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曾经阐释过关于上帝存在的存在论证明,在此中海德格尔发现了康德的存在论题.海德格尔对这一论题的探讨将会涉及模态范畴与直观,这样就形成了先验辩证论-先验分析论-先验感性论的追溯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了<纯粹理性批判>的主体部分,由此也就表明可以对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进行存在论的阐释.而海德格尔这种追溯过程的内在动机与线索是为形而上学或存在论的奠基,其意图则是要指出我们必须通过时间才能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的<哲学贡献>一书是到目前为止出版的海德格尔著作中最主要的著作,而不是<存在与时间>之外他的第二主要著作.它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应该在<存在与时间>之上,对后者的一些观点有所纠正.它论述了海德格尔最根本的思想,涉及海德格尔毕生工作的大部分重要主题.就此而论,没有任何其他海德格尔的著作可以与之相比.  相似文献   

3.
人只有在"思想"的严格性中,方能成为彰显存在的"此在".文章分析了海德格尔关于人之本质的阐释及其存在论中隐含的伦理学问题,认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人道主义的批判及其可能重建,建基于他对存在的独特理解中.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看来,无的问题之所以在传统哲学或形而上学中无法得到回答,是因为传统形而上学忽视了存在者的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存在论区分,并且从存在者的角度将“无”看成是存在者(或“有”)的某种缺失。海德格尔对于“无”的具体论述主要集中于《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是什么?》和《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这三部作品。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角度出发把“无”理解为世界的无意义和此在的“向死而存在”;在《形而上学是什么?》中,海德格尔把“无”看成是世界作为存在者整体的“跌落”或“沉没”以及相应的“无之无化”;在《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中,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了转向,并且放弃了他之前的生存论思路。他借鉴了谢林关于“实存”和“根据”的区分,把“无”和“无根据”联系起来,认为“无”既意味着“无根据”,又是“无根据”中建立根据,也就是“建基”。在此之后,海德格尔很少讨论“无”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在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无的问题消融在更具普遍性的存在问题之中。  相似文献   

5.
论生活儒学与海德格尔思想--答张志伟教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不是海德格尔的"生存"观念,因为生活并不以"此在"为前提.生活即是存在本身,生活之外别无存在.海德格尔的此在确实是一种主体性观念.中西之间的形而上学是相通的.生活儒学致力于儒家形而上学在生活本源上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柏格森和胡塞尔等西方哲学家都曾研究过时间,并各自对其有不同的解释.而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是时间性的到时,海德格尔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存在的意义,而要通达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时间,海德格尔以时间为切入点考察此在进而研究存在.要想对海德格尔"存在"的意义有超越性的理解就必须对其时间也作超越传统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理解都立足于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之上,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它首先把人们对虚无主义的流俗之见排除在外。但是,按照海德格的理解,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只是一种倒转而不是对柏拉图主义的一种克服。而任何对形而上学的倒转最后又稳稳当当地落到形而上学之中。之所以如此,就因为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思考仍然是一种"价值之思",而任何"价值之思"都是以某种主体性形而上学为前提。由此出发,海氏给出了自己克服形而上学的"道路":"存在之思"。海德格尔以"存在之思"统摄尼采的"价值之思",这构成二者对虚无主义理解上的基本差异。海德格尔在存在之思的道路上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其结果如何?作者给出了一个不同于国内研究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不是传统西方哲学中的某种学问之发展和演化,他只是曾经在这些传统形而上学论域中有过必要的逗留和挣脱,并与之有过精彩的争执.因此,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并不存在常入学者那种在时间线索中由低级向高级的学术进步.在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断裂式的思想“转向”,只有一个海德格尔!只是这个海德格尔在对希腊原初本原之境的双重返回中,同时置身于“第一开端”的形而上学解构之战和在“另一开端”的本有之思中的道说本现之中,应该说,海德格尔在这两个思想构境层中的辛苦努力都是一贯到底的.  相似文献   

9.
黄玉顺的"生活儒学"提出了一个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问题我们的立足点是我们的"生活世界";但是,作者误读了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思想.此在并不是主体性的观念.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道家老子的关系上,而不是体现在与儒学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特有的,中国并没有那样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0.
意识哲学的当代形式是意识现象学.胡塞尔是意识现象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一生都投入在认知现象学研究领域.海德格尔承袭胡塞尔,他早期的现象学可以叫做"此在现象学",根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有些人称之为"存在现象学",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