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尽管马克思因早期揭示历史之谜的需要而在叙事上表现出时间偏好,然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科学的理论禀赋使其并未将此偏好绝对化,而是在兑现其现实地改造现实世界的理论承诺中保持了时空敏感性的动态平衡。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敏感性在马克思、恩格斯过世后的大段时间内呈现出大面积的蛰伏状态,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其政治能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批判理论在列斐伏尔的带领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敏感性为跳板,对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空间化重构,以求跳出历史决定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陷入的僵局。但将空间本体论化、超越化和第三者化有矫枉过正之嫌,这种做法僭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视阈,容易滑进为空间而空间的理论之笼。  相似文献   

3.
社会批判理论之空间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生产和资本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和空间现象高速城镇化正在不断侵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空间造型也在符号层面展示着意识形态;农地资源迅速消失,全球转移的制造业正在越来越大的空间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紧密的"世界普遍交往"正在造就一个"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呈现充满风险的空间结构,多元文明之间的对话和对抗正在全球空间展示着多样性格局,地球人甚至对于"外太空"的空间资源的分割和争夺也日益加剧,等等。当人们的生存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空间的生产方式的时候,人们也日益对自己空间的存在状况所隐藏的风险深表忧虑。来自空间经济学、空间政治学、空间社会学、空间城市学、空间哲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凸现了当代研究的"空间视域",进而叩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门。本刊推出系列文章,以空间生产这一问题为中心,旨在推进关于空间生产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4.
空间化问题既是传统哲学研究所忽略的、因而应当重视的领域,也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意义的独特视角。一方面,当代社会现实新变化要求我们关注空间问题,而传统唯物史观不足以直接回答这个时代问题,空间化研究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根本途径。空间化问题研究不仅不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反而弥补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空间角度的缺失。另一方面,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符合当代现实的空间化理论,才能澄清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中的问题,辨明当代社会空间化发展研究的科学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批判社会理论"空间转向"演进的脉络中,正义概念日益从一种价值和道德判断走向一种政治正义。历史唯物主义与空间正义的双向流动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隐到显的过程,诞生了诸如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空间政治学、城市权和空间正义联盟这样积极的中层理论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正义之思,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或者直接挪用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思想资源,而是需要在西方理论与本土现实之间做一种"嫁接"和创新,回应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空间矛盾和问题,唯有如此,本土化的历史唯物主义空间正义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6.
7.
人类哲学思维由意识与时间转向身体与空间具有必然性,是由人类思维活动的内在逻辑所决定。一则因为身体与空间与人类的思维活动具有原初设置或生存论意义上的关联,且先于人类对意识和时间的理论思考,这决定了人类哲学思维会不断向它的出发点回归;二则因为二千多年来哲学对意识和时间的倾力关注和对身体与空间的忽视形成了所谓形而上学的西洋镜,它已经或正在把人类拖入一条可怕的危险的道路。这一转向由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启。不过,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这一转换及其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重视和阐发,相反倒是被当今各种身体和空间理论给忽视和遮蔽了。因此重新梳理历史唯物主义与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内在关联,或许会深化并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一种唯物主义理论,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空间生产研究,既要遵循一般唯物主义理论的理论原则,同时又要体现和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定的理论规定和要求。现有的研究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动摇和偏离。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探讨空间生产问题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关于空间生产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可以从空间生产与物质生产逻辑关系的理论阐释、空间生产视角的生产方式分析图式的重构、当代空间生产视阈中资本批判等三大基本的方面展开,这也构成了空间生产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研究构架。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来看,马克思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他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于"市民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基础上的。虽然在研究中他也从现实的经验基础出发,但是他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处理这种经验材料。他用黑格尔关于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方法来叙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他通过劳动的分析来探讨历史发展过程,而劳动的分析最终又转变成为资本主义批判的入口。他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不仅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而且把这种唯物主义体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又在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中深化了资本主义批判。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批判的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在理论逻辑上,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地肯定空间能够"生产"。空间并不因其是生产出来的就必然具有社会性,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空间生产及其结果即空间产品必然具有社会的性质。空间生产的过程不仅是空间产品的创造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再造过程。空间生产概念并不排斥物质生产概念,它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基于物质生产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分析。空间生产范式揭示并凸显了社会历史发展在空间维度上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生产理论的建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出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研究的总问题仍然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自我反思、批判、重建为前提.以历史地透视、批判资本主义当代发展最新、最高形态为对象与任务.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城市化及空间化发展问题,对于开拓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更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全球化问题有助于深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城市化问题有助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空间化问题有助于更新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特别是历史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2.
