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电影不仅是承载文化的容器,更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泰国电影风靡中国,泰国文化元素通过电影找到了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并迅速在中国展示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本文首先分解了泰国电影文化在中国的三个主要传播阶段:泰国民俗文化传播期、泰国潮流文化传播期和中泰合作电影文化传播期。然后从坚持民族文化特色、构建多元文化理念、精准把握潮流动向和开放优秀电影资源四个方面分析泰国电影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策略。接着,解析了泰国电影文化乐于被中国观众接受的主要原因:中泰亲近的地缘文化和中泰友好的邦交环境。最后指出当前泰国电影文化传播存在的严峻挑战,期望能为泰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更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籍与职业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中国和泰国的833位英语专业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跨国公司员工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国人的跨文化敏感度要比泰国人高;而在中国和泰国的各自样本内,英语专业学生和跨国公司员工的跨文化敏感度要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结果证明,在文化价值取向相同或相似的文化集团内部,存在着文化行为和交际行为的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根据经典的文化理论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而用跨文化敏感的五个层面,即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来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但这一研究的局限是没有将英语能力作为变量在样本成员中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国文化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征程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存在机遇与挑战。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应当从四个方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一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力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二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四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书刊在泰国的传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02至1932年,即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影响时期,也有学者称之为“三国演义”时期;第二阶段是1932年至1975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化交替影响的过渡时期,也有学者称之为“鲁迅、金庸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以1975年中泰建交至今多样化、多元化的历史时期。通过这三个历史阶段的梳理,可以发现以中国文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这一地区竞争激烈,值得警醒的是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相比,以中国当代文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思想影响力在泰国逐步减弱。这一典型案例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方人对中国古典小说早期翻译和传播的典范,托马斯·珀西编译的《好逑传》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本文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入手,从文本选择、文化立场确立和文本意义传达这三个层面上分析《好逑传》珀西译本中体现的选择,以探讨珀西如何在上述三个层面上成功的顺应了本人的翻译目的和目的语读者的要求,从而实现了文本、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成功交际。研究发现:在文本的选择上,帕西选择的《好逑传》顺应了其本人的教化意图以及读者的文化审美需求;在文化立场的选择上,帕西顺应了本国的文化立场;而在文本意义的传达也就是在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帕西又成功地顺应了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6.
通过语料库和文化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在不同英语方言区的使用分布情况进行检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同英语方言区国家的影响力表现出很大的地域差异;不同英语方言区的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差异很大。这些发现与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进行语料库检索之前的预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是近年来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提出的认知中国发展的新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立场不同,角度不一,观点各异。本文分别从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世界历史的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外交诸层面,来说明中国的当代巨变,解读"中国模式":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现代化模式;是发展中大国和平崛起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泰国城市化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泰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泰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新的文化创造,以及城镇文化复兴对于城镇发展的反哺现象,力图论证文化复兴对于城镇化的实现和深化具有历史机遇的作用,而泰国的城镇化又得益于旅游业的正向推动,从而三者构成一个有机发展模式。作为亚洲旅游业较为发达的目的地国家,其在合理利用有用的历史机遇期方面所展现的立场及态度值得世界他国所瞩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泰国东北青铜文化为中心,对中南半岛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进行考察。泰国东北青铜时代遗址所体现的"稻作文化""镯文化""非兵器文化""象文化""贝文化"表明,泰国东北青铜文化和周边的中国西南青铜文化、越南的东山文化属于全然不同的文化类型,为孟高棉语民族先民独立创造的文化。在西南方向,泰国东北青铜文化与泰国中部湄南河平原青铜文化汇合后,对暹罗湾附近地区的青铜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东南方向,泰国东北青铜文化通过泰柬边境进入柬埔寨洞里萨湖地区,对该地区的三隆盛文化产生了影响,继而波及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泰国东北青铜文化对其西北、正北、正东方向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不大。种种迹象表明,孟高棉语民族在多点起源、平行发展、密切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现代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阐释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为支撑,以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为行动指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实践层面要关注供需匹配的平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需要融入教学内容;坚持知行合一,立体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用技术载体,多维度融入教法改革;还要坚持教研结合,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流文化崇尚“利他”的价值观 ,英语国家则以“利己”为社会行为的出发点 ,从而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探寻“利己”与“利他”文化系统的特征及其互撞、互斥规律 ,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追溯中国人移居泰国的历史,探讨1945年以来中国移民如何通过同姓宗亲这一传统观念为凝聚力建构网络关系,考察泰国华人宗亲组织的发展脉络及活动情况,讨论宗亲组织在华社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认为在华人高度认同泰国的情况下,宗亲组织适应侨社变迁的现实需要,致力于聚合、组织华人,维系华人独特的传统习俗,有助于增强华人次族群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饮食文化作为非语言交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大学生交流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技术体系方面和饮食基本观念两个方面的差别,分析受饮食文化影响的中西方大学生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解析了中西方大学生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在社会交往、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的差异。深入研究这些文化差异可以帮助中西方大学生消除跨文化交流引起的误解和障碍。  相似文献   

14.
对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宾补共现句习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汉两种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许多差异 ,比如补语是汉语独有的句法成分 ,对译于朝鲜语的多种形式 ,因此为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习得这一句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宾语和补语共现的句子 ,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通过测试语料 ,归纳学生习得汉语宾补共现句的错误类型 ,总结学生习得这类句式的大致序列 ,并阐述影响学生习得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文化的个性、特殊性决定着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文化的共性、普遍性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可能性。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可谓是一次文化传播的盛筵。布什的演讲主旨在于向中国学生、中国人民宣讲美国社会文化的价值观。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性,只有从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发展,更具活力。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中美文化的异同,积极借鉴和吸取美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识别和摈弃其文化的糟粕。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育,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缺失是影响中国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因素,尽管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已得到普遍认可,但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迄今未得到实际的重视。文章旨在让高职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在大学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以提高语用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成为受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对泰国学生汉语习得偏误进行归类,主要从词义的角度、词义的色彩、词语的误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泰国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的原因以及寻求解决办法,希望能给汉语老师对泰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泰国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更有效的学习汉语。  相似文献   

18.
以儒家家族主义和伦理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初级群体文化作为一种潜规则,对现阶段政府领导行为有着诸多负面影响,它使政府领导在价值观上表现出人际关系导向而非工作业绩导向,在处理公务时表现出私人化和非制度化的行为特征;它导致政府这种正式组织在结构和运行上表现出初级群体的特征,不能完全按照正式制度规范运作。在政府机关中普遍存在着拉关系、走后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独断专行、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这些行为是中国初级群体文化负面影响的集中体现,是导致政府管理的混乱和低效率的主要原因。这是目前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不容忽视的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语言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口才的认识迥异.其差别体现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礼貌特征等多方面.人们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化模式来分析另一种文化.认识差异,了解原因,才能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于自然所抱有的亲和与对抗态度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已经成为面对生态危机最为迫切的问题,重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天人合一"的理论是改善和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