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改革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这早已是从上到下的基本认知。并且,时至今日,能否真的突破这种阻碍,让人深为焦虑。中国的改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同时要做好这几件事情:继续未完成的改革,而且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全方位的改革;解决那么多年来,因为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权力运作模式,以及异化的改革本身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保持经济增长,保证就业,保证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生活预期,维护社会的稳定。改革的功能,实际上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强化。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正《中国改革再出发》吴敬琏周其仁张维迎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改革已达成共识,中国"必须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但在表面的改革共识后面,是深刻的分歧。未来中国的改革,问题重重,困难重重。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等著名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事,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推进、如  相似文献   

3.
孙立平  秦晖 《领导文萃》2012,(10):112-115
需警惕"转型陷阱"孙立平:现在我们确实面临着种种可能性,对现在面对的最基本的背景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有人说现在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人说可能会陷入改革的困境,甚至有人说改革在倒退。我个人不太同意这两种说法。当然两个问题可能会存在,我觉得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要求不要往前走了。不但停了下来,而且把我们过去称之  相似文献   

4.
雪珥 《领导文萃》2012,(10):25-27
2012年,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33个年头。在这个当口,我们似乎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改革的共识是否在消散?改革的动力是否在减弱?从历史的角度看,已经33年的当代改革,可能还会跌倒在哪里呢?绊脚石之一:既得利益集团导致辛亥革命、清政权崩溃的主导力量,并非主张暴力革命、武装起义的革命党,推翻清政权的主流,正是所谓的"立宪  相似文献   

5.
《决策》2012,(8):96
我将这本访谈录定名为“什么改变中国”.既是想解释过太.也是想激发人们思考未来。中国的未来取决于什么?一是我们的理念.二是我们的领导力。人们通常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利益决定的.改草更是如此.既得利益者不仅不可能改革.  相似文献   

6.
曹大臣 《决策》2001,(4):56
观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除秦、隋历时甚短外,汉、唐、宋、明、清各朝均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这些王朝到了中后期,权力分配、典章制度乃至思维习惯都已定型,欲打破常规.进行革新,不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是绝对不可能的.改革,只有冲破重重阻力,方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新视野     
<正>反腐败是官民良性互动的切入点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官民如何互动。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启动的,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假象。在过去30年间,社会并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虽然现在还很难乐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政治体制改革存在着严重滞后的情况。原来想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的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除了专制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及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认识上的误区也是我国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9.
近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既得利益集团用"维稳"的理由拒绝改革、绑架改革,是"转型陷阱"的主要症状。这个报告客观描述了中国社会改革的一些特征,这其实也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算起,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历程。决策层已就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了全国性的整体改革部署,改革时间表也已确定:2015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时间表吸引了各方广泛关注,它不仅关系着4000多万“事业人”的命运,同样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富有深远意义的一步本刊将关注事业单位改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析解读改革的具体措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书屋     
《决策》2011,(1)
《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柳红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特殊群体,它的主要人物是经济学家或经济工作者。没有这个特殊群体的努力,没有他们的桥梁作用,背负着巨大历史包袱的中国改革怎么能够起航?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说:"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者的预见能力可理解为洞察力或前瞻能力,洞察力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着眼未来、预测未来和把握未来的能力。对科技帅才而言,其科技洞察力亦是其卓越领导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游宇明 《领导文萃》2015,(3):121-122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改革的失败,一般都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但也不尽然,比如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的变法,它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集团,另一方面又来自王安石想竭力保护的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当时农民最恨的莫过于"青苗法"。农耕经济时代,农民的日子是过得相当艰苦的,粮食吃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告急,他们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这种民间借贷导致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弊端显而易见,王安石决定实施"青苗法"解决这个问题。易中天《帝国的惆怅》介绍了"青苗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需要继续出发,而如何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如何激发社会活力,成为一个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也和政治、经济和社会是否能确立"新常态"联系在一起。分权给社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新一轮改革,是从以往的分权式改革转向集权式改革,这表现在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新权力机构的成立。集权是为了克服既得利益对改革的阻力和反对,就像习近平所说的,好肉都吃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改革者需要权力,没有  相似文献   

15.
改革与定型     
<正>全面深化改革的未来是要"定型",我们也应该看到,"体制性障碍"其实自己也在定型,并且在日益造就一个大家都不满意的"体制"。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事实上就是阻止这种我们并不喜欢的定型,来一次顺潮流的大反转。定型的过程,伴随着利益的博弈、思想的剧烈争论。垄断利益、管制利益和部门利益是时刻醒着的。说到底,任何改革方法,比拼的都是政治领导力。领导力的体现有很多方面,包括对于改革顺序的合理拿捏、搞好改革的"统一战线"、保证改革措施在落实中不走样等。  相似文献   

16.
"只有通过克服既得利益,中国才能将改革进行下去",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现在的情形是:既得利益不会自我改革,政府和民众没有能力来克服既得利益。这种情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问:中国的改革还有前途吗?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35):14-14
正国企改革项目"遇冷"的情况,成为民资参与本轮国企改革的一个真实写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近日调研指出,在国有企业改革大规模向社会资本敞开怀抱时,不少民营企业仍有担忧:第一,国企拿出来改革的项目,往往需巨额资金投入,而民营企业虽作为股东却没有任何决策权;第二,国企现在拿出来的项目并不是效益相对较好的,而一些包袱资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没有吸引力;第三,国企高负债率使民营企业担心,投进去的钱会被  相似文献   

18.
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外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于前几年开始影响中国。由于缺乏社会共识和理论研究,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实践中缺少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故进展较缓慢。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对象范围、基本原则与特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工作的关系,以及实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等基本问题的论述,对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问题做了较全面的战略性分析,旨在引起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经济迅速增长,立法体系也初步形成,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然而,近年来,改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某些成就本身就是产生问题的原因。未来改革之路怎么走、如何保证改革越改越好而非越改越  相似文献   

20.
《领导科学》2013,(5):1
曹志瑜在《当代中国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内在机理及防治思路》一文中分析指出,在深入推进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之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性,导致公权力腐败逐渐在道德不彰的社会情境中催生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某种程度上又是畏惧社会正义和道德的反制力量。作为他律性存在和自律性存在,制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