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暴风雨中,2010年8月11日奥巴马总统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拉开了美国"再工业化"的序幕。既解决现实问题又着眼未来,这就是"美国的思路"。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主导以新能源革命为突破口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将对全球科技发展、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将对新兴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布局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面临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2.
王忠宏  李杨帆 《决策》2013,(6):54-56
当前已经出现了新工业革命的端倪,由于其蕴含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将有可能对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应给以高度重视和动态跟踪。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数字化制造浪潮。发达国家面对近年来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大力倡导"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战略,提出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希望通过这三大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突破,巩固和提升制造业的主导  相似文献   

3.
冯飞 《决策》2012,(12):62-64
在全球进行绿色转型的过程当中,中国的绿色转型既是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的需要。新的产业竞争力将来可能是绿色竞争力或者说低碳,这可能成为下一步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亮点,奥巴马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的政策。从国情咨文到新财年预算,再到竞选演讲,奥巴马在多个场合传递同一个信息,要让制造业成为美国经济持久发展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突出实施复兴制造业战略,其战略思维、突破路径、重点领域和主要措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浙江应从实际出发,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坚持"八八战略",深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体制创新,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着力形成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笔者在做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的调查时的总结和分析。文章的核心内容是选取了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赋予现代企业生产与管理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理念和不断发展的模式。在生产管理模式与企业资源计划的方式方法介绍上包括JIT生产方式、敏捷制造、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简述中国目前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对现代化制造业企业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机械制造业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本文从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从过去把工业生产大量环节转移海外的去工业化到现在再工业化,这个调整令人关注。奥巴马总统新近提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即重振美国制造业或再工业化。可以预见,这次金融危机后美国将采取措施改善制造业发展环境,强化制造业对后发国家的技术优势和分工优势,催生新能源制造业等先导产业,巩固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后,美国为解决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高的局面,提出"再工业化",以期将经济重新拉回到实体上来。同期,中国面对国内资源、能源及人口的压力不得不转变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道路,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由此引发两国制造业关系由互补转竞争。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制造业一体化计划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一体化计划的研究状况,并对当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的评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一体化计划的内涵,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我国制造业的一体化计划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美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强国,二者的制造业关系牵动制造业研究者的神经。次贷危机后,中美制造业关系已表现出由众学者所认同的按"微笑曲线"划分的产业互补分工转为"逆全球化"的产业间竞争性关系。本文将梳理总结中美制造业关系相关论点及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展现出了“过早”、“过快”去工业化的发展态势,中央为此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发展要求。文章通过对15个去工业化国家的投入产出分解分析,将制造业增加值份额的下降分为了相对增加值率、国内供给率、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量五个因素所引起的变化。分解发现,国内供给率、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因素是导致大部分国家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而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量因素是导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份额下降的原因。中国最终需求中对制造业需求降低是由于消费结构中制造业份额下降和出口需求降低。为此,要确保中国制造业份额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扩大国际国内制造业市场;提升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创造制造业新需求;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缓解去工业化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信息化是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落实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快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统一编码是实现制造业数据共享与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也是构建制造业信息化大厦的基石.本文通过介绍制造业统一编码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法,结合编码的范例,为制造业信息统一编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投入—产出的分析视角出发,结合WIOD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考察了要素投入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依赖于要素结构升级。相对于资本投入和研发投入,劳动力投入是考察期内我国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我国制造业要实现产业升级目标,需要提升要素禀赋,增加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鉴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论文还考察了参与国际分工与制造业产业升级间的关系,发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利于"干中学"效应的发挥,进而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2,(37):11-11
最新全球竞争力排名显示,中国内地排名由去年的第26名下降到第29名。在竞争力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携劳动力价格等竞争优势,一些东南亚国家这几年没少从中国手里“撬”汀单。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向东南亚转移,也渐成风气。美国逐渐加速的“再工业化”以及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归”的强力推动正在改写着全球制造业格局。中美两国难免在一些产业上构成某些“交集”,构成直接竞争。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近日接受采访时称,机器人正在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其研发、制造、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他认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规模仍然不大,由于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部分核心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09,(5):30-31
在钢铁、汽车两大产业振兴规划率先通过国务院审议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4日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纺织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与汽车振兴规划相比,这两项振兴计划主要是方向性和政策性的调整方案,包括装备制造业,医疗、纺织等民生相关的行业,农业机械,基础零部件四大领域,这也是过去一直被忽视的基础零部件领域第一次被纳入到支持发展的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众多的发达国家对本国制造业的召回,以及我国人口红利逐渐的消失。我国工业制造业的改革势在必行。知识型服务贸易所促进的服务产业对制造业的外溢效应是否能够有助于制造业技术结构的改善以利于制造业的转型?通过STIC标准把制造业分为不同要素密集的行业,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析技术结构变化与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关系,最终,我们发现其到能促进技术结构转型,但与其他政策结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营改增"是指国务院在2012年开始试行的对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一项政策,继其在上海取得不错的效果后,我国在2012年下半年又新增了10个省市成为试点开展工作,目前已经在全国推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效转变发展方式,此项政策的出台促使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尤其对于制造业来说,其发展方式不仅仅停留在生产层面,制造业服务化是大势所趋,因此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与制造业关联甚大。在此,本文将对"营改增"的意义进行研究,并探讨该项政策对制造业的影响以及制造业企业对该项政策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9.
芮明杰 《经理人》2009,(10):106-106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产业发展会超过发达国家,但是现在,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正视我们的不足。我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目前仍然是加工制造这个环节。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现在需要做的,是让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精良程度,能够与德国、日本这些先进制造国家看齐。  相似文献   

20.
以机械和电子制造业为核心的装备工业是推进工业化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是支撑国家和民族安全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十分重视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六五"至"九五"时期先后将其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或支柱产业,"十五"计划又把"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确立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但实践的结果是,20多年来,装备工业国内市场几乎丢失了一半,在工业和制造业中,装备工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分别降至0.57和0.66,远少于1,表明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本文试图从产业竞争力分析入手,进一步揭示装备工业所处的严峻形势,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