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廷枢的开平矿务局创业团队集中了中国煤炭工业早期发展时期的精英,他们以强烈的创新意识、民族意识,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感受力,开辟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开平矿务局繁荣时代。其成员有的精通洋务,有的拥有近代实业管理知识,如唐廷枢、丁寿昌、黎兆棠等;有的通晓矿业权融资、知悉近代资金运作模式,如徐润、唐廷植、郑观应等;有的熟习矿务、商务或具有人事协调能力,如吴炽昌、郑藻如、周馥等;有的通晓采矿工艺和煤矿开采技术,如白内特、金达、邝荣光、吴仰曾等,他们的思想和实践促进了中国矿业的近代化进程,使中国早期煤炭工业真正开始摆脱旧式官僚和手工业管理的模式,步入近代企业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2.
从开平碉楼看近代侨乡民众对西方文化的主动接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平碉楼不仅仅是中国碉楼一个非常独特的类型,更是近代中外文化在中国传统乡村交流的历史见证,表现出这种交流的广泛性、深刻性以及民众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因而具有重要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开平碉楼审视了近代五邑侨乡中外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分析了交流的机制,并初步评介了它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唐廷枢早年在英商怡和洋行做过十年买办,积累了丰厚的资产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经验。后创办和经营洋务运动时期两个规模较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历史事实表明:唐廷枢作为从买办起家的中国第一位具有近代经营管理才干的企业家,以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独特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买办起家的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唐廷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廷枢早年在英商怡和洋行做过十年买办,积累了丰厚的资产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经验。后创办和经营洋务运动时期两个规模较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历史事实表明:唐廷枢作为从买办起家的中国第一位具有近代经营管理才干的企业家,以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独特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李玉 《中华魂》2014,(10):31-33
正19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发生了近代中国第一次股市风潮,其成因及影响发人深省。上海股市渐趋火热晚清上海股票买卖源于中国商人对洋行股票的认购。1872年(同治十一年)轮船招商局创立,成为第一家发行股票的中国企业。四年后,开平煤矿也向社会募股。继之,上海机器织布局、平泉铜矿、荆门煤铁矿等企业陆续创立,均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募集资本,其股票也在市面交易,上海华股市场逐渐形成。1882年(光绪八年)6月9日,招商局面额100两的股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煤矿发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煤矿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提升、排水、通风等煤炭生产的主要环节采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二是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近代煤矿经历了起步、发展等阶段,经历了煤炭工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煤矿数量不断增加、新的组织形式不断涌现的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中外资本大量投入中国的煤炭业,中国出现了外资煤矿、中外合资煤矿、国家资本煤矿、民营资本煤矿等多种形式的企业组织。在近代中国,一方面煤炭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方面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排挤之下又难以顺利的发展。整个近代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堪称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周学熙是北洋实业的创办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人物。周学熙字缉之,号止庵,安徽建德县(今东至县)人。他在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督办期间,除总办银元局、官银号外,还奉袁世凯之命,负责交涉收回开平矿务事宜。滦州矿务公司就是为收回开平而创建的。  相似文献   

8.
开平碉楼景观的类型、价值及其遗产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开平碉楼景观是侨乡民众为了抵御当时猖獗的匪盗而修建的一种堡垒式建筑,是一种典型的中西结合且以西式风格为外部特征的文化景观。开平碉楼在平面上往往以楼群为主要建筑形式,在立面上则形成具有起伏的天际线。开平碉楼是开平华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特殊文化景观,是国际文化传播过程中典型的“文化反渗”现象,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广东省及开平市所倡导的“政府托管制”和“居民直接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是对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9.
