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实现“两个转变”的八个具体战略问题邓祝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在实现“两个转变”。这意味着,从1996年开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工作的着重点都要落实在实现“两个转变”上,舍此,别无出路。...  相似文献   

2.
“两个转变”与劳动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实现“两个转变”对劳动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1、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劳动就业市场化 ,隐性失业公开化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们逐步认识到 :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由其生产活动的客观条件决定其经济形式和运行机制 ,某种经济形式和运行机制并不是某种社会经济制度所特有的。历史证明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 ,其经济生活都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下运转的 ,同样 ,在商品经济形式下通过市场而运行的市场经济 ,也不是由哪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 ,只要社会分工中的个…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深经济学家刘国光和沈立人合著的《中国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是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回答两个根本性转变问题的一部力作,也是我国目前第一部论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经济学著作。全书约17万字,分四篇九章。该书对两个转变的论述,采取“合一分一合”的方法,即在第一篇中对两个转变合起来进行“总体思考”;在第二和第三篇中分别对“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论述;在第四篇中又合起来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对策思考”。对“两个转变”的关系上,作者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庆石油管理局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研究,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笔者也曾发表过一些看法。通过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又有了些新的认识。一、适应“两个转变”是取得长足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能够适应“两个转变”的企业,就能取得生存和发展,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大庆石油管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六五”期间仅城镇安置就业的劳动力就多达3500万,据推算,“七五”期间城镇有3000万,农村有7000万多。人口要进入劳动年龄,城镇现有企业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000万要求再就业,农业劳动力约有1亿多要向其他行业转移。我国第三次劳动就业问题尚未解决,可能出现第四次劳动就业问题。我们能否实现充分合理就业,能否避免出现第四期劳动就业问题,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果其他条件正常,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劳动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劳动就业指导,就成为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变过去使用土地无偿、无限期、隐形非法流动为有偿、有限期、依法公开流动。其根本宗旨是通过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进而达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的,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服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未来15年的发展中,要着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地改工作要适应“两个转变”,就必须正确处理“以地生财”与保护耕地的关系,深挖现有存量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走内涵发展为主道路,从而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稳步健康发展。一、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机制──兼论“继续实施从紧政策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张小燕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并没取得相应的高效益。要改变目前我国“高投入、高速度、高通胀、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了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概念: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的提出对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十分重大,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两个转变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紧围绕两个转变,才具有生命力。本文在对全国各地40多家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实现“两个转变”与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关键之一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必然会使扩大再生产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得到最大的节约,生产的技术构成得以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劳动就业结构与之相适应地调整,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势所必然。扩大就业,减少失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所以,我们在选择经济增长方式时,必须依据我国生产要素的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扩大就业的协调模式应当是:尽快结束粗放型的经…  相似文献   

10.
法律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功能和作用浅论付郁林张立红从“劳动就业”到“人力资源开发”,蕴含着一个人口大国资源意识的苏醒。“人力资源开发”包含着对人力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对再生资源的规划,对此,法律如何运用其特殊的规范技术手段和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优势,以...  相似文献   

11.
劳动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解放后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放松了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并且在“大跃进”,“文化革命”等几次经济大曲折中造成了劳动力与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调,酿成了从78年到82年的严重的待业问题。经过三中全会以来的努力,待业问题有所缓和,但几次曲折的经验表明:当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发生严重失调的时候,要么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待业现象,要么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超量结合严重影响劳动就业效益,或二者同时并存,最终陷入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的不良循环之中。本文希望通过对投资就业弹性的探讨,提出若干实现扩火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论金融业实现“两个转变”的途径选择张仁明,尹忠祚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它为世纪之交乃至下世纪初我国宏观经...  相似文献   

13.
粗放、集约及其衡量──应准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武建奇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一经提出,与经济增...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分析 据人口统计资料测算,1998年贵州劳动力资源总数已占总人口的63%,这部分人口的劳动就业是否充分,是衡量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关系到全省的社会安定团结和21世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自90年代以来,贵州加大了补课式的投资力度,以期优化经济结构和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了城乡劳动就业体制从“低工资、高就业”数量型体制向“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效益型体制的转变。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就业增长弹性来描述。在1979-1992年期间,贵州GDP年均增长率为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相似文献   

15.
世界城市化发展与我国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之一,本文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阐述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劳动就业、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加快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冲破了过去那种集权式的统派统调的劳动就业体制,打破了抱“铁饭碗”的劳动工资制度,真正解放了社会劳动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各类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就业体制开创了新的路子。但是,另一方面,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我们缺乏经验,或者统筹工作跟不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劳动就业问题。这就很有必要,加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就业问题的研究。这里,我就我国老的劳动就业体制的特点、弊端,改革中的城市劳动力资源和就业问题,改革中解决劳动就业的办法等问题,进行些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侧记童源轼中国劳动学会于前些时在北京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与会的29位学者,围绕着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制度这个中心,就劳动力产权、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市场、劳动就业...  相似文献   

18.
“两个根本性转变”研讨会综述毛殊凡最近,广西社科院邀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计委、体改委、经贸委、统计局、建设银行、经济研究中心、党校以及一些大专院校和新闻单位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记者等共28人参加“两个转变”研讨会.与会同志紧紧围绕党中央...  相似文献   

19.
新疆扩大就业中政府的导向作用及宏观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应该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采取宏观对策,以发挥其在新疆扩大就业中的导向作用。促进科技教育发展,优化产业间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劳动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增加劳动就业;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兵团和地方之间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20.
“两个转变”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进入一个更为实质性的新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摆脱原始性的混沌状态,步入高质量运行的轨道。这势必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财政政策的转变,则要通过财政职能的转变来实现。显然,“两个转变”包含并要求重塑财政职能。对此,本文试就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财政职能的调整与再造进行必要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