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戴季陶主义派,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资产阶级哲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与当对流行在国共统一战线外部的另一个资产阶级流派——国家主义派,互为表里,遥相呼应,都是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毛主席关于批判资产阶级哲学的论述,深入揭露和批判戴季陶主义的反动政治纲领、哲学理论基础及其反动影响,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戴季陶主义的虚伪性与反动性,正确认识当时政治思想战线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特点和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的论战,是三十年代初期由现实政治斗争直接引发的一场思想理论大论战,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派别,几乎都卷入了这场争论。这场论战同国共之间斗争以及同中共与托陈取消派斗争的关系,有人已作专文评述。但是,有一个问题以往多被忽略,这就是,通过这场思想论战,国民党  相似文献   

3.
郑大华  曾科 《学术研究》2013,(9):89-97,160
民族自决概念是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游离于国、共两党之外的国家主义派对民族自决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针对中国现实设计了民族自决的方案。在他们看来,民族自决的唯一出路是各族人民武装起来求得中华民族整体的自决,而不是允许蒙、藏独立建国。其理论困境则是在军国民主义与世界主义、"国家"与"国民"之间存在深度紧张。透过国家主义派的民族自决论述,可以发现其鼓吹的"国家主义"接近于"公民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4.
学衡派是二十年代在南京出现的一个封建复古主义派别。它是因东南大学几个教授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这个杂志于一九二二年一月开始发行,到一九三三年停刊,问世十二年之久。为什么在二十年代又出现了“学衡”这个封建复古主义逆流,并且存在如此长久的时间呢?究其原因,是和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与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形势分不开的。五四运动作为反封建运动,它的斗争并不彻底,它没有改变封建军阀的政治统治秩  相似文献   

5.
共和末期罗马政局动荡不安,派系斗争频发,身处这场政治漩涡中的庞培无疑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纵观这一时期的庞培不难看出,他始终游离于平民派与贵族派之间.最终,得到平民派支持的恺撒通过征服高卢实力大增,严重威胁到庞培的地位.庞培与贵族派结成同盟,成为罗马共和末期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赵权璧 《天府新论》1994,(1):100-100
重庆谈判与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赵权璧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是国共两党围绕建国方针进行的一场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这场斗争,对战后中国时局发展和中国前途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一、重庆谈判是时代潮流的产物。战后中国政局的基本特点:阶级矛盾代替...  相似文献   

7.
也谈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我国戏曲史上有过那么一场大辩论,即明代万历年间爆发的“汤(显祖)沈(璟)之争”,并且扩而大之,说是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斗争。据说,这场斗争界限森严,壁垒分明,势同水火,剑拔弩张,并且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二十余年来,随着我  相似文献   