1881年5月,开平矿务局正式开局(1878年7月)后三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向清廷报告说:“从此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李鸿章的报告未免张大其词,因为包括创办开平矿务局在内的全部洋务活动,始终未能挽救清王朝覆灭的厄运,更谈不上使中国臻于富强。但是,在洋务派“到处创办,到处无成”的工业近代化活动中,开平矿务局却取得了例外的成功。它存在二十二年所取得的成绩和它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最后为外资所侵吞的教训,不能不促使我们对它的经济活动给予应有的重视,进行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卫生”一词始见于《庄子》,近代以前,与“养生”义同,近代以降,其外延不断扩大,与国家、民族发生紧密联系,赋予了“保种”“强国”的内涵。“卫生”一词含义的变迁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疾疫流行、人口增长停滞、西学东渐、健全国民的培植等社会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清末岭南5种卫生典籍不仅是公共卫生思想与近代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在医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近代史”学科而言,罗家伦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留欧时受好友影响从历史哲学转向“中国近代史”,初步确立近代中国历史的时限和主题,强调史料搜集是著述科学“近代中国通史”的基础,希望借此贡献中国学术。回国后更是积极宣传提倡,尝试为近代中国史料整理提供纲领性指导,并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史料搜集整理提倡与著述难于下笔的对立,也反映罗家伦在“中国近代史”缘起演变中的真实贡献,以及彼时学界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复杂认识。  相似文献   

12.
自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最先在近代西欧崛起以来,在人类社会就开始分化为“主导”资本主义与“从属”资本主义的区别。近代中国是被西方列强强行拽入由其设定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去的,走上的是一条“从属”资本主义道路,而“半殖民地半封建”,则是这种独特的“从属”资本主义制度类型的一种特质表征。近代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发展路径上前所未有的“后发劣势”困境,为此,改变“从属”、扭转“劣势”,就成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主要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首倡“商战”,后发展成中国近代中叶的经济纲领,其时代内涵包括正确处理“商战”与“耕战”、“商战”与“兵战”、“商战”与“学战”三大关系,既标志着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已接近到本质的层面,又标志着中国人对中国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思路已基本弄清。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处在封建思想的牢笼,运用资产阶级的观点批判中国封建的政治法律思想,分别从“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群己权界”“、黜伪而崇真,屈私以为公”、“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几个方面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法律建设作了深层思考,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美术教育中的“技”与“艺”的辨证关系,立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发端,着重辩析中国近代美术教育起源之因及发展概况。“科学”与“实业”成为近代美术教育的主要推动力,因而,近代美术教育乃是从“实学”角度开端,重“技”,以培养实用的美术技术人才为目的;随着近代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美育”思潮的推广,“技”与“艺”在平衡中,更重视对于崇高精神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探索近代美术教育发展中这一有意义的“微变”,不仅可看出其对当代美术教育格局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也足以引起我们对美术教育思想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转型,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关乎世界近代史与近代国际关系,不仅对中国现当代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也对于世界的发展有广泛影响。因此,研究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不仅能对历史上的外交政策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对当代外交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尽管对于近代中国外交,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是对于近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研究,外交制度或是外交人物的研究,较少有从体系变迁与外交政策变迁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研究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并且国内研究大多是以“侵略说”为主,认为近代中国的体系转型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造成的被迫转型,而国外学者,以费正清为代表则认为近代中国的体系转型是“冲击一反应说”,是“欧洲中心主义”的片面观点。该文以一个相对客观的,多角度的研究近代中国体系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型以及其所带来的外交转型的意义及影响,并希望通过对于这次成功的外交转型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的外交能有所启示,以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对直隶矿业的发展最突出地体现在回收开平煤矿主权与扶持启新洋灰公司两件事上,这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袁世凯收回开平及扶持启新,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隶也因此而取代湖南而成为全国的模范省。清末民初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这与包括袁世凯在内的政府官员的努力,不无关系。在此问题上,过去学界一味强调实业救国思潮,强调民间行为,有失片面。晚清重工思潮风起云涌,袁世凯乃其实行者,以往学界重思想、轻实践,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18.
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 ,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的变革。清末民国思想界从“民有”“民享”的近代意识出发 ,批判了传统“宗族救济模式”的狭隘性和“视民若子”的局限性 ,强调“救人救彻”的救济理念和“以教代养”的救济原则 ,并试图结合中西社会救济思想主张 ,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的勃兴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以“士大夫”状态存在的 ,一身二任 :既为政治负责 ,又为文化考虑。随着近代社会的专业化 ,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历史任务之一即是与政治分离 ,回归文化本位。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军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军阀“现象”是近代中国特点之一。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近代军阀的论述,对近代军阀“现象”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分析,今天仍是我们探讨这一课题的基本指导原则。本文力求遵循这些原则,分别对中国近代军阀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反动本质和主要特征以及认识军阀“现象”的历史启示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