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在由"世界工厂"向"符号工厂"演进的过程中,现代传媒深度介入并主导文化符号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文化的媒介化趋势日益显现。这不仅表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造上,也表现在新文化符号的生产与消费上。而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众书写"和"出版后过滤"的生产与把关机制,更是大大地推进了这一趋势。文化的媒介化不仅为我们理解现代传媒的角色与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同时也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传媒的社会责任:一是发挥现代传媒在符号生产中的主导作用,防止现代社会的符号鸿沟;二是善用传媒符号权力,化解现代社会文化消费中的符号暴力;三是坚守现代传媒的公共性,警惕文化媒介化背后的权力渗透。  相似文献   

2.
西方媒介环境学派从媒介史的视角,分析书籍的文字符号、物质载体和复制方式的特征及其演变,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书籍的文化取向及其对人的影响。印刷书籍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中介力量,但印刷术对西方的影响不同于对中国的影响。在当今新媒介环境中,印刷书籍所代表的文化具有平衡媒介环境的价值。这些观点对综合考察中国书籍史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尼尔·波兹曼的媒介学思想着眼于媒介方式与整体社会文化走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对电子媒介信息的批判是其重要内容。本文以电子环境中的信息为对象,从"条件"、"载体"、"后果"与"性质"四个方面进行审视,阐述波兹曼的电子媒介批判观,揭示电子媒介信息对社会文化倾向的深远影响。波兹曼的电子媒介信息批判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像文化迅速崛起的消费时代,电视媒介的发展与繁荣形成了多样喧嚣的电视文化,与此同步发展的是现代广告及其生成的广告文化.视线所及,广告无处不在,电视文化无处不在.从Guinness啤酒电视广告入手,发觉在电视广告的生成语境下,社会、文化和美学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纸质媒介的式微到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的兴起,社会主导媒介的表达形式开始从文字符号向图像符号转变,形成了媒介环境的图像化趋势。从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的传播现状来看,其创造性转化与活态化传承有融入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必要性,也有融入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可能性。未来中国传统民间游戏想要突破现有传播困境,则要坚持以图像符号传播为核心、以数字媒介传播为主导、以大众文化传播为导向;通过传统民间游戏资源的资本化、产品化,打造文化产业链,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的活态化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兴媒介的出现,通常会引起一种"新媒介贬损"的社会现象。尽管贬损的对象随时代而变,但其所使用的话语却存在一种重复性,通常表现为宣称新媒介会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导致文化的崩溃或堕落、使人丧失了某种崇高价值等等。媒介作为一套社会文化制度,其建立、巩固与衰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权力的影响。以文化论争面貌出现的"新媒介贬损",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游戏":新媒介出现后,社会原有的文化权力格局被打破,出现旧有文化权力的"统治焦虑"和新兴文化权力的"上升欲望",而对媒介的贬损与褒扬实质上是不同权力主体对媒介文化资源进行争夺与守御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末以来,以互联网、融合媒介等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迈进了"元媒介时代"。元媒介以连接互联网的诸种电子屏幕为典型,整合了所有媒介以及传播方式,致使其中所有符号文本都是其他媒介的翻译、改制与改造。由此,"再媒介化"成为了元媒介平台符号文本的最基本筑意方式。这种再媒介化重塑,不仅是媒介形式的改变,更是整个符号传播主导特性以及文化模式的根本改变。对此,雅柯布森的符号"六因素论",可以帮助我们探寻元媒介符号传播的基本特性及其规律,并说明它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文化与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雅明《单向街》采用了散论、格言、寓言相交织的意象拼贴的方式,呈现了魏玛时期德国普遍衰退景象,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现状也展开了批判;他揭露现代生活的愚蠢与堕落,通过追忆古老文化中的风俗,对现代人予以警示。《单向街》中的三组意象:中国书籍的誊本、古老民族的风俗、书籍与妓女,虽远不能囊括本雅明的文化批判,但从中可以折射出本雅明文化批判的主旨:提醒人不要遗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反思在"进步"裹挟下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要从青少年抓起"掩盖了我国大多数成人没有媒介意识、还不会利用媒介的现实,也偏离了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趋势,它潜含着的是一种成人文化的强权,也掩饰了成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落后于媒介社会的发展的窘境。媒介素养教育应当在成人媒介素养培养和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培养方面予以并重。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媒介批评理论体系的本土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媒介批评的实践与本国的媒介现实脱节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建构本国媒介批评理论体系十分迫切.中国媒介批评不仅要以古今中外的批评理论为理论资源,而且要以多维的文化视野为底蕴;以市场经济下媒介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当下现实语境和"全球化"语境的结合作为发展条件,以营造对话空间为批评的最佳氛围,构成批评理论建设的最佳条件和时机.我国媒介批评可以把传统文化批评理论,"五四"以来现代文化、文学批评理论,西方新闻传播理论等作为合理的资源,建构起以对象为核心,以方法为主体的一个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试论发展教育产业是一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人类教育史 ,教育在社会经济过程中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其第四阶段即是自 2 0世纪末叶随着知识经济而初见端倪的。从此 ,教育在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开始越来越显现出显著的生产性。