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言指的是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语言.推广普通话与正确使用方言并不矛盾,方言在特定场合具有自身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文学方言具有凸现人物形神、传递别样情致和承传地域文化三种主要作用.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方言文学与正统文学交互作用的历史,晚清以来方言文学以京语文学、吴语文学、粤语文学发展最为充分.世纪之交再次掀起了"方言写作"的浪潮,表明了当代作家找寻现代汉语写作新的话语资源的自觉与努力.方言文学前景看好,但也面临困惑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女性创作本质上属于都市.女性写作必然受制于居住国的文化语境.新加坡华文女作家与中国大陆女作家本属于同一个文化传统,然而她们对于现代都市的书写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女性写作与文学传统、文化背景与都市生活、女性视野与审美特征三个方面,辨析两国女作家的作品展示的文化与审美的共同点与差异性,试图探究现代都市里的女性世界,或者说女性视界里的现代都市,从特定的角度认识两地女作家对世界华文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淄川地处齐鲁腹地,虽然地域狭小,但文化资源丰富。淄川方言在山东方言乃至官话中都有一定地位。从淄川方言词汇入手探讨该地域的文化特色是一条尝试性的路径,具体说就是,选取方言词汇中具有文化意蕴的有代表性的词,将其分为四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二是伦理道德方面的,三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四是民族融合方面的。以这四个方面为视角来分析例词,一定程度上可以捕捉到该地域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在任何社会中 ,一套占统治地位的合法话语都是对特定的阶级、性别和种族价值与利益的反映。具体在父权制社会中 ,语言本身就是对女性精神的压迫 ,在父权色彩的语言环境予以女性的是一种创伤性体验。抚平这种创伤就是女作家们挥之不去的梦想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方言是在湖南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孕育、形成和通行的,从湖南方言格局与历史人文背景、湘语与楚语、楚文化的源流关系等方面揭示了湖南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造就了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使其呈现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既丰富了美国文学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虽然第三代陕西作家们在小说的写作风格、创作主题等方面都各有特色,但在他们的作品中却可寻到一个共同的脉络,那就是独特的语言魅力.其中深具口语化色彩的叠音字的运用、各种带有地域特色的名词、动词的运用以及形象的民间熟语的运用等,都令其作品达到了方言、地域文化和修辞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呈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方言电视剧是受众分众化时代产物。突出地域性的本土化定位、立足底层的平民化叙事、注重异质性的方言化表达、追求愉悦感的喜剧化审美是其艺术特征。“方言化”的追求既使其在观众自我认同、愉悦审美中赢得市场,又使其囿于方言叙事而凸显“颈瓶”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代多元文化共存的大背景,从文化批评视域下的"他者"、"亚文化"与"身份"三个维度来观照美国华裔女性自传体小说,会真实性地展现华裔女性身处的性别、族裔、人种、地理、国别和文化等多重"他者"际遇的复杂性,以及华裔女性如何在多重夹缝中拓展身份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我们不能在强调语言的规范化时忽略了方言的文化载体功能,推广普通话不能以泯灭方言为代价。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方言使用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卫中  江南 《学术研究》2002,(1):117-123
方言是由历史形成的一个特殊问题 ,过去它曾长期困扰着中国作家的创作。新时期以来 ,由于对作家创新意识的强调以及文坛上本体论语言观的确立 ,方言问题开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新时期作家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将方言视作一种资源 ,视作丰富、拓展个人语言的储备和宝库。新时期作家在营造地域文化特色、探索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和创造有意味的能指形式方面都较多地利用了方言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方言剧传播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雨  赵雪杉 《天府新论》2005,(Z1):287-288
方言剧一直被认为是有一定区域局限性和观众局限性的剧种.但是与此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方言剧为大家所认可.方言剧的兴起与广泛传播有着多样的社会因素.方言剧也有着其他的节目形态不可比拟与不可替代的特征.本文在梳理这些因素与特征的同时,也在极力探求它所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方言谚语的地域文化解读——以醴陵方言谚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岚 《船山学刊》2009,(2):41-43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醴陵方言是湘东地域文化的产物,其谚语深刻体现了湘东的农耕文化精神.反映了儒家文化思想对湘东地域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山西方言与文化综合研究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汉语方言的研究在以前的基础上走向了深化,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和现代流语通语的研究一样,大多是在西方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描写和切分,不太注意方言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研究。大体上说,人类语言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种方言与其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这种“非常密切”,到底密切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来揭示。  相似文献   

16.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7.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关于汉语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宏观研究,概略地说明了各大方言区在六个方面的不同表现及其与地域文化的历史背景的关系:方言的结构体系是多层次的整合,有的单纯些,有的较驳杂;方言区内部差异的大小则造成向心离心之别;从方言的分布看,有的扩散,有的收缩;方言接触时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有不同表现;方言的应用有的很活跃,有的正在萎缩;方言的演变则有快有慢。  相似文献   

18.
李慧敏 《江淮论坛》2013,(6):163-166
方言与民俗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以合肥为例,一方面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合肥民俗在方言中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另一方面方言对合肥民俗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方言与民俗的发展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台湾现代性的形成并非对单一日本文化的模仿,还包括对祖国大陆的现代性的接收,并与台湾当地的本土文化不断进行对话与颉抗,产生独特的"另类现代性".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台湾的"现代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抗拒,促成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流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来看,台湾当代的女性小说特点,除了对父权文化的抗争之外,更包含对于家国叙事的关注及台湾当代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省思.台湾女性文学对于"现代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反思,使得台湾女性文学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性别压迫的抗争,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主体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