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民族团结、和平统一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既有兼并,也有融合,主要是融合的关系,而龙的综合性形象,就是这种融合关系的最显著的表现。龙形象及概念自它产生之日起便为各民族普遍接受,中国的汉族崇拜龙,少数民族也崇拜龙。龙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性,使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因而龙文化在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对龙都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了中华各民族的团结,这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文明史中,宋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汉唐时代的光辉在这里聚焦折射,发散出明清社会依稀可辨的晨曦朝晖。任何一个历史转折时期,都汇集着以往岁月的精粹遗痕,赓续前时的辉煌与衰微;又都蕴含着未来的诸新要素,孕育着新一页历史的萌芽胚胎。正是在远承汉唐、近启明清的历史转折点上,两宋三百余年以其新旧交汇、相斥趋同的独特性质,勾划出一幅冲突与转折的宏大历史画卷。它接续着两种不同的文明体制,完成了从建功创业到文治靖国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郝时远与亨廷顿是当今中美两国的知名学者,两人都对民族国家问题颇有研究.在国际层面上,前者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后者认为文明之间必然产生冲突;在国内层次上,前者主张中国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后者认为美国主体民族价值观受到冲击.他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美两国学界关于和谐与冲突截然不同的两种民族观.  相似文献   

4.
杨铮铮 《船山学刊》2006,(1):196-198
由于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哲学体系不同,因而孔子与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既相容又相斥。重视文艺的教化功能是他们的共同追求,但在文艺的本质、文艺批评的视角上相距甚远。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在致思路径、理论形态与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青海历史上区域文化的多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从地理位置上看,东部地区属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西部和南部属青藏高原.两种不同类型的地域在境内连接过渡;从经济文化类型上看,东部与中原农耕文化相连接,西部等其余地区属草原游牧文化,两种经济文化类型在境内并存、交错;从民族文化发展上看,历史上有多种民族在这里聚居,在友好往来和冲突中,中原汉族文化北移西进,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东进南下,不同的民族文化得到交流、发展和融合。这种情况使青海历史上的区域文化显示出多元的特点,成为中华文化圈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部分。研究这种特点,对知古鉴今、深…  相似文献   

6.
陈刚 《社会科学》2003,(6):79-85
语调哲学是一种新的话语哲学。高调主义与低调主义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调分野。本文揭示高调主义与低调主义两种语调的概念含义,指出其在理想与现实、激情与理性、群体与个人以及行动策略和人生观上的对立与差异,并从思想冲突与价值冲突、策略冲突与路线冲突、内在冲突与外在冲突、历史冲突与逻辑冲突等多种角度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把握张力、超越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史学界由于对确定我国历史上疆域的标准认识不一,因而对今日领土上的古代民族哪些是中国民族,哪些是外族,也随之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凡是生活在今天中国疆宇内的古代民族,都是国内民族,不同意把汉族或中原王朝版图外的其他兄弟民族视为外族。另一种意见强调,中国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上的中国民族应以我国历代中原王朝的版图为限,或说只有“当时已经与汉族融合或归入汉族王朝版图的”,才是国内民族。  相似文献   

8.
黄健 《云南社会科学》2003,23(3):99-104
深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并不平静,其冲突的表现形态、方式和本质,在广度上、深度上都有新的变化,但总的走向是冲突与融合相互交织。全球化为中国文化的建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致力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建构与发展中国文化当代形态,中国文化随着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必将重放光芒。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的《黄书》既歌颂了黄帝的事功,又称颂了黄帝的美德,其中所包含之深厚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辛亥革命前出现的尊黄思潮,起了酵母作用。近代尊黄思潮的兴起,又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高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近代的尊黄与西汉时期的尊黄,为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尊黄思潮,它们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在“炎黄子孙”的伟大旗帜下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1999年4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主编的《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一书。该书洋洋40万字,全面、宏观地叙述了历史上欧洲各民族的发展经过与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欧洲民族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涉及许多有关民族的重大理论问题。笔者认为,该书对欧洲民族问题的探讨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该书从“民族”这一全新角度重新审视了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欧洲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大事,举凡历史爱好者皆熟能于胸,但以往对这些事件前因后果的解释均是从政治、经济、外交等传统史学角度作出的。而该书则试图另辟…  相似文献   

