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思茅市孟连县独特神奇的民族文化环境、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物、丰富深邃的民族文献古籍、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赋予了孟连旅游业以神奇的魅力。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中,孟连紧紧依托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旅游的灵魂支点,使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是加快湘西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打造湘西旅游品牌和精品,对于实现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汝城县岭秀瑶乡地处湘南洞庭“东江湖”风景区陆路交通南部出口要冲、广东仁化丹霞山风景区北上湖南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山水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党委政府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打造瑶乡旅游品牌,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民族乡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1、高起点规划,构建旅游开发蓝图。根据岭秀瑶乡的区位和文化特色,可确立以民族风情特色景观和东江湖旅游区中转站两个功能来定位,把瑶乡旅游业发展纳入到东江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凤凰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探索出一条借旅游展示民族文化、用民族文化唱响旅游的富民强县之路。2005年1月至10月,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2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4亿元,主要景点门票收入达4721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9%、71%和24%,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凤凰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一、以市场运作为模式,加快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步伐。凤凰县按照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职能部门、经营权归企业的“三权分离”经营机制,成功地将县内沈从文故居等古城八个核心景点经营权转让给黄龙洞投资股份…  相似文献   

5.
湘西自治州的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湘西旅游产业,促进整个湘西的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对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湘西旅游开发必须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按照神秘湘西游的形象定位,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一、打造“神秘湘西”的文化旅游品牌准确的形象定位是树立品牌的关键。近年来,湘西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让人欣慰,但是欣慰之余我们不能忽略一些来自游客的诸如“不到南方长城真遗憾,到了南方长城更遗憾”之类的负面反映,这…  相似文献   

6.
论旅游业先导产业地位的确立和边疆城市的发展郑洪芳,王宏晓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一项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1950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仅2500万人次,旅游收入21亿美元。到1990年国际旅游人数发展到4.25亿人次,旅...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汝城县岭秀瑶乡地处湘南洞庭“东江湖”风景区陆路交通南部出口要冲、广东仁化丹霞山风景区北上湖南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山水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党委政府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打造瑶乡旅游品牌,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民族乡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民族的发展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不仅是经济的外部基础,更是历史进程的记录。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群众文化是十分关键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不断提升,将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扩大群众文化影响范围,有利于群众文化丰富其开展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群众文化与旅游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阐释,并探讨当前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几点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方可 《民族论坛》2013,(8):8-11
正它们是容装着湖湘民族文化的巨大"库藏",它们是影印在湖南旅游名片上的闪亮字眼。一个拥有近400处历史文化古迹和58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一个共接待游客超3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它们就是湖南文化与旅游的两个响亮品牌——湘西自治州与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因深厚的文化资源、古朴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既具有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独有的魅力和特色。民族地区正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努力使之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但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无序、重复性甚至破坏性开发严重、资源特色定位模糊、依法保护旅游资源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在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从立法和执法上对旅游资源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湘西州文化瑰丽灿烂,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是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挖掘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对接,是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旅游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旅游交通设施落后、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过度商业化、旅游人才资源匮乏、营销力度不够等仍然制约着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人才专业化、促进多渠道营销等来打造湘西旅游经济升级版,使生态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永顺县民族局根据本县土家族文化积淀丰厚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客观优势,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倾力打造永顺土家族文化品牌,取得了可喜成绩。总投资430万元、总建筑面积3880平方米的永顺民族文化产业实验示范基地,已于2002年7月竣工投产。该基地集文化知识培训、民族风情展示、古籍收藏展览、民族服饰和工艺品展销、宾馆接待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民族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民族地区因淳朴的民俗风情、厚重的文化底蕴、清新灵动的自然风光,其旅游业成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生活显著改善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恶意滥用而濒临的危机与尴尬。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是否继续开发?该如何开发?良性开发的同时应如何做好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6.
阿坝很美,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民俗风情目不暇接,被誉为“世界最后一处尚待开发的旅游金矿”;阿坝也并不遥远,毗邻川西平原,离中国西南政治、文化、商贸中心成都不足10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富集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藏羌民族民俗文化,决定了阿坝旅游的锦绣前程,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圣地。1997年进州游客为22万人次;1998年达到45万人次;1999年飙升到140万人次;2000年继续攀升到192万人次;2001年跨过200万人大关,创下了242万人次的记录; 2002年又创283.6万人次的佳绩。阿坝旅游品类齐全,数量众多,品位极高,优势明显。阿坝之美,是游览…  相似文献   

17.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民族地区因淳朴的民俗风情、厚重的文化底蕴、清新灵动的自然风光,其旅游业成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生活显著改善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恶意滥用而濒临的危机与尴尬。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是否继续开发?该如何开发?良性开发的同时应如何做好保护、传承?继湖南省政协谭仲池、龚建明副主席率队就湘西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专题调研后,近日,湖南省政协召开"民族文化旅游保护与开发"专题座谈会。与会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就湖南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风光壮丽、风情浓郁,生活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撒拉、藏等13个民族,总人口1.1万余人。近年来,阿克塞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一点、三区、四基地、五大景区”的文化旅游布局,全面推动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彩阿克塞·好客哈萨克”文旅品牌,共打造完成A级旅游景区5家、户外徒步线路5条、市级研学旅游基地4处等。2022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8.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  相似文献   

20.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文化旅游将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共生与共赢”作为广西民族格局与历史发展的特点 ,在提倡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将这一特点作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和阐释目标 ,不仅对发展旅游业有利 ,还可树立广西的人文形象和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