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观音是大乘佛教里的一位菩萨,传到中国以后,地位大为提高,成为救苦救难的救济之神、佛陀救济精神的体现者,在民众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印度的观音信仰与波罗门教的双马童传说之间应该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观音的身世、现化,灵感、道场。  相似文献   

2.
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音信仰是中国佛教菩萨信仰的典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不但是所有菩萨信仰中国化中最彻底的一种,也是整个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代表。观音的身世、显化、灵感、道场等大乘佛教中最流行的几种观音信仰要素中,皆反映出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在正统佛教范畴内所发生的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是所有外来文化在中国命运走向的一个缩影,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不断交往的历史凝结,是适应中国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而必然发生的一种文化嬗变。  相似文献   

3.
观音菩萨初来中国时本为男身,传到中土后渐渐失去其"威猛丈夫"的形象,留在民众心中的是一位慈悲、祥和的女菩萨.这种转变的原因是既由于现音信仰的普遍流行,又由于观音自身内在的特点,中国民众的现实需要的心理、中土的文化传统以及唐时政治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印度来的威猛菩萨变成了中国化的女性菩萨.  相似文献   

4.
送子观音图像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民俗观音画像,是中国人对佛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型代表。送子观音图像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隋唐的初创期、宋元的形成期、明清的定型期、近现代的异化期。送子观音图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既继承了观音信仰的文化传统,又通过不断为其增添具有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元素符号,逐步摆脱了印度观音造像文化的桎梏,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送子观音图像。这启示我们,优秀的传统一定是活泼的,为其注入符合时代进步发展要求的元素,可以永葆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5.
观音原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是梵文“阿缚卢极低湿伐逻”(Avalokitesvana)的意译,原译观世音、光世音,因唐代避讳“世”字(唐太宗李世民)故简称观音。佛学典籍中有时称观世自在、观自在,俱指观音。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显教以为是阿弥陀之弟子;密教认为是阿弥陀的化身,比较通行的说法:观音本是男性,是一位太子,名不朐,成佛后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士,合称“西方三圣”。  相似文献   

6.
从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必然引申出"男女平等"的思想;而由于佛经产生于歧视女性的男权社会,所以在小乘经典里,也夹杂了一些对女性不公的戒条.同理,<西游记>认为,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欲望的象征,是男性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小说对女性信仰问题持冷漠的态度.小说中对观音的崇拜和皈依,虽然体现了大乘佛教的平等观念,但对于观音的心路历程,小说则高推圣境,不予剖析,形成了"西天多有女菩萨,西天路上无女人"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从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到从印度传来而后中国化了的佛教,都是以“观”而不是“听”为方法来建构的。就佛教而言,观世音菩萨就是“观”这种方法的化身,而中国佛教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其中的“千眼”乃是象征着佛教多种多样的“观”。虽然在佛教中“观”的方法林林总总,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观”,最终都要归结到“观心”,也就是天台宗所倡导的“观一念心”。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观音形相一般都以女性出现,但它的原型却是男性相。观音何时变性?为何能得到中国民众的广泛信仰,顶礼膜拜?其怎样适应中国的儒家文化,变成了中国化的女神?  相似文献   

9.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10.
观音应化信仰是观音信仰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其渊源应该追溯到印度佛教.但观音应化信仰在中土的流播和发展,却是与中土诸种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的.原始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民间信仰、佛教自身、道教等,都对中土观音应化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这一理路的考察,对于认识和理解宗教信仰及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观音作为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胁持大菩萨,其职责之一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引"此岸"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的"彼岸"。从中国佛教发展史来看,观音菩萨不仅法力强大,而且只要一句"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便闻声而救,这才是造成观音信仰盛行的根本原因,并日臻与中国人结下很深的因缘,以致形成"人人念弥陀,户户拜观音"的宗教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据佛教经录记载,《弥勒为女身经》曾两次单独传译,第一次为东汉末,已失译人,第二次为西晋竺法护译,但至今以上两种译本皆已不存。《大正藏》所收两处有关《弥勒为女身经》的内容,一见梁朝僧?宝唱编《经律异相》,另一载于康僧会所译《六集度经》中。根据现存经文,弥勒菩萨曾受女身并为佛所度化,这一经典流行于汉末至隋,体现了弥勒信仰对女性的宽容,是大乘佛教时期女性地位提升的表现,获得了较多的女性信仰者。  相似文献   

13.
从张大千一世佛缘看,禅宗思想在张大千绘画创作中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其绘画内容、绘画形式、绘画理念和创作机缘、绘画创作的升华等方面都被深刻地打上禅学精神的印记,张大千思想意识中"佛禅之石"成就了其彪炳史册的"绘画之玉"。  相似文献   

14.
西王母由原始神话中一位半人半兽的凶神,逐步演变成一位才华横溢、气度雍容的女神和众仙领袖,而在印度佛教中原本"威猛丈夫"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土后逐步演变成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西王母和观音菩萨形象的演变有着深层的文化根源,是华夏民众贵柔心理使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深受民间崇奉的女仙。慈航真人信仰的形成与佛教的观音菩萨信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慈航真人观世音这种佛道双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特别是仙释圆融宗教文化的产物。慈航真人仙话传说中的性别困惑既体现了古代社会性别意识的特殊取向,也反映出观音形象不断演变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6.
梁武帝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菩萨皇帝,他对佛教的影响与贡献是多方面的.除了我们所熟悉的他敕命天下僧人吃素的《断酒肉文》之外,其次就是他在佛教经典的讲译与推广方面.梁武帝对《涅榘经》很推崇,不仅亲自讲解这部经典,而且还对这部经文的翻译做出了诸多评论,被人们视为南朝涅槃学中的一大家或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梁武帝对《涅槃经》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涅榘经》里所涉及到的一些佛教名词的译法,二是关于《涅槃经》理论的理解与阐述;三是《涅榘经》理论在生活中的运用.那么,对梁武帝与涅槃学的关系、涅榘释义、《涅榘经》的分段问题进行研究便是佛学的一项必要课题.事实上,梁武帝对《涅榘经》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深度,但这不在于他的菩萨皇帝身份,而是在于他对《涅榘经》研究的水平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佛教对新浪博客、博主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看。一方面是从博主本身的情况看,女性博客或博主取名使用佛菩萨类特色词的很多,14个佛菩萨类特色词,都有女性博客或博主在取名中使用;出现了以佛祖的名字为信众自己的名字的现象,表现出一种佞佛倾向;也出现了少数人贬佛的现象。二方面是从佛教各宗派对博主影响的情况看,在博主取名中净土宗的影响占绝对优势,其中西方净土比弥勒净土的影响更大,在新浪博客中有望出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类似盛况。三方面是从佛教的语言表现形式看,佛菩萨类特征词在博主的取名中形式很混乱,随意性很强,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佛教教义、佛陀神化和菩萨信仰的分析,发现佛教原始教义中无神又有神,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随着佛教的发展和传播佛陀、菩萨等成为偶像崇拜。在现实生活中佛教“偶像”和“偶像崇拜”的确立是佛教发展和传播的必要条件。佛教教义通过偶像崇拜进一步和生活连结,逐渐深入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9.
纳家庙会和背经护青等活动表明,目前的土族信仰仍以藏传佛教为主,其它信仰为辅,呈多元共存的特点,多神信仰因事而择,各有功能。土族信仰处在一个信守与变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