11.
<正>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是人类的共有财产,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总体。同样,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它的发展历史,从而形成了民族文化。中国文化是复合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区域的文化,同地异时的文化和同时异地的文化,同时并存和互相渗透。由于中国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所以它在结构上体现了“一”与“多”的统一。进一步而言,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是“一”,吸收各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多”,历代统治阶级的独尊儒术是“一”兼取儒、道、法、墨各家治术和容忍儒、道、佛三教并存是“多”。它们就构成中国文化整体,因此,从根源上看,它不是一根而发,而是殊途同归,是各种文化的大汇合。如所周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只看文字记载便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但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引起了很大影响,而它们之间发生冲突,彼此渗透、交融。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它的总体构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近现代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元融合。但这三种文化成分没得到理想的整合,尤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华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两者是否可以相容,如何调适的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历史上的中国 ,天然地划分为农耕区与游牧区。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也主要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这两大类型民族的统一。这两大类型民族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它们在历史上都相应地建立过政权。习惯上把由农耕民族建立的政权称为“中原王朝”,由北方游牧民族为主所建立的政权称之为“北方民族王朝”。北方民族王朝在政治上采用“二元制”,在经济上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相互依存 ,在思想文化上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中国现代性建设没有完成.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就缺乏合理性.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主要为后殖民主义和国学思潮.后殖民主义认为中国的启蒙主义运动是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产物,国学思潮认为儒家代表的中国文化可以弥补甚至取代现代文明,它们都具有反现代性的倾向.为了建设现代文化和现代学术,必须批判这两种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证明,只有文化精神相通的民族文化之间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民族文化的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学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都涵蕴着和谐文化精神;和谐文化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成功结合的纽带。  相似文献   

15.
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共同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大融合的重新组合过程,而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则是这个过程中历史意义最为深远的一环。拓跋鲜卑本是我国北部地区的一个原始游牧部落,在南下中原汉地,建立北魏民族政权的历史过程中,它适应中原汉族地区业已存在的比较先进的封建农耕文化,全面地走上了农业化、封建化、汉化…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与民主的冲突源于多民族社会的文化异质性与民主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认同之间的矛盾。其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方面:制度设计层面上,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同民族利益之间的冲突;在文化心理层面上,民主的沟通机制同民族文化认同的冲突;在国家制度层面上,政治一体与文化多元的冲突。而要是实现其整合,超越“民族宰治民主”与“民主游离民族”,则需要从削弱民族属性与倾斜民主制度两个方面着手,并依靠政治经验与政治智慧解决多民族国家的民主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是伴随着周边民族的冲突和战争、民族迁徙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而进行的.在这个宏观的历史大背景下,固原境内的民族迁徙及其融合,也体现了大唐开放文化的特点.固原宋元时期,亦是民族迁徙、融合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元代的固原.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这一概念有两层含义。从广义上来说,它与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社会变迁等概念有相似的含义,即:均是指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均是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演进。其涵盖面为整个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整个发展过程。从狭义上来说,也就是说从发展社会学的意义上来看,它是对现代化过程发韧以来历史过程的概括,是指社会由“传统”阶段向“现代”阶段的过渡,以及“现代”阶段本身的不断完善。今人讨论“社会发展”时,多是从其狭义方面入手。历史因素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点,民族的一切发展都始乎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纵线索上新旧矛盾的冲突,而不是横向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冲突,但是,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冲突却可以加剧某一民族中所含历史因素的再选速度,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朝鲜族民间歌谣历史久远,自公元1世纪开始,汉字伴随儒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民族创作的民间歌谣就与汉文化相互融合,从歌谣表现的各种内容、形式反映古老中国人民与古代朝鲜人民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表现在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发展和全球化大潮打破了以往缓慢的文化交流、融合和冲突、碰撞的惯性,使所有文化都处在激变状态。当代极为凸显的文化悖论实乃对这种激变的回应。作为强弱势双方都应该从自身中寻找消解对立与冲突的根源,尤其是强势社会,应该看到人类的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深深地烙上民族的、地方的和个人的印记,但是从人文意义来看,它们又都是超越了这种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