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基于聚类分析的IPO定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发行定价作为股市运行极为关键的一环,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股市运行的效率。选取沪A近4年来发行新股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作分析,可找出影响IPO发行价格的8个主要因素。将定价研究集中到行业中进行,以多元回归得到的主要因素作为聚类指标,选取某一行业(如电力行业)已发行股票为样本,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该行业新股发行定价的衡量体系,可为拟发行新股的公司提供定价指导。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定价效率,理论分析表明最有效的定价方式是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我国的资本市场效率在新股发行方式的不断变换中得到改善,但是新股的发行定价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定价应进一步推行累计投标发行定价方式;逐步退出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大盘新股发行可采取上网竞价方式;过渡时期可采取混合招投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第三阶段改革过程中,监管部门针对"超募"发行市盈率"存量股转让"实施了一系列行政干预。从一、二级市场分歧和IPO定价效率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行价格相对于股权价值存在普遍溢价的现实情况下,行政干预提高了IPO发行定价的内在价值定价效率,但大幅降低了交易价值定价效率;行政干预扩大了一、二级市场定价分歧,形成了制度型的利益输送渠道。研究结论表明,监管部门对IPO定价的行政干预中断了中国新股发行体制第三阶段改革的市场化进程,未来完善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方向应坚持市场化方向,以提升定价效率为目标,并处理好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方法演变及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定价始终是我国证券市场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新股发行定价方法及发行定价方式为基础,回顾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演进轨迹,并对各阶段定价方法进行了分析评述,得出应结合我国国情对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定向增发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增发的主流方式.与公开增发相比,定向增发具有不同的发行特点.在考虑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引入发行特征这一因素,将定向增发新股的定价视作一个生产过程,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非效率项的分布假设进行扩展,以此来分析定向增发的定价效率,并以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的定向增发企业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定价效率有待提高,企业价值和发行特征等相关因素对发行定价效率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近10年新股上市定价效率进行了总体分析,对比了不同制度背景下上市定价效率的差异。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市定价的效率,但也加大了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IPO定价制度改革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发行定价制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新股定价制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我国股票市场新股首发定价制度的沿革,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各阶段定价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在1999至2001年进行的新股市场化定价制度改革总体上效果并不显著,不仅没有实现改革的基本初衷,而且对提高股票发行定价效率的效应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港交所推出“三十年来最重大改革”政策,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越来越多,并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首日上市破发现象。对内地企业赴港上市IPO定价效率与破发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理论,考虑企业基本面、发行特征以及市场与宏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构建了IPO发行定价随机上边界模型和随机下边界模型,对境内企业在香港上市的IPO定价效率进行测量,并与港股市场整体IPO定价效率进行对比。针对中资股破发情况,采用随机边界模型进行了二级市场定价效率的研究,开展了破发程度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行价格偏高、二级市场状况低迷、企业规模偏小、资金周转率过低是导致破发的主要原因。研究为我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合理定价、控制融资风险等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理层薪酬激励对债权人投资决策的影响效应在既有文献中未得到足够关注,尤其缺乏针对债券发行市场的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为研究样本,从薪酬水平和差距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经理层薪酬激励对公司发债定价的影响,结论显示:(1)经理层薪酬水平与公司发债定价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2)经理层薪酬差距与公司发债定价也呈现U型关系;(3)非国有企业中经理层薪酬水平和差距分别与公司发债定价之间的U型关系都相对国有企业更明显。以上结论不仅拓展了经理层薪酬激励的经济后果研究,而且也从公司治理层面进一步地丰富了公司发债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特点及对发行公司的好处 ,从期权定价模型入手介绍有关可转换债券的价值理论及其对发行的指导意义 ,进而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风险及应注意的问题 ,以供发行公司和投资者借鉴  相似文献   

11.
投资银行的声誉与IPO定价偏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方学者实证研究表明 ,IPO发行人选择的中介机构的声誉对IPO定价偏低有明显负的影响 ,即诸如投资银行的知名度越高 ,其承销的IPO定价偏低程度越低。中国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的IPO并不支持投资银行声誉和IPO定价偏低负相关性的假设。这归因于中国IPO定价行政化管制的结果 ,发行市场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使得国家的投资银行无法实现对发行公司的价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综述一级市场股票发行定价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原理,建立了股票发行与申购的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给出了股票发行公司和投资中购人的博弈对策、股票抑价发行的博弈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定价与公司的财务质量信息相关.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2001年的153只新股发行价格及其财务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与实际相符的、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整体经营效率有提升趋势,但衡量1999—2006年问中国主要银行经营效率及其无效率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历史包袱沉重、政策负担过多与产权结构是影响银行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应用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新股市场发行定价与新股上市后的市场定价是否存在定价过高或过低的现象。研究发现,中国新股发行定价不存在类似于国外市场发现的随机上边界,相反却可以得出存在着显著的下边界现象,这种偏离程度对后市回报有一定的解释力。同时发现新股上市后,市场定价同样存在显著的下边界,显示有部分新股上市后被市场高估。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特点及对发行公司的好处,从期权定价模型入手介绍有关可转换债券的价值理论及其对发生的指导意义,进而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风险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发行公司和投资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成熟市场股票发行制度的比较分析 ,指出竞争性的缔约机制和内生性分工演化机制是成熟市场股票发行制度的核心内容 ,提出了加强证券交易所与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加大公司治理等软性信息披露力度、建立发行定价考评机制等发行制度以及发行环境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IPO发行定价机制的历史出发,通过国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与中国股市的对比分析,剖析了我国IPO发行定价机制的错误根源,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投资者剩余的概念,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IPO市场询价存量发行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股市存在着额度控制、计划定价、随机性政策干预等制度缺陷,它造成了市场在资金融通、资源配置、产权约束与重组等方面的宏观效率低下。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改额度控制为标准审核,改计划定价为市场定价,改发行上市联动为发行上市分离,改行政调控为法制监管,并逐步放开公股流通渠道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商业银行进行公司贷款合理定价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通过对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定价背景、原则和因素分析,利用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进理论,建立了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定价模型,提出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定价必须把商业银行的基本需求、短期目标和长期利益以及市场供求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贷款定价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问题的一个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描述统计、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问题进行了一个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我国新股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的基本特征,得出了影响我国IPO定价的主要因素,并分阶段建立了几个多元回归模型,指出各主要因素对新股发行价格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