教育实际上已经既是事业 ,又是产业 ;既是文化 ,又是经济 ;既依然具有上层建筑属性 ,又越来越成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 2 0 0百多年前由德国开创的现代教育制度正在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传统教育经济学仅仅停留在“外部论”的水平上 ,因为在其教科书中基本上只把教育当作一个其中没有“经济结构的几何点”。世界各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真正问题 ,并不在于公私之辩 ,而是垄断还是竞争之争 ,且还是与国家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的重建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投射出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革。传统孝道的变异与封建政治的强殖入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现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深刻变化、社会文化视角从社会到个人的转变促使传统孝道不断整合,在“以人为本”思想的解构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现代孝道重构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达成和谐、公正的新孝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19、20世纪之交,原本一直扮演着启蒙者角色的俄国知识分子,非但没有为发展资本主义制造舆论,培育出健康的资产阶级文化,促进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反而使自身被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抛进了尴尬境地.契诃夫面对知识分子的这种失职,在作品中展开了文化批判,指出知识分子已被庸俗生活腐蚀、陷入意识形态的痴迷和信仰匮乏的焦虑之中,被信仰危机所困扰.这一批判消解了百余年来俄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的神话.契诃夫认为:知识分子只有积极参与“小事论”社会运动,重新建构新的文化理想,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社会的中国广告文化既透射着传统文化精神,又流溢着现代性的光彩,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质.广告中的现代消费文化观念和女性文化意识,反映了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及其对广告的影响;广告中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的诉求,反映了广告文化对社会主潮、公共话语的迎合与呼应;而广告所绘制的历史故事、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使商业广告成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广告文化的演变说明了广告文化具有与社会文化同律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同志提出"三个为民"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当代公仆的本质理论,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是对我们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是当代公仆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文化从"天下为公"的政治维度、"重义轻利"的利益维度和"公善私恶"的道德维度提出了"崇公抑私"的思想,在道德意识和政治理念上要求人们"大公无私",使得"崇公抑私"构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主流。然而,儒家传统的"崇公抑私"的公私观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为封建统治阶层服务的"天下为公"导致"天下为私";抑制个人私欲的"以公灭私"导致"假公济私";将公私等同善恶的"公私对立"导致"公私两无"。在时空变迁和语境置换之下,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必须重视"私"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为了构建公民社会,儒家传统的公私观需要转化为"尚公重私",以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文化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尔夫运动正是在这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融西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在现代经济发展浪潮强有力地冲击下,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以高尔夫文化为依托,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业形式为体现的新兴的并具有高附加值的社会产业。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众文化崛起于 2 0世纪后半叶 ,伴随改革春风的吹拂而觉醒 ,根植于市场经济沃土而成长 ,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驾齐驱 ,形成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 ,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 ,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争议。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一方面同与其共时态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 ;另一方面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相区别 ,其基本特性表现在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要使大众文化向人文化、科学化、国际化和民族化的正确方向发展 ,需要对它的运行过程整体控制 ,并进行人文提升和科学化改造 ;促进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多元整合 ,从而成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9.
每一种民间习俗的传承都有其特定的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原因机制.哭嫁这种在现代社会还广为流传的民间风俗同样也印证了这一点.本文认为哭嫁是婚礼的辅助仪式,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现代哭嫁应该更多地发掘其艺术价值,使其可以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传承下去,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优秀本质和精髓.  相似文献   

20.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