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晓东 《求是学刊》2001,28(1):18-20
人学理论由于成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解和重建的一个重要切入视角 ,而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那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学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或者说 ,人学能否成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理论定位 ?这仍然是一个探讨、争议中的问题。我们的人学理论研究应该如何定位和走向深入 ?我们认为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 ,要给予准确的回答 ,必须从人学概念的解析开始。1.人学概念解析何谓人学 ?实际上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就是解说人学在何种情形下是哲学意义上的人学。因为人学从来不是、也不应只是对哲学的一种称谓。人学是关于人的学说或理论。但…  相似文献   

2.
杨耕 《学习与探索》2020,(7):1-16+200+2
如何从整体上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批判同资本批判密切相关、高度统一,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发现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启示录,提供的不是关于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研究当代问题的科学方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构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结构,三者各具相对独立性,但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把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其丧失原有的性质,并会导致对作为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误解甚至曲解。由于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了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深刻把握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全世界的受苦人"的根本利益,由于马克思主义所关注和解答的问题契合着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所以,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又超越了19世纪中叶这个特定的时代,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理和良心,仍然占据真理...  相似文献   

3.
刘伟 《探求》2011,(4):69-73,111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对人的本质、人性以及人的生命等的哲学追问与高层次探讨,也是公民教育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公民教育是对人学精神和原则的探索和尝试,是对人的改造与灵魂的塑造,是对不断发展的新人的培育和造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现代公民教育要紧跟时代和适应形势,只有秉承人学取向,才能在现代化过程中构建科学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单丹丹 《学术交流》2013,(2):220-222
马克思人学理论,是从哲学角度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的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是人,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因此,马克思人学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先导,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本质和根本任务。鉴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的潜能发挥、忽视个体差异性以及缺少人文关怀的实际,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应致力于理论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和手段创新,从而促进研究生群体人格素质的普遍提升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4):35-38
葛兰西主张,一个政治家的真正的哲学应到其政治著作中去寻找,真正的哲学家同时也是而且不能不是政治家。纵观其思想,我们认为,他的"实践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阐发与深化,是哲学与政治的完美联姻。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美学以其特有的人学本体论在当代中国美学中独树一帜.对人的本体性关注贯穿朱光潜美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了侧重从人的内涵探讨美学的人学认识论、以人的理想为指归思考美学的人学价值论、以人的生成为核心展望美学未来的人学发生论的理论脉络,它们共同构成了朱光潜对人的、同时也是对美的本体性追问.复杂性、浑整性、贯通性是朱光潜把握人的问题的主要特征.由于朱光潜紧紧联系着人的问题来思考艺术与审美问题,这使他的美学在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境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现代哲学意义上的人学,内容上与传统哲学中对人的各种问题的研究不同,方法论前提上与科学对人的研究不同,学术性质上与人本主义哲学不同。中国的人学思潮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既是受国际人道主义文化和人学思潮的影响,又有着国内社会、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中国的人学界先后思考和讨论了人性论、人格论、人学价值论、人权论、马克思人学思想、现代西方人学观念转换、中国特色人学课题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发展即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并在早期形成了"以俄为师"的特殊路径依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选择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却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长期被我们作了简单化、教条化和实用化的解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返本与开新",通过"回到马克思",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完整视阈和本真精神;通过"发展马克思",在与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对接中创生出马克思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就此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启,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效应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罗丽云 《探求》2009,(3):15-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创新》2014,(6):F0002-F0002
谭培文,男,1948年生,湖南衡山人,哲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第一学科带头人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哲学(学科)评审专家、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人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是晚近的事情,但人学思想早在哲学诞生之日起就已经产生,作为对人的哲学之思伴随着人的生成过程。人的生成过程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发生着演变,对人的哲学之思的人学思想也必然发生演变,并在人学思想发展史上形成不同的历史形态。大体说来,人学思想的演变已形成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神本论人学思想;近代的人本论人学思想;现代的生成论人学思想。考察人学思想的历史形态演变,才能给马克思主义人学以生成论的定性和现代性的定位。马克思主义人学属于现代生成论的人学。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更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作为工作原则,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看待人、对待人。我们的工作既有经济和文化工作,也有政治和司法工作。然而,我们在上述工作中,因对人的理解方面的不足,出现了一些不尊重人的权利和权利未能获得有效保障的现象。如果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和立场对科学发展观加以检视和追问,将有助于上述现象的克服和解决,有助于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张莉  颜军 《社科纵横》2013,(6):149-152
在价值目标定位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人的工具性而忽视人的目的性,从而背离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根本性价值目的,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视角,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目标缺失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目标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异化与现代人的生存命运息息相关,这源自马克思的理论遗产。纵观20世纪人类思想的发展,就异化与人之间关系的阐述、异化给人所造成的各种消极性影响和人应当如何采取积极的手段去终结异化等理论的和现实的问题而言,投入心智努力最大的思想流派当属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流派的众多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出发,积极地寻求扬弃异化和解放人类的多种可能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异化理论。列斐伏尔和沙夫、彼得洛维奇是其典型代表,三人的异化理论对复兴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与精神文明以及构建面向未来的"人的哲学"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对它们的比较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只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种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取得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实现理论成果的重要价值,并使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庞飞 《唐都学刊》2001,17(4):38-40
当代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必须注重它的实践唯物主义特征,这主要基于两个层次的理由其一,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这是人学研究兴起的深层动因;其二,实践唯物主义与人学的研究领域有着共同的支点,即现实活动中的人。现实活动中的人是人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品格的主要体现之处。  相似文献   

17.
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孙利天教授的新著《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既不是用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表达方式来改造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体系的表述,也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的内容"装进"中国哲学的概念框架,而是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理论自觉,在回应时代性的人类问题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塑造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并以这种"独特声音"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这就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而且需要在"历史"已经成为"世界历史"的"我们的时代"回应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特别是回应以反思"哲学"和"现代性"为实质内容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8.
刘怀玉 《创新》2015,(6):5-1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形态究竟是什么?答案在于对哲学前提的反思。经典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走过了一个超越德国古典辩证法反思传统走向对哲学现实前提反思追问重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作为对现代性历史前提进行反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辩证法。马克思逝世之后,他的辩证法思想变成了一份充满着歧义而沉重的遗产。先是第二国际回避辩证法问题,而后来苏联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在此过程中,辩证法经历了从主客体辩证法到人学辩证法,到结构辩证法,再到空间辩证法的多次转变。面对辩证法的多元化发展与实际上分裂的格局,针对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谋而合的对辩证法总体性逻辑的挑战,辩证法的当代形态重建仍然是一桩"道在途中"的未竟之业。其根本出路仍然在于回到历史与当代世界现实本身这个批判性前提上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入学理论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多样性存在是情感教育的存在依据;人的需要是情感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价值是情感教育的价值追求;人的实践性提供了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情感教育的最终归宿.情感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潘福元 《社科纵横》2010,25(6):122-124
马克思的人学突破了西方人学的基本框架;“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唯物史观包含了人学理论但不等于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