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我国在法学理论上多数学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唯一的质的规定性,或者说,阶级性是法的根本属性;以此为核心,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法起源于阶级斗争的不可调和(起源论),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本质论),是阶级斗争或统治工具(功能论),随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发展论)。并由此推论出两个附加定理:一、原始社会没  相似文献   

3.
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争论,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意见:一是阶级性并不是法本身所具有的,因而主张把法分为两部分,即分为专政性的阶级压迫的规范和普遍性的社会生活的规范;二是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因而认为把法律规范分成阶级性和社会性两部分是不科学的。究竟如何正确认识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这是马列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要不要和能不能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康发展的大事。目前,法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出现了不同观点,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诸如怎样评价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涵意是什么,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已经消失等等。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法学界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讨论中,本文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法的社会性是一定阶级社会关系的体现,法的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法的阶级性决定法的社会性,法的社会性反映法的阶级性,二者是一种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内,社会中心论基于社会决定国家的社会优先性思想,提供了理解国家何以具备社会性的理论始基。尽管现实没有呈现精致的理论要求的完满状况,国家权力活动的全部历史也以铁的事实确证了国家社会性。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在国家的权属、国家的作用对象和国家的利益指向性等方面存有根本性的区别,两者蕴涵分立而又共处一体。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的关系须持有一种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在动态的历史变迁中去把握它们关系演变的规律性和总趋势。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的本质及其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认识和理解国家问题的核心所在,我国政治学界先后提出的国家具有"双重本质"和"两个层次国家"等新说法,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的本意.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学说,不仅要认识到国家的阶级统治属性,而且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国家的社会属性,要从阶级性与社会性结合、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和两种基本职能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等方面去认识国家的社会性,社会性并非国家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对于明确图书馆的性质,开展图书馆工作,发展图书馆事业,深入研究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都有重大关系。它涉及到图书馆领域里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关于图书馆的性质问题,在图书馆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对于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对于明确图书馆的性质,开展图书馆工作,发展图书馆事业,深入研究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都有重大关系。它涉及到图书馆领域里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关于图书馆的性质问题,在图书馆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对于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图书馆对于藏书不分新旧,兼收并蓄,“对于读者,不分阶级,一视同仁”。这种观点,否定图书馆的阶级性,片面宣扬图书馆的社会性。另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是图书馆的根本性质,图书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种观点,否定图书馆的社会性,片面夸大图书馆的阶级性。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把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10.
论永明声律说的本质和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朝时代是我国古诗体裁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首先把诗歌声律问题提到了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并明确指出,诗人在创作中应注意利用汉语声韵调的合理搭配来构成诗歌的旋律美。这一主张在当时得到了一些文人的支持,于是,南朝文坛上就形成了一个以沈约为中心的新流派,世称“永明体”。这一派的创作理论和实践为唐代格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然而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众所周知的“四声八病”这一说法却不象是沈约本人提出来的,而很可能是唐代以后的人们对永明体所做的主观解释。我们如果用“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类的标准去衡量沈约本人的作品,也不难发现其中有大量自违其例的  相似文献   

11.
商族的起源问题,是研究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历来学者看法不一,总括起来主要有西来说、东来说和北来说。西来说提出最早,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序》中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东汉郑玄、西晋皇甫谧、唐郑樵以及近代俞正燮均同此说。商汤所都之亳虽不在陕西,但商族来源于西方还是有史可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在人性问题上的种种理论观点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和辩证的分析。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与以往一切人性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把人的社会性、阶级性作为人性问题的核心,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出现的某些理论混乱,文章强调指出,抽象地谈论人性,否认人的社会性、阶级性,以至认为人性即是主体性等等,不仅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个体在道德上都是主体。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依靠道德主体的私人权力来维系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制度。对于人类社会而言,道德本身并不是目的,道德不过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工具,道德起源的原因在于它大大降低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制度成本,从而更好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道德内生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制度中,同时受其它社会制度影响,并影响其它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 属性是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对事物的演变、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管理属性反映着管理活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对管理的发展有着规律性的作用,它是对不同形式的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石。因此,管理属性问题一直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马克思以前,学者们认为管理仅有一种属性,即共同劳动决定的、受生产力制约的自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本质问题,是法律最基本、最复杂的问题,也是被历来的剥削阶级思想家、法学家搞得最混乱、最神秘的问题之一。本来,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明确解决了,但在实际上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不少同志由于不了解法律的真正本质,分不清社会主义法律和剥削阶级法律的根本界限,认为法律可有可无,或在办事中,依人不依法;有的把法制建设简单化,认为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啸与动物的天籁近似,人类在前语言时期用啸进行交流,利用啸的生物语言特性狩猎,在啸的发生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 法的本质属性问题,是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从宣布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法学界对此提出种种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法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阶级性并不是法所固有的,法不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有的认为法的本质属性既有阶级性一面,又有非阶级性的社会性一面,不是所有的法都有阶级性的,还有反映全社会利益和要求的超阶级的法;有的认为法的社会性不是非阶级性的,法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二者都是法的重要属性;有的认为承认了法的阶级性,就必然排斥法的继承性,等等。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深入探讨这些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建国以来,我国理论界围绕什么是人性和在阶级社会里人有无“共同性”等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其中,分歧最大的问题则是:人同动物的区别与人的“共同性”同阶级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究竞应当如何看待呢?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有的人说:“人的本质,本性,即人性,主要是指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而言,不是指吃、喝、性交等生理方面的自然属性。”①有的人则断言,所谓人性,乃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②还有的人认为:“饮食男女是人类共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啸与动物的天籁近似,人类在前语言时期用啸进行交流,利用啸的生物语言特性狩猎,在啸的发生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那么,马克思的法学理论、特别是其对法律的本质的论述,也是法学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马克思早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律系,在法学上造诣很深,撰写法学专论甚多。收集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中的马克思从一八四二年到一八四四年所写的十六篇论文,就有七篇是法学专著,占五分之二强;特别是在以后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业已形成完整的法学体系。即使在他后期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以及一些信件,也无不闪耀着马克思法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