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117-120
汉代艺术是象征型的艺术,无论诗赋、乐舞、画像石还是明器,都以其数量的巨大来表达潜在的审美情感。这种数量的巨大主要表现在繁复与堆叠的创作手法和丰富多彩、驳杂并兼的创作题材上。汉代艺术之美是"崇高"的,其"相位"更接近于"壮美",这种独特美学风貌是由汉代社会思想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论作为美学范畴的“丑”和“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淑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45-48
"丑"和"荒诞"是西方现代美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文章分别描述了其上升为西方现代美学核心范畴的过程,分析了丑和荒诞的内涵、特征以及审美意义,揭示了丑和荒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中作为美学范畴之一的"丑",并不来自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孕育,而是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从西方引进的。从20世纪初中国近代学者对西方"丑"概念的最初引进,到将其纳入审美视野中考察,直至明确提出"丑学",学界对于"丑"范畴的认识在逐步深化。而现代学术视野中"丑学"研究的异军突起,更导致了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丑”的问题一直是美学研究的司芬克斯之谜,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一提到美,人们很容易想起古典美的介说: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和谐,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情感与理智、欲求和伦理的和谐.无论柏拉图的“美化理式”说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整一说”,都与毕达哥拉的和谐论息息相通.这种观念衍续下来,就必然把“丑”拒斥于美的大门之外.如荷迦兹、鲍姆加登、克罗齐等人都把丑叫做与美相对立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邹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2):36-39
受中国上古宗教特殊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同于西方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倾向,由此形成全性合生、流观合化、节文合序和明德合圣四种美的形态,亦可称为身象、物象、事象和性象。与此四象相对应,中国古代艺术逐渐发展出形神、意境、文质和兴象四大范畴,以统领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个范畴体系。形神与意境为虚象,具有超脱空灵的审美品味;文质和兴象为实象,包含较多的社会功利内容。由四象生成的四大艺术范畴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和渗透,研究者可有所偏重但不能偏废;偏废不仅弃置其所欲舍,同时也将断送其所欲取。 相似文献
6.
周克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1):30-34
丑的艺术由美的艺术发展而来,并在20世纪达到兴盛。从观念到实践,古希腊以来的人们都是追求美、创造美的艺术,虽然其间以启蒙运动为界前后有所变化。但20世纪丑的艺术异峰突起,成为艺术舞台的中心。形成丑的艺术有社会现实、哲学与美学思潮以及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等原因。丑的艺术的出现,拓开了人们的审美视野、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促进了美的生成,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与社会功能。丑的艺术的繁荣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消亡。艺术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7.
8.
赵建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88-92
玄学美学范畴标志着中国美学的理论智慧与思维水平在魏晋南北朝所达到的一个高峰。玄学美学由否定谶纬神学而建立玄学本体论的美学,并通过玄学美学范畴的建构、完善,逐步使玄学美学本体论范畴趋于成熟。到南北朝期间,玄学美学范畴实现由思性向诗性性质的意蕴拓展,在熔取新的思想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使理论思维和实践拓向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刘慧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40-42
孔子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据孔子的言论,认为"仁学"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游于艺"是"仁学"的最高境界.提出这一基本观点,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孔子美学思想的根本特征和重要的艺术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季中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民间性、生活性、艺术性是民间艺术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文化小传统是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它造就了民间艺术的民间性。民间艺术是日常生活的艺术,只有在具体的时空中,其意义的接受与诠释才最为完满。以生命美学来考量,民间艺术的炫技性彰显着比精英艺术更为旺盛的生命力。民间艺术的民间性、生活性规定、制约了它的艺术性,造就了民间艺术迥然不同于精英艺术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6)
兴起于汉末魏晋的人物品评,蕴涵了一个内容丰富、相对完足的审美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人物美学观念的成熟.而在人物品评中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如“形”“神”“才”“性”“情”“识”“度”“器”“量”以及“清”、“通”、“简”、“远”等,则分别构成了魏晋人物美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评价体系.这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敏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1):60-63
当代美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范畴研究的目的与重心在于清理中国古代绘画美学思想的脉络 ,从而建构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体系。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系统中 ,意境是代表中国艺术根本精神的重要范畴 ,“一画”是到达此境界的基本大法 ,形与神是古代艺术家对创作主客体关系的认识 ,“虚静”是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审美态度 ,笔墨是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 ,它们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丑,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历史上,无论哲学家论美,还是心理学家论美,往往兼及论丑,但总把丑作为美的对立面来思考,以陪衬他们的美论,而对丑的独特的美学功能与美学价值的研究,就显得很不够。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几种《美学概论》或《美学基本原理》,大多未把丑列为美学的基本范畴作专章论述介绍,这也反映了丑在美学理论中的地位尚未得到确认。有感于此,本文拟对有关丑的问题作一点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学范畴源流与体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皓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1)
本文从中国美学范畴阐释的二律背反导入,概略描叙了中国美学范畴形成的渊源及其发展阶段,提出以八卦《周易》为起点,以儒、道、骚、玄、禅等美学思潮为动因的见解,分析了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三大特色:不离美感的符号系统,多元兼通的网络体系和“天人和谐”的生命结构。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美学实用化教育的范畴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156-160
美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懂得美,培养审美鉴赏力和情操。它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要有美的实践——通过艺术的课堂,进行一种身心教育。高校美学教育必须由学术走向实用,而美学的实用化教育领域很多:德育、素质教育、管理学教育、课堂教学,甚至人的智商、情商开发以及做事方法都与美学教育相关联。高校美学的实用化教育可以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和美学知识普及等途径来实现。通过以上途径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美学教育体系,提高美学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推动我国高校美学实用化教育的发展;并能拓宽美学的研究领域,有效地推动当代应用美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中将技能和感情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具有美学意蕴。从美学的角度论述教学艺术中的内涵、审美特点,教学艺术的美学意义;以及提高教学艺术的一些建议:讲究技艺美、塑造行为美、丰富情感美、提倡道德美。 相似文献
18.
刘伟林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正> 在西方众多的美学著作中,比较著名而又自成系统的可说是亚理士多德的《诗学》和黑格尔的《美学》。但是,因为亚氏的《诗学》的产生远在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的《美学》之前,所以,是否为纯粹的美学著作,人们还有争论。而黑格尔的《美学》是一个完整丰富、博大精深的美学系统,这倒是美学研究者所公认不讳的。可是,对黑格尔美 相似文献
19.
高瑞雪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
我国汉代出现的唯心主义美学,是以“天人感应”、图谶迷信为核心的官方宗教神学这一母体怪胎中产生下来的一个畸形儿。它以假乱真、以恶代善、以丑为美,把人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社会价值、现实存在形式,把美的主体性、审美价值、感性显现形式,严重地扭曲了、否定了。虚妄则成为这一唯心主义美学的一个总体范畴、一大痼疾,阻碍着人类社会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阻碍美的创造与发展。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在坚持元气自然论哲学、反对官方宗教神学与唯心主义美学的审美实践中,构建了他那丰富独特的唯物主义美学范畴。他在《论衡》一书提出的许多重要美学范畴中,是他对唯心主义美学的一次重大拨乱反正,是他对人的主体地位、意识、社会价值、现存形式,对美的主体性、审美价 相似文献
20.
朱德隆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9-62
用艺术中最能展现人类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艺术,也是人类最敏感的艺术形象———人体,来表达人本身的思想感情以及与大自然的关系,这是当前能表达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亲密关系以及表达人是自然之精灵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