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127+125-F0002,F0003
王立,1953年12月出生,祖籍湖北黄冈。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汉大学社会语言学研究所所长,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后在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主修应用社会学专业。1991年9月调入江汉大学中文系,从事语言学、社会学、社会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讲“语言学概论”、“中外语言学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社会语言学”、“普通话与口语艺术”、“对外汉语”、“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疗法”等多门课程。  相似文献   

2.
1982年5月,在西安成立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决定创办《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之后不久,学会委托陕西师大中文系负责编辑《年鉴》的工作。半年多来,在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研究工作者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年鉴》创刊号(1983)稿件已收齐,并于今年三月上旬定稿。创刊号报道、汇编了1982年唐代文学研究的重大学术活动、研究成果、论著、索引等,约请专家撰写了专题述评,并对国外的研究动态有所介绍。辟有“笔谈”、“一年研究情况综述”、“一年论文摘要”、“近几年新书选评”、“唐代文学的研究、整理与翻译”、“国外研究动态”、“专家简介”、“研究机构简介”、“专业刊物简介”、“唐代文学家纪念馆、遗迹简介”等专栏,刊有各类文章、资料一百余篇,共  相似文献   

3.
尹砥廷教授     
尹批廷,男,1939年出生,湖南洞口人,中共党员。1962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调入吉首大学中文系后,一直担任古典文学的教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国古代散文学术研讨会理事、湖南孔子研究学会理事。开教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古代散文、先秦诸子思想、汉赋等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先后担任过中文系“古典文学”‘它代散文研究”。“汉赋研究”“古代名家名篇赏析”等课程的教学,并长期担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主持承担了省级重点课程——古典文学的建设JI99年该教研室被省教委评为“优秀教研室”,尹教授…  相似文献   

4.
于宝娟教授,女,1962年1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10月-1999年10月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结业。现任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曾讲授现代汉语、修辞学、语法专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等课程。内蒙古语言学会会员。2003年9月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优秀教  相似文献   

5.
陈远征教授     
陈远征,男,汉族,1939年8月出生,湖南新化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陈教授1961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0年调入湖南教育学院分院任教,并担任中文科主任。1986年调入吉首大学中文系任教,门95年评聘为中文系教授,是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湖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陈远征教授K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讲授“现代文学”“当代文学”“鲁迅研究”“新诗流派研究”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忡国当代文学简史》(主编)、《现代中国的诗人与诗派》(独著)人中外艺术家轶事》(参与辑录撰述)等,以上著作分别由湖南文艺…  相似文献   

6.
韩立群,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现年54岁,山东日照市人,196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75年调入聊城师范学院,先后任中文系付主任、主任。现任全国郭沫若学会理事,山东郭  相似文献   

7.
一本好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曾经拥有众多的读者,经过了各种媒体大大小小的“炒作”,而在于经过多年流传依然被人提起,在于它阐释的思想经过时间的检验,依然耐人寻味,如醇酒沁人肺腑,如玉石光彩耀目。熊礼汇教授的新著《明清散文流派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熊礼汇教授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的,武汉大学中文系当时有誉之为“五老八中”的学术群体,他先后得到“五老八中”的重要成员黄焯、李健章、胡国瑞教授以及后来调入武大的刘禹昌教授的指点。名师的指导使他得到了珞珈山学术传统的“血…  相似文献   

8.
追思林斤公     
正与我关系密切的短篇小说圣手林斤澜先生生于1923年,到2003年已是80高龄,进入“公”字辈,可我没有福分叫他一声“林斤公”。1997年我从温州师专(后升格为温州师院,现更名为温州大学)中文系调入音乐系,后工作到2001年退休,2006年中风,卧病不起,与他隔断联系。2009年4月突然传来林斤澜先生因患心脏和肺衰竭在北京同仁医院仙逝的噩耗,令人悲痛。近日翻阅陈年日记,与他相处的日子,历历在目……1976年“四人帮”倒台,万众欢腾。  相似文献   

9.
丁畅松教授     
丁畅松,男,汉族,1938年6月出生,湖南桃江县人,196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调入吉首大学中文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湖南省中国古典文学学会会员。丁教授长期担任古典文学、古代文化史的教学工作,他先后主讲过“文选习作”“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及“文献检索”等专业课程,还参加了省级重点课程——古典文学的建设,该课程被评为省级合格课程,古典文学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室。丁教授在担任教学的同时,还紧紧围绕教学进行科研,他撰写的专著《儒道释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共16万字,…  相似文献   

