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反腐败问题上,公众为一种"无解"的悲观情绪所笼罩,虽然常有高官落马,常有窝案现形,高层在反腐问题上也从未懈怠,却遏制不住前"腐"后继。让公众焦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反腐败似乎一直没有走出"谁来监督监督者"这个怪圈,纪委监督官员,可谁来监督纪委?当纪委官员自身不正时,如何有监督的底气和能力?在官本位的体系中,监督常被视为一种权力。其实,监督很多时候不是一种权  相似文献   

2.
正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站在农民的利益上,希望拯救日益凋敝、空心化的中国村庄,增加农民财富,并重建新的农村秩序。他们同样都反对土地私有,反对土地向单一、垄断的大资本集中,都反对以各种变通方式触犯农业用地,坚持守住农业用地的底线。土地流转,谁来主导?流转给谁?怎么流转?钱从哪来?地作何用?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各界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两个重量级人物是李昌平和王世渝。李昌平曾经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王世渝曾在重庆巫山县官阳区当了三年副区长,两人都是多年亲身参与土地试验的"实践派人士"。然而  相似文献   

3.
正纪委监督全党各级干部,但谁来监督纪委?为此,中纪委专门组建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负责对本系统干部的监管。各省纪委也对应设置了有关机构,称为"纪委中的纪委"。在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的同时,中纪委多次"清理门户",强力反腐的重拳  相似文献   

4.
王运宝 《决策》2015,(Z1):21-23
县域经济发展犹如一场"竞标赛",又因发展快慢而形成一个"雁阵",但这个队形是否均衡有序?从动力类型上看,谁更具有韧性?县域经济发展犹如一场"竞标赛",又因发展快慢而形成一个"雁阵",不管是宁国、肥西、繁昌等领头雁,还是紧随其后的第二、第三梯队,都在努力振翅,不甘落后,但这个队形是否均衡有序?再从动力类型上看,城市带动型、内生增长型、资源经济型、招商引资型县域,谁更具有韧性?如果我们把观察的视角放大到安徽周边和长三角,又会感受到什么?强者越强梳理2001年以来的安徽十强县  相似文献   

5.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公意说",论述公意的含义、目的、特征以及公意的确认等内容。公意说在整个社会契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卢梭论述的核心。但卢梭对公意的论述还比较模糊,尚待探讨。如公意保障自由,但是没有解决的是谁来界定公意,谁来监督公意,即谁来代表公意的问题。介于公意的重要性,对公意的基本知识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路是最大的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华 《决策》2007,(7):I0007-I0008
"软环境可以好到没有底线" 《决策》:近年来滁州东向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建设,默默地努力终于换来了优异的成果.今年,滁州入选"2007浙商(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滁州这个"小地方"是如何赢得浙商的"芳心"?  相似文献   

7.
监督委员会的成立,不 仅是为了解决"谁来监督党 委和纪委"的问题,它是理 清党内权力授受关系的结 果:权力必须受到授权者的 监督  相似文献   

8.
1招商引资应尽快走出误区 对于招商引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媒体报道已经很多,问题也很明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诸如"全民招商"、"低门槛招商"等.有评论指出,由于事关"官位"和"政绩",个别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热衷于做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之事,结果却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新华社不久前的一篇报道则把上述种种"引资误区"总结为"过度招商".即引资时地区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无底线的竞争则属过度;引资时政府投入一定精力是必要的,但全民招商则属过度;招商时作出自己的承诺是必需的,但只重表面文章则属过度.应该说,在各方的关注与讨论中,"引资难题"更为清晰地凸现出来,如何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正1.某市政府承诺土地低价出让并且享受三年减免各项税收的待遇,进行招商引资。随着土地的升值,两年后政府变卦,以"土地闲置"为由欲强行收回某企业土地。在国土部门不能认定土地闲置的情况下,对招商引资来的某企业进行税务稽查。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假如你是该企业招商引荐人,你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现在,党内外、政法机关内外不少人提出,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专门监督别人,可是谁来监督检察机关?对此,检察机关自觉主动地在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中,切实把监督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既注重加大内部监督的力度,又注重自觉地接受人大的监督。接受社会的监督,包括接受公安、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在对检察干警的监督方面,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五个延伸”。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日前载文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须导致腐败,此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没有权力的监督又将如何呢?文章说,人民行使监督,应当有权知晓权力的运行及结果。两眼一抹黑,何以监督?人民行使监督,还应当有权批评用权失误,申诉控告权力犯罪,请求改正不当裁决。督而不纠,监督何用?人民行使监督,还应有权要求撤换、罢免那些拿人民的薪水不为民办事或滥用权力的公仆,这是最严厉的、也是写进法律的监督。事实告诉我们,不赋予应有的  相似文献   

12.
漫画     
<正>卖地求财中国新闻漫画网,1月9日,焦海洋[点评者说]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金额达1.59万亿元。"卖地"依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看来政府也是理性的,既然卖地来钱又快又省心,谁还花力气搞生产、搞创新?问一句,地卖光了怎么办?难道拆迁了重新征?  相似文献   

13.
两个月前,"温州金改"时,舆论和市场多少有些狂热.两个月后,当"珠三角金改"时,市场呈现的是对于"金改"更多的理性追问: 谁来改?政府、市场,到底谁是改革的主体? 改什么?制度、产品、技术,到底哪个是改革的重点? 怎么改?寄望顶层设计,还是自下而上实施技术性破局? 只有这些问题全部得到厘清,众人期待的"金改"才能接触地气.  相似文献   

14.
孙珊珊  贺海峰 《决策》2007,(5):32-32
如何才能成功招商引资?这是各地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方政府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为此,本刊专访了安徽省肥东县"招商状元"、招商小组组长晋杰.作为招商一线的成功者,晋杰全方位解剖了招商引资的成功学定律.  相似文献   

15.
黄铁鹰 《领导文萃》2012,(23):101-104
不能为老板赚钱算底线吗?除非你是打工皇帝!偷老板的钱算底线吗?除非你偷天换日!功高盖主算底线吗?除非你能颠覆他!天底下没有一套标准的老板心理底线,由于性格、体制、阶段等不同影响,幻化出了形形色色的老板底线。  相似文献   

16.
秦晖的新书《共同的底线》可视为他1999年出版的《问题与主义》一书的续编,其中收录的对话和文章主旨是从"主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本书文章,均是十余年前所写,涵盖了现代思想的共同底线、第三条道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有了外在的"他律",还得有内心的自律,才能形成真正的纪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如果说,八项规定是对领导干部的刚性约束,这"三严三实"则揭示了问题的内核:领导干部要加强修为来提升作为。首先要勤于修身,懂得如何律己与用权,实实在在的做人谋事创业。那么,领导干部如何修身?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底线就是雷区,不可触碰。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商铺持续热卖,被人称为"商业地产黄金时期"的来 临,可在这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人当头一棒,为火热的商铺地产喊出 了"商铺预警"的声音,那到底商铺地产还能不能再投资,将来的前 景又是如何呢?商铺地产已经敲响了警钟,警钟将为谁而鸣?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各级纪委要强化自我监督,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防止"灯下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加强思想引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党内监督、严肃违纪惩处,建立健全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体制机制,着力破解"谁来监督纪委"这一重大课题。以思想引领拧紧"总开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清醒,就没有行动上的自觉。思想上的清醒  相似文献   

20.
都说搞经营是很苦的。甚至还有说没有比做经营者更苦的了。真的如此吗?如果是这样,谁还会来做经营者呢?经营是快乐、有趣的。而且,只有这样认为,才能提高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