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的地位作用与城市功能、改造振兴与发展前景都和上海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怎么强调上海发展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不会过份。近个时期以来,各方对上海出口贸易的发展战略、休制、政策、措施均有佳计良策,我认为发展出口贸易的方法也很值得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学主题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以城市为代表的文化形态是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的重要表现内容。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将她们的生命体验融入对都市的理解,为上海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她们以多重视角拓展城市地理空间,以现实关怀聚焦城市发展变迁,以日常精神构建城市审美体验。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通过对浦东新区、上海周边县镇、工人新村、老旧社区等的书写建构出真实且立体的城市空间,突破了“怀旧上海”和“欲望都市”的城市书写模式,立足社会现实,考察个体生存境遇,展望城市的未来和出路。她们关注日常生活场景再现细微真实的城市生活经验,使新世纪上海景观的独特风貌得以呈现,丰富了文学中的上海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中,商业特性为基本原则,西方城市理论是规划基点,大城市群观念是城市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应努力借鉴国际世界城市发展理念与经验,努力传承上海城市发展本土传统与特色,努力建构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蓝图.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世博会、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与长三角视阈中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王立民 《社会科学》2005,12(4):93-100
195 0年至1 95 1年间上海进行了土地改革立法,制定了《上海市郊区土地改革实施办法》等一些地方法规,上海近郊在这一时期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作为一个地方的土地改革立法,上海与当时其他地区的地方土地改革立法有些差别。例如与《河南省土地改革条例》比较,上海的特点是实施办法和内容较为成熟,也更适合于城市郊区土地改革的需要。上海的土地改革立法在上海农村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此,土地改革运动蓬勃开展,新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同时也缓解了当时市区失业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现实问题上,来自文学艺术的思考,向来不容忽视。这也是我们从“文学上海”角度反思并重建上海与文学的关系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文学上海”的本质在于“以时间来思考”;时间以及在时间基础而产生的记忆问题,是“文学上海”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个主题,在百年海派文学中被不断书写,其中尤以张爱玲、白先勇以及王安忆为代表。三者笔下呈现的“文学上海”异中有同,均以上海这座以时问构形的城市为依托,在城市与文学的关系中,描画出上海这座现代城市在历史时间及文化记忆中的诸种面相。这些面相提醒我们,海派文学与上海时间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文学上海”有着时间及记忆上的复杂性,因此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我们应该保持更加多元的取向,对那种以牺牲记忆来谋求发展、以单一的现代时间来规约上海发展的做法保持一定的警醒。  相似文献   

6.
城市节奏的演进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结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埠以后,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上海城市节奏不但明显加快,而且逐渐形成了一定空间和时间规律。正是基于这种日常活动节奏的变化,城市公共交通结构也由传统人力交通工具逐渐向现代机动公共交通方式转变。但由于近代上海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公共交通结构的转型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际城市功能转型理论动态的归纳分析,提出了基于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优势、实现国际城市功能升级的发展思路.以上海为案例,通过分析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指出未来上海将需要加强两种网络体系构建,即本土内向型网络和国际外向型网络,其发展途径则是壮大本土企业集团和汇聚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提高对内与对外的全球服务能力,并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从而构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8.
江南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及现代阐释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都市文化南北差别很大。历史上江南都市文化经历了以南宋临安、明清南京和近现代上海为代表的三个典范形态。而今天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是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最快、成就最突出的地区,同时也扮演着为中国中西部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示范与探索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近代上海航运发展与城市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上海航运发展与城市变迁凌弓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基础设施,其中交通运输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本文力图通过对近代上海航运的发展及原因的阐述,从一个方面了解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近代上海航运的发展与特点上海航运真正发达,是入近代以后。近代上海航...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经济快速发展,被称为"小上海",其成功得益于与上海经济的互动联系.具体考察锡沪城市之间物资、资金、人口以及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流通,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增长中心"理论分析锡沪间经济互动关系的特征,得出结论:无锡是由于上海"增长极"的创新功能作用而成长起来的新"增长极".两个城市之间经济要素流动越复杂,双方间经济互动关系愈密切.双方相互依赖,各自在对方的扶助下获得了协调发展的契机,从而奠定了不同等级区域中心的地位.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个体城市的转型,更是区域城市体系结构的变革,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王列辉 《江汉论坛》2012,(10):69-77
从港口吞吐量、航线设置、商业辐射范围、金融经营范围和海关等级等考察上海与香港在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来看,上海是中国中北部的经济中心,香港是中国南部的经济中心。这种双中心格局的形成基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两地处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门户地位为两地崛起为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开埠之后区域经济中心开始由苏州、广州向上海、香港转移。上海由贸易带动商业的发展,进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香港则在近代凭借区位条件和自由港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两地的发展路径不同,但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政策、法律等安排也为两地成为经济中心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城市化运动的深入,城市文明凸显其规范城市发展秩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价值功能。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世博期间,乃至世博后,上海对城市文明有更高的期待。在对上海城市文明水平、特点及问题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认同是城市文明秩序建构的逻辑基础,网络式管理是城市文明秩序实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刘影 《北方论丛》2006,(5):34-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界出现了一股“上海怀旧”风潮。承载着世界对于中国现代化想象的上海,在文学创作中并没有形成一种现实关切和未来展望的潮流,强势蔓延的却是一种怀旧主题。而且,这种“上海怀旧”也选择了一种非常狭窄的走向———追忆“旧上海的城市文明”,而缺乏强健有力的精神与信念,流于中庸、琐碎也因此成为“上海怀旧”的一种标签。  相似文献   

