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有助于社会主义法的公平与正义。但是作为行政诉讼中被告这一特殊身份,区别于其他诉讼中的被告。使得诉讼起来更为复杂,以及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的质疑。随着人们法律观念的不断深入,民主化不断加强,生活中民告官案子日渐增多,但是百姓的胜诉率依旧不高,行政机关的干涉时有存在,有时甚至出现无被告的情形。"民告官"案件的背后,原告方往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也体现了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还不够完善,还没有有效的机制来遏制这种现象。有大量的行政诉讼案子处于悬挂状态,没有明确的法条和规范,这给法官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判权,不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确定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怎样给行政诉讼被告下定义,如何确定适格被告的范围,《行政诉讼法》没有作出明确的概括性规定,学术界对此解释也不十分明确和统一。这严重影响了行政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给理论研究工作也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诉讼被告的定义与适格范围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一、行政诉讼被告的定义什么是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相似文献   

3.
田玲玲 《决策探索》2009,(16):70-70
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绝大多数行政初关积极参加行政活动,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目前行政机关在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彻关行政诉讼败诉率还比较高,本文对此问题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绝大多数行政机关积参加行政活动,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目前行政机关在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卡门关行政诉讼败诉率还比较高,本文对此问题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传统“行政主体范式”对政府职能部门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定位是从行政诉讼被告角度出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作为行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进进走出传统藩蓠,将角色定位为行政诉讼原告、被告,能够维护行政下对人合法权益,推动我国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目前用以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三主体合一”标准给行政诉讼实践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学者提出了“谁行为谁被告”这一行为标准,在当前情况下,笔者认为其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8,(4):22-22
行政诉讼法施行17年来,人民法院受理和审判了一大批行政案件,仅2003年至2007年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473837件,其中2007年首次突破10万件。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司法环境不理想,行政机关的不当干预时有发生,如果县政府成为被告,本县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于法官们来说,这样的案件要"审得硬气"很不易。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近正式公布了《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将于2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的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协调、庭外工作等方式解决。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显然,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已经名存实亡。本文拟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和可行性进行探讨,论证在我国应当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类型,与民事和刑事诉讼不同之处在于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不对等。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为了制约行政权力的扩张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行政诉讼法律时考虑到这种力量对比的差异,力求制定出减小这种差异的法律法规,能使双方的权利义务势均力敌。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自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大量的撤诉案件,都是法院暗中协调的结果。笔者所在法院2006年、2007年、2008年行政案件的撤诉率分别为:53.3%、52.4%、51.6%。行政诉讼的撤诉不外乎三种情形:一是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改变了原行政行为,原告同意撤诉的占80.28%;二是行政裁决  相似文献   

11.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向法院提供的各类证据,只有合乎法定要求才具有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现场笔录等各类证据  相似文献   

12.
戴传利 《决策》2015,(Z1):90-91
提高官员在行政诉讼中的出庭率可以有效地缓解百姓"告官不见官"的不满情绪,为民、官对簿公堂提供前提条件,也为官员了解本级政府或者部门行政执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供第一手信息,是对官员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最生动课堂。随着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行政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如广东高院通报称,2013年新收案件9079件,较上一年增长18.17%;2014年新收案件12677件,较上一年增长了39.60%。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2014年全市法院收案46万余件,结案近45万  相似文献   

13.
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诉讼双方当事人依“谁主张,谁举证”规则来承担举证责任。被告的举证行为并非举证责任倒置,原告对举证不承担败诉风险,只起到补强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闫雪春 《决策探索》2009,(20):70-70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向法院提供的各类证据,只有合乎法定要求才具有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现场笔录等各类证据作出了规定,特别是对证人证言的规定更加严格。因此笔者认为在行政执法中要慎用“证人证言”.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在司法实践中,为了规避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规定,法院出面由行政机洪与原告“协商互让”,或由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获人民法院准许结案,从而导致了我国行政诉讼中的撤诉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表明,行政诉讼调解有实践需要且事实上存在,应当完整地构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将调解结案作为法定的结案方式作出规定,赋予调解书与判决书向等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6.
哲学大师黑格尔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是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关键.做任何一件事,方法对头,就会事半功倍;方法失当,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做一件事,要达到目的的方法很多--或复杂,或简单,或常见,或奇异,或陈旧,或新颖……但人们绞尽脑汁去追求的,认为最好的方法,总结起来,其实都是一些最平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杜文莉 《决策探索》2009,(18):62-62
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自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大量的撤诉案件渚B是法院暗中协调的结果。笔者所在法院2006年、2007年、2008年行政案件的撤诉率分别为53.3%、52.4%、51.6%。行政诉讼的撤诉不外乎三种情形:一是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改变了原行政行为,原告同意撤诉的占80.28%;二是行政裁决案件中,原告和第三人达成和解,原告撤诉的占15.49%;三是原告起诉后,认识到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正确因而主动撤诉的占4.23%。上述情形,多数都是法院找原、被告或第三人“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1.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中20%的最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210.55元、8774.06元,相差5.38倍;农村居民中20%的最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的人均纯收入分别16783.06元、2000.51元,相差8.39倍;同时,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中20%最高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20%最低收入者人均收入的23.6倍。由此可得出,我国城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民品格于行政诉讼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对行政诉讼制度产生影响的人的因素,以及制度构建对人民品格的影响,并且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能够得到一些对我国制度构建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其重要的一项职能是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但是近几年来,村民委员会屡屡被推上被告席的案件逐步增多。据笔者对某法院1997-1999年所审理的村委会作为被告的100余件案件调查分析,发现这些村委会大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