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繁盛,源于中国现代作家与土地、乡村、故园的精神血缘,源于他们对尴尬的现代都市生存体验的反抗。放逐、漂泊与回归的不同精神历险与生命体验,形成了现代作家不同的乡恋心态。对乡村文化的反叛与眷恋,构成了现代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形态。而“整合”——西方近现代艺术精神,同民族文学传统的不断冲突融汇、整合发展,并最终走向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文学——成为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艺术选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秦地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展呈的世纪性的文化轨迹,也在较大程度上折映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历程。本文侧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大致梳理了20世纪秦地小说的文化轨迹,揭示了其所蕴含的历史性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伴随着对外国现代派文学的引进与新文学一起成长,在大陆中断后却在台湾、香港盛极一时,世纪末又在大陆重新出现繁荣。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成长中形成了与西方现代派小说不全相同的新景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4.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信息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黄曼君:《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指出20世纪中国文学具有三大特征:一、现代性:中国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特征。滥觞于近代,形成于五四的这种五四精神和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现代...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史上,张飞、李逵、牛皋、程咬金、焦赞、焦廷贵等形象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传奇喜剧英雄系列。他们是在虽微弱但却源远流长的中国喜剧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对正统文学尤其是史传文学的反动和下层文人大胆的艺术创造过程中产生的。他们是中国平民喜剧精神的物质凝聚、集中体现和高度总结,是平民喜剧精神与元、明、清之际时代精神交合作用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新加坡文学史家方修的考证,新加坡的第一篇华文白话小说,是双双的《洞房的新感想》,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十二月的《新国民杂志》。从这时候算起,新加坡的华文小说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这一历史时期,新加坡经历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时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苦岁月,经历了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也经历了独立后努力建设新兴国家的艰苦奋斗。新加坡的华文小说,反映了这一丰富多采的历史进程。以她独特的风貌,出现于世界文学之林。在这六十多年里,新加坡的华文小说虽也几经沉浮,几经曲折,但总的发展趋势却是向前、向上的。正如新加坡文艺评论家赵戎所说的,马华文艺“从描写身边琐事,以至刻划大时代的历史的风貌;从  相似文献   

7.
讽刺、幽默、喜剧精神是钱中书创作的最大特征,它充沛四溢,美不胜收,体现出一种绝顶的聪明与睿智。在钱钟书的作品中,讽刺、幽默、喜剧的笑是同时并存的,其喜剧意识极为强烈、突出,堪为典范。在钱钟书身上,讽刺、幽默、喜剧绝不仅仅是作为形式和技巧而存在的,同时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学风范,它体现出创作主体的超凡的心境和博大的胸怀,具有一种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力量。为了使读者看得更清楚,这里拟分开论述之。中国现代文学,就其基本的表现形态来说,主要有三大类:写实文学、抒情文学、讽刺文学。而讽刺文学又是以讽刺小…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文学”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以来,它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繁荣、迂回、歧途、振兴七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自己的格局与风貌。中国“工业文学”的发展尚不能令人满意,这与社会发展状况、作家主体存在、指导思想方面的偏颇有关。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领域问题的增多,工业文学必将走向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为电影的表现主题和艺术手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影在注重反映'-3代草根阶层人物生活方式的同时,开始一系列喜剧创新与转型的尝试。喜剧精神是在审美历史过程中逐渐生成、发展起来的。喜剧精神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和解放意识对于人性的重构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探索21世纪中国草根喜剧电影的发展情况和表现手法,深刻认识并反思草根喜剧的精神,以促进电影文化更好地服务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象征主义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普遍遵循采用的一种基本创作美学;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在主调上可以有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抑或现代主义的区别,但象征主义都是它们共有的审美构成。象征主义在中国,总体上说是横向移植的产物。象征主义的被引进是现代中国作家对世界文学发展主潮自觉趋合的表现,是中国文学自五四始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新时期文学也是同样,几乎说不上有哪一位作家没有受到象征主义的侵染  相似文献   

11.
历史逻辑与20世纪中国作家的文化策略张清华研究20世纪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文化选择,有一个基本前提,即首先要弄清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发生的基本的历史情境,这是毫无疑问的。客在条件与主体选择,从来就是一种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但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开启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创造和精神解放之源,它同时也给近20年来的中国文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知识分子灵魂的觉醒是这一年代的大事,它导致具有独立品格的文学的怀疑精神和“反思意识”的建立。近20年来中国文学精神面貌的深刻转换与这一年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解放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同源性的关联方式促成了文学的分流和变化,使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在类型范式和价值形态上都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本文立足于文化转型与文学变化的同源性关系,从“文学的类型分化与作家群落的变化”、“回到日常经验与个人化写作”、“叙事空间的转移与物质话语的膨胀”、“大众传媒对文学的改写”、“文学生产与流通的商业化倾向”等五个层面,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并对上述特征已经或可能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俄版《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一部俄罗斯人自己编撰的文学史读本,它以"在场者"的视角重新梳理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从精神层面而非意识形态层面展现了20世纪的俄罗斯精神与文学艺术风貌,匡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误解。这种"重构经典"的文学史写作似乎与"消解经典"的"后现代"精神相悖,然而其背后隐含的却是对人类一种永恒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主要阐释杨绛喜剧精神的内涵 ,探讨其喜剧精神的人生与艺术资源 ,包括家学渊源、中国传统世情文学的教化和英法世态喜剧的影响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从20世纪中国文学运行的政治、文化、文学自身规律等层面,着眼于中西文化碰撞和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论述了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中国先锋文学的现代性诉求与焦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现代性转型。在现代性语境下,中国先锋文学思潮经历了朦胧诗、意识流小说、“新生代”写作和“先锋小说”的世纪末流变,这种更替演进不只是一种文学样式的变化,也是一种文学乃至时代精神的递嬗,内含着中国文学现代性诉求的强烈愿望,与世界文学接轨、融合和对话的深度焦虑,以及消费时代反抗精神的严重不足。进入21世纪后,将本土化与现代性有机融合是中国先锋文学的一条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和分析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特有的“革命+恋爱”主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其类型和内在逻辑作了总结,指出它的变化中凝聚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20年代乡土文学到80年代寻根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20年代乡土文学与80年代寻根文学放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进程中考察,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揭示这两种文学的内在联系和继承发展。从这幅乡土———寻根画面中,挖掘出民族精神世界更深层的文化心理,揭示民族文化的精粗优劣,从而在历史新时代,改造和重塑民族的灵魂,改造和重建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五四文学的时代文体特征张光芒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深深地迷恋着五四文学,不时慨叹着从那之后文学发展的艰难和五四艺术精神的失落,渴望着那样一种文学风貌重新回归文坛,以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充足的慰藉和审美享受。那么,五四文学这种富有永久性的魅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