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发展动力问题,人们往往会提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诚然,它们作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形态所共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仍旧存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但在寻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时,只限于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本身就难于说清问题。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中,两对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所以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如果我们再深究一步,那么很显然,阶级斗争又起源于各个阶级之间的不同的物质利益。历史上各个社会形  相似文献   

2.
论生产力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永恒起作用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彼此矛盾而又互相统一,彼此异体而又互相作用,作为生产的内容和形式而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在任何历史发展阶段中,都不会有离开生产力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关系,也不会有离开生产关系而片面孤立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教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租生产关系的变革,它经历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其变化基本上是在如下两个领域内展开的:(1)依据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发生的社会属性、阶级斗争职能的变化:(2)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属性、生产斗争职能的变化.毫无疑意,教育在上述两方面的职能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鉴于教育的社会属性、阶级斗争的职能过去论述颇多,本文拟不涉及,现仅从劳动力技术能力结构变化,来论述自然属性的教育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宏观经济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和阶级斗争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6.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10.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11.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12.
一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內在动力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矛盾之互相依存和互相排斥,成为事物向前发展的內在动力。人类社会同样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間的矛盾,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間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生产关系則是相对稳定的东西;这决定了两者間之必然发生矛盾。但生产力又下是可以离开生产关系而单独存在的。人們在生产中必須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社会生产力与人們在生产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正是互相联系而下可分割的整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对立的統一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一个最一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最不容易弄清楚的现实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由这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过渡,就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合乎这一规律的发展过程。为要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就需要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为着叙述的方便,我先就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14.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本通俗性的社会科学读物,篇幅不多,但基本上做到了简明而通俗地论述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等关于社会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变化等基本的理论问题。人们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掌握了一把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人类社会的生产有两个方面: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各种社会形态的共同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各个社会共同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立在对这一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对这一规律在各个社会的具体表现的阐述,也是对这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的疑问和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曾提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宏观层面如何认识这个原理;二是对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如何解释.生产方式有多种类别.一定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和生产方式作为同义词来使用.对资源配置的概念使用要有区分,广义上称资源配置,狭义上不妨称要素配置.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是两个概念,既存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这个关系式;又存在"管理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这个关系式.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需要修正,结论为:科技生产力(硬技术、既定、静态)→生产方式(抽象)→生产关系(抽象)→管理方式(具体)→生产关系(具体)→合力生产力(动态).  相似文献   

17.
七、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矛盾及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有三种看法:①有二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②只有一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因为这个矛盾是更为根本的。③是三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由这三要素彼此组合所构成的。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什么?也有三种看法:①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的。②在于其矛盾的特有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特有的形式。即是非对抗性的;不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③它比较多地反映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上。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整个过渡时期中,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这个国内主要矛盾,始终是表现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但是,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前,这个主要矛盾,曾是突出地表现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到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它就不再突出地表现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而是突出地表现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了。过去曾经有一些同志把我国过渡时期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简单化了,把过渡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谁胜谁负”的问题,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内的阶级斗争,而没有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不但是经济上,而且也是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一场最彻底、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在他们看来,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既然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谁胜谁负”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于是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的任务,也就在他们的心目中淡薄了。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往往忽视了阶级斗争,迷失了政治方向,从而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危害。另有一些同志,他们并没有忘记过渡时期严重的阶级斗争,但是他们不了解过渡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因而我们的实际工作就必须适应不同的情况;当我国所有制基本改变,客观形势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后,他们的眼光和注意力仍然注视和集中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方面,而没有及时地把眼光和注意力转移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两条道路的斗争方面来。这就使得他们不能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所在,把它当作提挈一切工作的纲,以有力地推动全局的发展。因此,我们今天探讨一下当前国内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这个问题,就不仅具有一般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乔木同志的重要文章,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在阶级社会中表现这一矛盾的阶级斗争。”然而近年来有些同志却又在重复曾被马克思、恩格斯批评过的“爱的呓语”(《反  相似文献   

20.
第一,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根本内容。人的实践都是社会实践,它是一个系统,包括生产斗争实践、社会斗争实践、科学实验实践、日常生活实践等多个子系统或多种形式。生产斗争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在生产斗争实践所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生产力是根本的方面,它不但决定生产关系和其他实践活动形式,而且能包容、转化生产关系和其他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