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的空间研究热潮中空间政治讨论相当瞩目,很多批评家都曾讨论空间与政治之关联,而只有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堪称空间分析的有效工具,该理论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具体阐释了空间的运作机制及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空间理论大师,列斐伏尔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沿着空间政治学批判路径,提出“空间是社会产物”命题,探讨了在当代都市社会中城市权利如何实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但为我们理解城市在当代社会批判理论和政治学分析中的价值提供了独特视角,也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当代重构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空间再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7,(9):47-54
列斐伏尔、哈维等人开启的社会理论之空间转向,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彰显了空间的实践性、社会性与社会生产本质,从而告别了传统的空间认识论,迈向了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本体论建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承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议题、方法与旨趣,基于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总体视域,他们将空间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推进为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方式批判,进而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改造为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立足于这一空间转向的历史语境及其折射的问题和时代精神,以空间对资本主义的意义为关切,这种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空间化建构,不失为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化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列斐伏尔是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研究的开创者,他从空间的社会性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尝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空间化改造,并探讨了"差异空间"的生产及社会主义空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空间生产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曾一度遭到社会理论的漠视,在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只隐隐约约出现过关于空间的片段论述,而齐美尔的观点是其中最为深刻的。在列斐伏尔的努力之下,空间才成为当代理论界的一个重要主题。列斐伏尔详尽地阐述了空间的社会性以及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并且还指出了空间的功能、类型和三个不同的层面。在列斐伏尔之后,福柯、布迪厄、吉登斯以及哈维和苏贾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空间问题展开论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空间理论。  相似文献   

6.
列斐伏尔凭借对空间生产中人与自然空间关系的考察,分析了空间生产与生态危机的关联,竭力达成人与自然空间的全面和谐,让空间生产按照和谐的可持续模式进行下去.空间生产生态化的宗旨就是要建构空间生产中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空间的和谐.空间生产生态化一方面要坚持总体性的生态理念,把满足人的利益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坚持采用低碳经济,要评估空间生产的生态影响,保证空间生产既合乎人的需求,又合乎自然系统.我们需要转变空间生产方式,倡导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恢复自然生态平衡,推动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形成人人都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创造合适的生态环境,给后人留下一个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7.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提出了社会空间的生产理论,说明社会空间的阐释需自然、历史和生产力的发展一并考虑.其构成不仅在于事物,同样也在于关系,并以土地为突破口,试图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所突破.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显现出来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扩张元度的生态忧虑,其后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理论的提出,就是直接秉承了列斐伏尔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空间生产”思想:从马克思经列斐伏尔到哈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视角对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批判研究,不能忽视马克思空间思想。理解马克思地理学和社会关系重组意义上的空间生产思想,把握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和哈维的空间三类型,不断推动社会空间理论发展,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三元辩证法融合了马克思的“实践”、黑格尔的“概念”和尼采的“诗性”,在辩证法的当代形态上独树一帜。在三元辩证法的基础上,列斐伏尔系统阐释了他提出的“空间的生产”这一概念,呈现了一种宏大的空间知识论构想。但我们今天在尝试深入阐释列斐伏尔的三元辩证法时还是会面临一系列困境:第一,如何理解三元辩证法的核心机制;第二,如何理解第三元的设置;第三,如何理解三元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只有在准确把握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回答空间意义上的辩证法是何以可能的。首先,空间辩证法在理论立场上区别于科学主义的空间知识论,致力于呈现空间阐释的关系论和过程论的视野;其次,空间辩证法的要义在于内含空间生产的自否定机制,其中,作为空间生产的自否定产物的对立面不应在空间自身范围内寻找,而应到空间的真正“生产者”那里去寻找,即到现实的生产方式及其所指向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1.