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主题历经千年演变,始终纠葛着永无休止的探讨。在崇尚人性的西方文学中,"自然"却大多徘徊在模糊的边缘。从"自然"诗学的视角,思考理性思想,可揭示西方诗学中的理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社会契约观念源远流长,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家们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系列篇章。从霍布斯到洛克,从卢梭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宪法至上等理论,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现代民主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民主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隐地 《家庭科技》2011,(3):11-11
在一个同学孩子的婚礼上,对面有位女士和我打招呼,拿起酒杯敬酒,并问我:"你还记得我吗?"我连忙拿起酒杯站起来回敬,"记得记得。"等我坐下,旁边同学问道:"那是谁?"我立刻脸露尴尬,"只是眼熟,但我记不起她的名字了。""那你怎么说记得记得?""一桌陌生人都看着我,如果我说不记得,不是会弄得她很窘吗?"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变?什么是不变?首先我要对"变"做一个界定,"变"不仅是"突变""巨变",一夜之间的戏剧性变化,也可以是另外一种变法,即"演变""渐变""缓变"。后者可能更是常态,而巨变、一夜之间的变化不是常态,毕竟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渐变、缓变、演变。  相似文献   

5.
韩禄 《天府新论》2010,(5):6-10
民主是当今世界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民主虽然一般被认为起源于古代希腊,但民主的本质却蕴含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民主有价值,但不具有"普世价值"。近代英法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民主观,成为现代资产阶级贩卖民主的资本。从民主的实质——工具来看,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一定要认清西方国家推销民主的企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庄撰内七篇"题解"和"辨析"选要。书中之"辨析",从属于原文,又与"注释""校勘"互动照应,凡"注释""校勘"已言者,"辨析"概不重复。为使本文具有独立价值,已对书中"辨析"稍做加工,勾连相关"注释""校勘",并加标题。本文主要辨析内七篇的篇题原义、范式范型、重要义理、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妄断、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7.
王毅 《船山学刊》2012,(2):66-70
《易·坤》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句读和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从语言的形式结构和押韵的角度分析,应该标点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大不习"的正确释义是"很没有必要重复占卜"。其中,"习"是"重复"之义,"大"是程度副词,表示"非常地、很"。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日薄西山的产业,选美长期以来饱受女权主义之诟病。但是,近年来,它却在中国这个相对保守的东亚国家得以蓬勃发展,"世界小姐""环球小姐"等选美赛此起彼伏。相应地,女人剧变的根源何在?女人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它究竟是女人之福还是女人之祸?  相似文献   

9.
西方发展理论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中,大致经历了"发展经济学""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新发展观"和"文明冲突论"等理论形态的更迭。当代西方发展理论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从注重物的发展到强调人的发展;发展观念不断更新,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综合发展;从强调欧洲中心到主张发展道路多样化;重视发展负效应的探索。西方发展理论认为发展包含着三种核心价值——生存、自尊和自由,并从不同侧面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发展的含义。西方发展理论深入讨论了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原则。当代西方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问题学"特征,拓展了发展问题的界域,但也走入误区,而且理论模式和观点不断更迭和争论,往往因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又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0.
就学理而言。近代西方思想家强调人民享有主权的基本依据是作为自然法理论的“天赋人权说”和“社会契约论”。它主张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不可剥夺和不可出让的权利,如生命权、享有自由和追求幸福之权;且,人的权利既然源于“自然”,它就不依赖国家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大清新刑律》是晚清修律最重要的成果,也是中国刑法近代转型的开端。西方的法律文化成为指导《大清新刑律》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修律者在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影响下,接受了“天赋人权”、“刑罚人道主义”的思想,并贯彻在刑罚制度中。  相似文献   

12.
吴鸣 《家庭科技》2014,(8):41-41
"干什么呢?""没干什么,随便看看。""今天看见一个人很像你。""呵呵。"两人的QQ聊天就此终止,本来想借这个话题联络一下感情,却因对方"呵呵"而惨淡收场,让人再也没有继续下去的欲望。那么,"呵呵"到底犯了什么错?"呵呵"烧起一把火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语言信息虽然占据重要地位,但还有多数信息是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调音量等非语言信息相互传达。而这些非语言信息,则是网络聊天无法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苏状 《兰州学刊》2011,(5):99-104
"闲"是中国古代重要美学范畴。通过文字考证,"闲"范畴历经从指示空间的间隙到时间闲暇、心理自然、价值无用之人文义涵发展;同时通过哲学反思,"闲"具有乐生于无的超越功利、源发于性的本在自然、提升于心的自足自由、表现于气的平静中和之审美精神特质。二者赋予"闲"以独特的中国传统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方个人权利的生成与确立是货币经济的产物,是一种经验的存在,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并不像启蒙运动学者所说的是天赋的、超验的。近代西方个人权利的物质基础,是个人的货币性财富占有,个人权利的天赋人权理论只不过是对这种占有事实的一种社会认可和观念论证,从而使个人利益由一种私人的存在转变为一种社会的存在。以货币经济为视域考察近代西方个人权利的历史形成,可以透视近代西方个人权利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德英美为代表的西方音乐学发展进入全面成熟期,西方实证主义音乐学研究方法不断衰落,"历史性"与"体系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日益兴起。从而由此引发中国的西方音乐学研究者应以怎样的态度及方法去完善、推动音乐学学科建设,成为众所关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何晓晔 《江淮论坛》2011,(6):189-192,113
无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还是西方近代美学,"文学意象"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它作为审美范畴是在理论上对存在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大脑中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世界的概括。本文主要以人物意象为例,从文学创作心理学角度探讨文学意象在文学艺术家的意识空间中的动态流变。  相似文献   

17.
苗元江 《家庭科技》2013,(11):43-43
不知从何时起,"陌生人"成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词语。"别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别轻易理睬陌生人的搭讪""别给陌生人开门"……每个人心里都绷着这几根弦,将人际间的友善和温情拒之千里。记忆中那些在邻居家吃饭、写作业的温情画面正离我们远去。有人形象地比喻:"我们就像把自己装在瓶子里,能看到外面,也渴望交流,却很难走进对方的瓶子里。"为何人与人的关系日渐疏远?首先,我国已从过去的"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文化层  相似文献   

18.
杨鹏  张远波 《社会科学论坛》2010,(11):147-151,160
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要求袁世凯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提出最后通牒;5月9日,袁世凯做出了"满意"答复。全国民众引以为耻,将每年的5月7日和5月9日定为国耻日,并通过各种形式加以纪念,以示勿忘国耻,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知耻近乎勇,痛言国耻,纪念国耻是为了消除国耻,"五七""五九"是民国时期设立的第一个国耻纪念日,它的设立体现了国民立志雪耻的决心。细述发端于1915年的"五七""五九"国耻纪念,有助于后人体味烽火岁月中的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冯雪冬 《理论界》2012,(1):128-131
汉语的"衣""裳""裙""裤"发展至今天的"衣裳""衣服""裙子""裤子"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文章在描写这一过程的同时,分析了早期的"衣""裤"的所指和义位,对"裳""裙""裤"之间的关系和"裙""裳"的历时演变进行了探讨,初步确定"衣裳""衣服""裙子""裤子"的产生时间,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在相应词条释义上作了商榷,在二典词条引例的基础上将其首现时代提前。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为永久的消除德国对战后世界和平的威胁,盟国对其实行了一场强制化的民主改造,它包括"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军事化"和"民主化"。其中,最为重要、也最受争议的是"非纳粹化"。由于战后西方盟国对德问题考虑的角度不同,直接形成了西占区内部非纳粹化迥然相异的特点,这给德国的非纳粹化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