空间生产承载着列斐弗尔以空间重建历史认识论直至本体论的诉求,空间批判是回应资本通过空间生产实现幸存及其导致的空间后果的元叙事和话语,绕道两者,他试图实现解放政治的空间转向,并将争取城市权利、实现城市革命作为空间政治学的落点.这种空间政治学虽然在新的社会时空条件下打开了激进政治的新地形,但用空间解放置换历史解放的前景,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和审美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显著特点,绝不在于其与自然科学的相似,而在于马克思得出的人类历史的辩证发展观及其人在历史性生存中的革命批判精神。革命批判要服从历史规律,绝不意味着革命批判以不断更新的未来的名义而死亡在马克思对资本的逻辑分析中,批判和历史这两个维度不是被奇怪地抑制了,而是获得了巩固的确定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蓬勃生命力合乎逻辑地源自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在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遭遇到种种误读时所必须阐明的。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作为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资本的全球空间布展伴随着资本的世界性扩张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的流动,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存在逻辑的关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由福特主义向弹性生产的变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解决资本过度积累危机的策略,就是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空间策略。资本积累的全球化趋势在给世界各国带来一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制造着贫困、不平等、差异和两极分化,以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要抵制全球资本主义的剥削,就必须准确地解读其本质及其影响。在资本主义霸权仍然是我们时代中心问题的背景下,寻求一种普遍性政治和积极的全球主张应当对资本逻辑及其全球资本主义的空间规划保持一种激进的批判意识和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人们所理解的马克思,很大程度上受到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所制订的理解模式的限制.历史地来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危机"表现的历史目的论概念,实与历史机械论声气相通,乃是滥觞于作为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统阐释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绝对差异概念.历史目的论所涉及的首先就是历史中的"进步"(连续)、历史中的"解放"(自由)、以及从西方传统哲学曾经设想为历史统一体中抽象出来的欧洲观念.历史中的目的及其实现问题,也是在我们的面前照亮历史道路和引导我们前进的目的论视界.但是,所有那些被模糊地称作是历史的"负面经验",比如,苦难、退步、代价、资本主义等等,乃公开崭露了历史目的论的破绽.  相似文献   

16.
杨耕 《河北学刊》2003,23(6):21-29
本文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空间、理论意义以及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重新考察,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也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代名词。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终结了"形而上学",使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形态转向生存论形态,从而展示了一个新的思想地平线。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怀玉 《河北学刊》2005,25(3):115-119
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联袂 演出的“马克思主义终结论”,逼着马克思主义者发展 出一种“更加现代的”(实际上是“后现代的”)马克思 主义,这就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晚期马克 思主义。它试图对传统的研究对象,一一资本主义本身 所呈现的“新的出乎意料的维度”,即“后现代状况”加 以理论化〔’l(即0)。由此,晚期马克思主义从不同角度得 出一个近似的结论一一后现代主义与其基础即晚期资 本主义具有着互为表里、彼此辩护的现实同谋关系! 而达成如此共识的理论前提是,认为马克思以生产方 式为核心的历史性哲学话语…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从理论逻辑上来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生态学三种主要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域主要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的构想等方面.总体上来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主要呈现批判性、分散性、多样性、非激进化、非独立化等倾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魏海燕 《理论界》2011,(10):82-83
从"世界精神"的绝对理性出发,黑格尔树立起在历史过程中认识自身并实现自身的历史理性,从而使历史成为充满自我意识并具人类未来发展之自我启明性的精神成长史。然而,以现代大工业为基本建制的现代社会消解并割断了黑格尔精神哲学中历史意识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历史仍表现为人类与其真正利益相疏远的对立过程。易言之,在黑格尔称之为"历史狡计"隐秘处,马克思揭示出历史的真实就在于理性之下人的现实对抗,在现代社会,这就表现为在资本"物"的遮蔽下人与人之间现实关系的对抗。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规律的科学 ,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流俗理解”。其实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对历史所作的存在论考察。流俗领会的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是对有待被意识所关照的肯定作为唯心主义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对历史的理性批判。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因素仍然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特征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