新辑考,发现不少新的版本,同时,对以往研究中的舛误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楚辞》评点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这一时期刊刻的《楚辞》评点诸本,目前学术界重视不够,极有必要对其存在形态、因变及源流进行考察和揭示。  相似文献   

19.
杨椿与《明史》、《明纪纲目》的纂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椿作为《明史》和《明纪纲目》纂修官,在二书纂修过程中,提出了鲜明的史学考椐主张,当时却未被清廷和史馆总裁所采纳。然而,在《明史》刊刻成书40年之后,清廷对《明史》和《明纪纲目》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订改修,其内容却是与杨椿当年提出的主张如出一辙,这说明杨椿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史识。杨椿在清朝官方明史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史学思想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潘祥辉 《云梦学刊》2004,25(2):58-59
唐李延寿的《南史》是记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的一部纪传体史书。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广参了《南史》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人的校勘成果,成为目前所见到的最具学术价值的本子。尽管如此,《南史》在校点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现对《南史》校点上的遗漏之处进行探究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