10.
王水照教授,浙江余姚人,1934年7月生,1960年秋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杜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调入本校中文系任教。现为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并担任上海古典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理事全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等职。三十多年来,王教授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出版  相似文献   

11.
阿顺 《北京纪事》2009,(12):46-49
黄燎原生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65年,身份复杂,做过编辑记者,开画廊,经营餐厅,写诗和小说还有专栏,做音乐节,他每天挎着他标志性的黄军包,熟络地游走在北京各个圈子中间。他是一个繁忙的人。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国家级出版社民族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当代白族作家丛书”、“当代侗族作家丛书”等。2004年6月初,出版“当代苗族作家丛书”提上议事日程。不久,经过努力,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消费日报社专刊副主编兼中央民族大学苗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群慧、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徐新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凌宇、中央民族大学苗学研究所副教授潘应玖、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东、中央民族大学苗学研究所文学博士石德富、民族出版社副编审欧光明和编辑石朝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晓东等专家学者组成“当代苗族…  相似文献   

13.
1938年3月9日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60年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任职於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民族出版社主任编辑。1989年表奥地利男中文化交流协会邀氤赴奥地利讲学和举办个人画展,在维也纳大学民族系讲“中国少数民族艺掀。1989年6月在维也纳“亚非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获得了男地利前总统“特亚道奎内促进科学艺术基金会”设立的奖金,奖励他对於中西艺术成功的结合。199!年9月在奥地利国家民族艺术博物馆举办“蒙古印象”画展。199…  相似文献   

14.
刘建军教授,1935年8月6日生,陕西省蒲城县人。1953年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读书,1957年7月毕业,留校任助教。195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合办的“文艺理论研究班”,就读于何其芳、蔡仪、唐弢门下,专攻文艺理论。1963年毕业后回西北大学中文系任教。历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现为中文系教授,兼任中文系主任。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团成员、理事、理论  相似文献   

15.
郑权中先生是中文系的一位老教授,去世已十多年了。日前,杜月村同志送来他的遗著,经整理出版的《通借字萃编》。面对遗著,思念郑老之心油然而生。回顾五十年代,那时我们是青年教师,而郑老已是五十多岁的老先生了。他是中文系教授,先后开设过“文字学”、“训诂学”,“读书指导”、“古书阅读法”等课程,尤其在通借字方面深有研究。在《通借字萃编·前言》中说:“1961年夏,我在上海复旦中文系担任《中国古典诗文形式方面的特点和难点》专题课,……听讲的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6.
九江师专中文系教师徐声扬先生 ,1983年退休后 ,以“平常心” ,做“所想做之事”。用他的话说 ,“我这只伏枥的老马 ,来实行千里之志吧 !”“从今且以余生力 ,了却书城未了缘。”经过十数年的努力与坚持 ,他写了三十篇陶渊明研究的论文 ,学术价值极高 ,被有的学者誉为“二十世纪十大陶学家”之一。同时 ,他的古籍整理研究、楹联创作、古体诗词创作和书法成就等 ,也引人注目。6月 2 8日 ,由《九江师专学报》编辑部、陶渊明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和中文系、联合举行“徐声扬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八旬老者徐声扬先生和夫人 ,九江市委宣传…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7,(1):4-12
易中天,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长期从事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主讲美学与术学课程多门,著有“随笔体学术著作”《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书城坛》、《书生意气》等,并在《人民日报》、《解放时报》、《文汇报》和《光明日报》及《书摘》等报刊开设专栏,其作品在国内外拥有众多读者。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话史风格,深受全国各地电视观众的喜爱。易中天的“三国”系列讲卒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起强烈轰动。  相似文献   

18.
王水照简介     
王水照,浙江余姚人,一九三四年七月生。一九六O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进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杜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后调入上海复旦大学任教。现为该校中文系教授、系学  相似文献   

19.
女院学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F0003-F0003
寿静心 教授(1956-),笔名静心,女,安徽淮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在河南商丘师院中文系教授外国文学和写作,1995年调入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应用写作、大学语文及外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20.
“研究编制《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科研课题系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199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资助项目。 1997年又被立为国际图联促进发展中国家图书馆事业核心计划 (IFLAALP)项目。该研究课题的内容 :一是编辑、出版《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三卷本 ;二是编辑、出版《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两卷本。《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三卷本 (以下简称《总目》)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共 3 5 0 2页 ,410万字 ,已于 1999年 1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并荣获内蒙古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