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超越了前人对空间性质的争论,认为空间是社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实践性建构的过程。列斐伏尔对空间的认识论打破了传统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进行三元辩证法的解析,阐述了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由于自身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矛盾,而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崩溃,进而探讨建立一个差异性的空间———社会主义。列斐伏尔以空间作为哲学批判的基点,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中,身体是最为重要的建构基石。列斐伏尔揭示了身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同构关系及相互作用,空间的解放意味着感官的全面恢复和能量的充分释放。差异性空间和极乐的建筑是列斐伏尔提出的理想化的空间想象,具有激情和自然的美学特征。空间通过具体的感官经验、被肉身化而进入文学艺术作品。由此,对文学作品的空间性批评和对理想空间的构想都要借助于对身体本身的深刻理解。在网络信息时代,人机杂糅、打破性别边界的赛博格作为新的身体形式,将与赛博空间联合,超越原有的身体—空间理论模型,为空间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亨利·列斐伏尔作为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率先把空间作为研究的实体性概念,论证空间的社会性,提出“空间生产”理论,开启了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新视角和新范式。他的社会空间理论对中国城市化研究和实践有着极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5-13
列斐伏尔作为法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举世公认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大师,也是西方后现代理论的"空间化转向"的有力推动者。但迄今为止对他的思想研究仍然处于"广为人知"却"罕为人解"的状况。20世纪80年代之前,列斐伏尔的影响基本局限于法国与德国等欧陆国家,且主要集中在其对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研究上,此后,他的影响陷入低潮,几乎无人问津。但是,从列斐伏尔去世后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思想的学术影响在英语世界与日俱增,主要是作为一位后现代的社会理论家、人文地理学家、空间理论家乃至于节奏分析哲学家而被接受、关注与运用。列斐伏尔思想命运的激剧起伏,其思想形象与定位的几番改变,一方面反映了左派社会批判哲学理论在西方的艰难曲折处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关注现代社会生活与现实历史活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巨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空间理论是进几十年来哲学研究领域持续探讨的热点议题之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明确地建构起系统的空间理论,但已显露出了"实践的空间"等思想。20世纪以来,随着阿尔都塞、列斐伏尔、福柯、哈维等人,对空间问题的哲学探涉与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扭转了传统社会理论中以时间支配空间的倾向,在以时间性向空间性转向的"空间中心论"思想的展开中,逐渐阐释了空间在社会生产、公共生活、权力运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的社会现实给我们提出的理论课题依然是如何使历史唯物主义切入现实并改变现实.面对"美好生活"诉求,思考如何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面相.我们可以在20世纪众多日常生活批判,尤其是列斐伏尔的理论贡献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是揭示人类历史宏观规律的锐利武器,也是探明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微观维度的重要理论工具.在当代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要面对日常生活在两个方向上的"异化",即"贫困化"和"衰退",马克思主义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至少也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展开,即关于日常生活贫困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关于日常生活衰退的文化批判.因此,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包含政治经济学批判,但狭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侧重于考察和引领生活方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就是立足于日常生活这个包含并表现着整体的具体层面,运用并科学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考察在人类自我实现过程中引起的新的现实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8.
19.
温权 《人文杂志》2020,(8):9-18
列斐伏尔的城市批判理论一度是西方都市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话语。它试图在马克思早年的实践哲学语境中,揭示资本空间生产与再生产的异化机制,并建构以日常生活总体性革命为内容的人道主义城市乌托邦。曼纽尔·卡斯特从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视角出发,对其进行了尖锐地抨击。这主要涉及两个维度:一方面,在城市属性该如何界定的问题上,他否认列斐伏尔以来的都市马克思主义将抽象的实践同城市直接挂钩的做法,并认为应当在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等要素的结构性矩阵中,对城市进行阶级性的拓扑式分析。惟有如此,才能清除盘踞在城市概念之上的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残余的资产阶级主体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在城市革命的动员问题上,卡斯特反对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都市马克思主义对一元性的阶级斗争的过分期许。他指出,城市革命是社会多元群体,在空间构成性要素的历史性链接关系中,根据"情势"集体行动的产物。其实质,是跨阶级的多元社会反抗运动。应当说,卡斯特对列斐伏尔的诟病,既折射出西方都市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结构主义与人道主义分歧,又预示着西方都市马克思主义,在如何运用马克思经典论断以回应资本主义城市危机时,因"总问题"的差异而发生的言说路径转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