8.
<正> 政制之争是香港过渡时期政治斗争的焦点。这是一场长期复杂的斗争;一九八七年关于“政制改革”的大辩论,对这场斗争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因为:一方面,中国领导的《基本法》起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年底将提出《基本法》草案初稿,交香港人讨论;另一方面,港英当局也在加紧推行“代议制改革”,要在一九八七年发表政制检讨绿皮书和白皮书,决定香港“代议制”的方向和一九八八年是否实行立法局部分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法律学说具有丰富的内涵,对西方和中国社会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中,"国家"是奠基性的概念。对于"国家是什么"的理论命题,国家主义者给予了四个方面的回答,即国家是世俗权威的化身、无上权力的归宿、最高利益的代表和驯化公民的牧者。近代中国语境中的"国家"与西方迥异,带有救亡图存的工具性色彩。对百年前中国的国家主义思想,有必要进行批判性的吸收与借鉴,从而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路强 《云梦学刊》2016,(4):53-57
法家的伦理思想几乎全部针对于政治,而晋法家作为法家的核心代表,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建构有着奠基性的意义。从历史上看,晋法家强调政治的起点是人的自然属性与基本欲求构成的"人情",而最终目标则是要确保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秩序,由此也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具有理性主义和国家主义倾向的政治伦理理念。这一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也是人们将中国古代政治称为"阳儒阴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民权与国权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中的重要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及不同语境中,民权与国权的内涵不同,民权与国权之争论及变奏贯穿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清末民初,围绕政体设计,由民权与国权孰为优先的争论到国权至上、以民权提振国权的国家主义狂飙,再到民国初期民权派与国权派的激烈交锋,展现了民权与国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彰显出后发国家民主转型与国家发展的内在深刻矛盾。对清末民初民权与国权争论的三个重要阶段的思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阐释,有利于深入理解这些争论的思想实质及近代政治转型面临的特殊困难,也为推进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历史借鉴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用个人本位的国家主义法律改造以家族为本位的中国封建法律,是杨度从西方寻得的救国良药之一。也是在清未礼法之争中杨度作为法理派回击礼教派的有力武器,这种思想在冲击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斗争中.起了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道”是相对文化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而言的。政治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是既定政治秩序,文化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则是特定文化传统。当代中国的既定政治秩序是反传统的、基于“党国一体”政治架构的国家主义,本身集文化激进主义倾向与政治保守主义倾向于一身。以此为参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既有的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文化和政治激进主义,极左派(包括新左派和老左派)和“刚性新儒家”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激进主义倾向。萧功秦的“中道理性”论是一种“政治中道论”,试图超越极左派和自由主义的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和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姚中秋所谓的“寻找中道”是一种“文化中道论”,试图主要超越(现代)自由主义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刚性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相较而言,前者具有较大的政治可行性,但却悬置了我们在文化上的努力方向;后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可欲性,但却在根本上缺乏政治实践关照,具有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当代中国的“中道理性”之道,应当遵循“萧-姚律令”,既要具有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亦要具有政治实践关照,并切实基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开展关于“中国理想图景”的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14.
家族主义学说是晚清修律中礼教派代表人物劳乃宣为反驳杨度的国家主义观念提出的。家族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劳乃宣认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的途径是从家族主义渐进到国家主义。家族主义理论应该得到今天法理学的重视,它不仅对当代中国私法体制的构建和改革具有启发意义,而且能够为我们当代社会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少年中国”的理想追求及其分化——简评少年中国学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个影响很大的重要社团。它在“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 动,以创‘少年中国’”的旗帜下聚集起了当时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的优秀者,试图寻找一条改造中国的道路。它的宗旨虽然宽泛朦胧,但是富有理想热忱和献身精神的有志青年却从中把握到一种根本的理想认同。在经历了种种思想的斗争和探索的努力之后,“少中”解体了。少年中国学会最后实际上经历了双重的分化一、选择政治改造道路和坚持文化改造理想的会员间的分化;二、投身政治活动的会员中信仰共产主义和国家主义两者间的分裂。对后者,历史已作出结论,而前者的文化含义,则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1904年的江孜抗英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帝爱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政治学说是这场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拉蒂尔的“国家有机体说”是直接理论基础。英俄两国争夺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北上南下战略在中亚、西藏迎头相撞是战争爆发的外交原因。新世纪初西藏的地缘政治价值进一步提升。西藏接近中亚国际政治斗争中心和能源争夺中心。西藏具有中国地理和资源屏障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辛亥武昌起义后,中国历史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妇女要求参政.它是辛亥革命时期民主思潮勃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这场斗争的大致情况略作叙述,并对其产生原因及历史教训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是一场充满悲剧意蕴的知识分子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影响广泛辐射到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各个层面。虽然从滥觞之始,它就深陷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和困扰,但它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在价值建构和实践操作上的影响,特别是它所提供的经验和教训,仍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明寻求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萨孟武,系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学家,学贯中西,著译宏富。他早年留学日本,接触西方尤其是德国的政治理论,回国后长期在大学任教,撰写了多部政治学著作,其中以《政治学与比较宪法》(后定名为《政治学》)最能体现其政治理论。萨孟武主张,政治以力为基础,权利由斗争而来。其政治思想具有浓厚的国家主义色彩,在民国时期的中国政治学界颇有代表性,对中国政治学的形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王造时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 ,是抗战时期著名的“七君子”之一 ,是活跃在中华民国时期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研究其政治思想———其有关国家的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可以加深了解 2 0世纪 2 0年代到 4 0年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轨迹。本文以其早期国家理论中的“新国家主义”观为研究对象。他明确指出 ,他的新国家主义就是爱国主义。他认为 ,新国家主义是与帝国主义、暴力主义、仇恨主义、无抵抗主义、顽固守旧主义及外国化主义相反的 ;与人道主义、世界主义、和平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及个人主义相成的。他强调指出 :中国有实行新国家主义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