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英语口语习得六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英语口语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呈阶段性特征。习得者要达到接近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大致要经历:微笑的哑巴、无知的闯祸者、尴尬的说话者、流利的傻瓜、语言的跛行者、利落的说话者六个不同的阶段。奇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习得者付出多大努力就会有多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听力理解中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力理解的机理揭示了听力理解的程序为:储存知识──搜寻记忆结构──分析意义──预测下文。听力理解的基础是:语言知识;对所讨论问题的熟知程度;与说话者共有对现实世界的知识;对说话者的个人态度及兴趣的熟悉和假设;对语境的理解;对所出现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对副语言线索及手势和身姿的理解。此外,还要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听力预测有利于听者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及逻辑判断力,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使大脑定向,缩小预测范围,成功地实现时听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运用了例证法,探讨了评价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和意义。态度系统表达说话者的个人情感,介入系统体现说话者参与话语的方式。具有主体间特征,级差系统表现说话者运用评价语言的强弱或精密程度。合理利用三大系统中的评价资源有助于说话者有效地实现英语口语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说话者的意义是说话者的意向所赋予。双关与反语都是有意而有度的隐藏说话者的意向,都有语言本身意义和说话者意义,而且二种意义不一致。双关是说话者意义对语言表面意义的偏离,而反语是说话者意义和语言表面意义相反。反语是双关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礼貌研究大多局限于“说话者——听者”的两方交际框架中,当前的后现代礼貌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多方语境中的面子维护和威胁行为,但受到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理论的影响,大多仍然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不)礼貌现象.对英汉语语料的分析表明,多方交际中话语角色的分配和识别也是说话者和听者实施(不)礼貌行为的交际策略.说话者可以通过显性或隐性的角色分配手段来维护或威胁听者的面子,或增强/减轻面子威胁和维护的程度,而听者可以通过识别或拒绝识别自己的话语角色来实施对说话者或其他听者的(不)礼貌行为.  相似文献   

6.
从说话者意图角度看交流双方的理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的生成和理解体现了人类行动特有的理性特征。为实现目标意图,说话者由目标意图依次生成和转化一系列交流意图,直至施行言语行为;听者的任务是由外显的话语形式逐步推知说话者内隐的不同层次的交流意图,直至领会说话者的目标意图。  相似文献   

7.
语言中存在着许多评价性手段,评价性手段包含着作者或说话者的某种态度和思想意识,它们的使用使语篇语句显得主观。评价性手段在音系层、词汇层、语法层及语篇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在语篇中使用的多寡决定了作者或说话者表达的观点、态度及判断的强烈程度或凸显程度。  相似文献   

8.
着重考察了会话中说话者的言语行为和意图。以博弈论为基础,分析了在完全信息下说话者的博弈过程,提出总效用的概念,建立了说话者与听话者总效用的函数模型,并对说话者和听话者的总效用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9.
说话者意义是语用范畴的意义。说话者意义存在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与交际意义两个层面。从这两个层面对说话者意义进行分析、解释和定义,可以帮助受话者准确理解、掌握说话者意义,从而使交际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索绪尔句段连带关系的阐述中受到启发,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通过有意识地进行长语段语言模块记忆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语法的正确性、语用的合适性,培养语感,达到整体理解记忆、整体流利输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