14.
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城市,其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城市经济主干部分的较快发展,直接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的演进,促使后者的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革,上海与这一地区彼此间城乡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也因此日趋紧密.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人口集聚与城市空间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城市,尤其象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特大城市,在进入80年代后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上存在的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地区之间的差别,且通过市场经济的大力推进和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导致这些地区的差异有所扩大,因而引发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流入。源源不断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后,使上海的人口进一步高度集聚,城市行政区划不断扩张和延伸。人口的高度集聚一方面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一、人口基本态势、流动人口与城市人口的集聚上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 ,上海现代化开始起步 ,由于受自然地理、行政隶属关系及地方政治等因素的局限 ,作为上海近邻的南汇游离于上海现代化发展进程之外 ;至 2 0世纪上半期 ,随着与上海经济联系的加强 ,南汇相应突破不利因素限制 ,开始与上海现代化进程接轨 ;进入 2 0世纪后半期 ,南汇将自己的社会发展纳入上海的城市发展规划 ,逐步实现郊区农村与中心城市的融合。这种历史变迁 ,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焦建华  李梦青 《学术月刊》2023,(11):189-197
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厦门作为闽南侨批网络的中心,侨批网络带来的东南亚与闽南之间的侨汇资金流动,带来的东南亚经济与厦门城市发展之间的联动效应,对厦门城市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比较厦门、上海与广州城市发展动力的差异,发现由于存在地理空间、腹地和资源禀赋等制约因素,厦门的城市发展主要动力来自跨国侨批网络,几乎完全由侨批网络及华商跨国网络主导和推动,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上海(西方主导)、广州(国内主导、华侨与外资参与)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世界级城市:上海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的基本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安 《社会科学》2003,(10):13-17
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 ,必须使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路径和战略构想进一步清晰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抓手和发展举措。本文指出了上海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向应该是打造世界级城市 ,勾勒了上海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的基本构架 ,并分析了上海城市创新发展的若干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使城市成为全球要素流动的主要节点和指挥控制中心.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其城市性质目前正由区域性工商城市向世界经济中心城市转型,即向洲际级的世界城市转变,并在不断地往综合性的世界城市特征演进.由此趋势决定,上海近年来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作为核心产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和发展,它是带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部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改变长三角地区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在极大地影响该区域内房地产业发展的定位、规模、资金流向和产品生产形态.  相似文献   

20.
张文勇 《云梦学刊》2012,33(6):154-155
张鸿声是国内研究城市文学的著名学者。新近,他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著《文学中的上海想像》。这本书不仅是对百年来关于上海文学的整体研究。同时也试图改变城市文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