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政治学以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生活中相互交融的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中的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性,并试图揭示其一般运行规律,为分析政治变革的内容及方式提供新的途径,从而有效地达到以变革促发展的目的。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体系、经济结构、经济功能、经济资源、经济权力、政治变革、政治结构、政治功能、政治资源、政治权力等。经济政治学研究的关键在于政治与经济互动的纽带,以政治体系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经济政治学:政治-经济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政治学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是经济的政治学,它既研究经济现象中的政治问题,也研究政治现象中的经济问题,揭示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经济政治学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它倡导一种动态平衡的经济政治观。与传统的政治学相比较,经济政治学是思考角度、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是在政治学领域确立经济理性和经济价值的变革,也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对社会形态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显元 《学术界》2005,1(6):21-31
"以人为本"对社会形态的解读,突显了人在社会形态中的基础和中心的地位,确认社会形态就是人本身.社会形态有两个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次结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统一.这里的"社会"是社会群体利益关系及其分配调节的领域.第二层次结构是社会的结构、制度和生活的统一,其中"生活"是社会形态的价值目标,即实现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要,提高和改善人的生活的直接领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与结构、制度、生活发生相互交错的网络关系,综合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形成了社会形态整体的网络结构,成为人创造活动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是西方社会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近代西方社会科学学科的分化特别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离导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 ,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 ,促使政治经济学复兴 ,出现了政治学与经济学整合研究的“新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表明 ,经济学和政治学必须综合为统一的社会行为理论 ,才能有效地说明和解释市场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界定"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内涵,厘清非利益性社会矛盾与利益性社会矛盾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新的概念体系中对社会矛盾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和准确,并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统筹各项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政治领域中政治人的人性假设不仅应成为政治学方法论的基本前提,而且应构成政治学在社会科学诸学科中独树一帜的基本依据。本文在与"经济人"的比较中,挖掘与建构"政治理性人"的人性假设。政治理性人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基于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在三元利益的激励下,追求、夺取并运用权力,来实现特定的利益权威性分配以满足特定利益需求,从而实现权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基本逻辑链外在体现为:双重需求激励—追求权力—三元利益互动—运用权力—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7.
"社会自然性"概念是经由福柯生命政治学对现代社会的分析而被主题化的概念.生命政治学以人口的社会自然性特征为出发点,讨论权力形态的转化以及由此而来的规范化社会,并指出其背后的自由主义原则与政治经济学要求.因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我们能够更加合理而准确地界定社会自然性及其规范效应,从而给予生命政治学以合理的定位.同时亦为在"规范性"议题上讨论政治哲学提供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国内的有关电视现象,对三篇西方学者的电视论文作了评论与发挥.电视能够提供幻觉,为"电视的孩子"建构一种文化身份,使他们以这种身份来建立与社会的关系,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这个过程让我们既看到电视在全球化时代所起的作用,也看到全球化时代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这种"身份政治学"揭示出身份认同的精神文化特征,以及它对社会政治生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回应"范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戚攻 《社会科学研究》2006,126(4):115-121
"回应"作为对一类社会互动现象、关系及过程的理论规制,是基于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社会发展等而创造的一个新范畴.由回应派生出政府回应、社会回应和共同回应等一组关联范畴,体现了当今国际学界相关研究的一种趋势--突破政治学(公共管理)强调"回应=政府回应"的研究范式,以及上与下的互动关系即是回应的理路;而且相关范畴的建构及研究视域的拓展还表明对回应现象、关系及过程的研究有不同类型之分,并在不同类型的回应关系网络中还存在"诉求主体"与"回应主体"的理论识别及关系属性的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公务员热”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我国各地报考政府公务员的人数快速增加,持续升温,形成了一殷"公务员热"的社会现象."公务员热"的形成蕴含着不能忽视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复杂成因.文章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公务员热"这一社会现象的政治文化背景、体制性因素和制度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为在总结国内外政治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阐发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政治的实质,是处理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是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治发展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改革正确处理阶级阶层关系与其它重要的社会利益关系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这一主题在国家对外职能中的体现,就是旗帜鲜明地维护民族利益.中国的最高利益之一就是稳定.同时,逐步实现政治和经济的适当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在政治生活方面的又一战略性转变,符合国家的长远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对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摆脱传统政治学对意识形态的附属地位,这种"价值中立"的理想对于客观地研究政治生活的规律、真实地透视政治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景玉 《晋阳学刊》2005,1(4):10-15
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政治学的各个范畴。公共选择理论关注的焦点是政治统治者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公平,在满足“经济人”个性要求方面取得认可和支持。这是政治合法性得以维持和延伸的主要因素。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治合法性的诠释为我们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面临创新的任务,需要方法论的开掘.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借用西方政治学的工具来解释政治,并在其中混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在理论创新上步履蹒跚.关系政治,突破常规路径,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出发,结合系统科学思维,形成了一种融结构、行为与功能分析于一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新框架.在它看来,政治不过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互动生成的一种公共生活:以政治主体、政治权力、政治利益与政治环境等为要素,在政治组织、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政治结构下,通过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相互作用,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现象.这样既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当代政治实践的新事实,也可以超越传统政治学的视线,初步揭示社会政治中个体与整体互动的规律.关系框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的努力,也反映了当代国际政治学发展力图在研究中将结构、过程和结果相综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交易费用、社会成本与科斯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经济学认为,经济学要研究的是,资源稀缺对人们利益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人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不可能免费获得全部所需信息.只要存在交易费用,产权制度就会对生产发生影响.因此,必须确定人对利益环境的反应规则和经济组织的行为规则,通过明确产权关系来解决利益冲突,并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尽管产权经济学的内容相当复杂,又有许多流派,但交易费用、社会成本和科斯定理始终是它最基本的范畴.要研究产权经济问题,首先得搞清楚这些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6.
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范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各种矛盾交织,利益问题凸现,使其日益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范畴.利益作为核心范畴,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迹,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因和现实客观依据,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伴随这一历史嬗变,一方面表现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涵量及位序发生变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发生位移即由"以社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社会有机体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也是考察社会历史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为我们从文化与社会关系的角度,从社会有机体内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理解"文化"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石,为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种种文化矛盾与文化危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创新、文化民族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指导性线索."广义文化观"将"文化"等同于"社会",模糊了社会有机体中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界限,因而无法正确说明文化产生、发展的根源及文化变迁的规律,最终导致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民生政治: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学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则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自国内有的学者提出的"对日新思维"理念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种"新思维"与当年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是有损中国的国家利益的.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问题上的确需要"新思维",但应当是以更加理性和现实的态度看待日本的现状和发展.不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外交上,都必须坚决摈弃那种"为了友好就可以放弃其他一切"的思想,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生态经济学变迁及其理论演进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流经济学始终不能把生态要素很好地纳入其研究范畴与学科体系,生态经济学的发展为人们更好地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做出了巨大贡献.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范畴和学科边界尚不够成熟和稳定.本文旨在探索"生态经济学"思想渊源,透视生态经济学理论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