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研究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特性,从信息论角度对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进行了理论推导,通过建立MIMO系统模型,分析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MIMO系统信道容量,重点探讨了信道相关性、天线距离以及RicianK-因子等因素对MIMO系统容量的影响,运用信息论理论对其进行了量化的分析,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多小区间联合的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为了降低系统复杂度,子信道分配和功率分配在不同的层次上分步执行,在小区内部采用改进的Max C/I算法进行动态子信道分配,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禁忌搜索算法(TS)寻求多小区同频子信道发送功率的最优分配解。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在满足用户的最小速率要求下充分利用无线频谱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无线信道资源,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的信道分配算法。该文针对无线Mesh网络的信道分配算法,以连接低干扰信道分配算法(CLICA)为基础,以提高网络容量(吞吐量)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根据网络中各链路的干扰度来计算网络干扰度,通过减小网络的干扰度来提高网络吞吐量,以实现最小化网络干扰度的目标。构建信道分配的数学优化模型,通过NS2仿真验证比较改进前后算法的性能,求解出最优的信道分配。  相似文献   

4.
多入多出(MIMO)系统可以获得比单发单收系统更高的容量,对于MIMO系统,最大似然检测是最优接收,但其指数复杂度难以在实际中应用。针对该问题,结合格缩减理论提出了基于Householder变换的复数域格缩减算法,将该算法和MIMO次优检测算法相结合,给出了量化判决方法,且该复数域格缩减算法复杂度小于实数域格缩减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Householder变换复数域格缩减的MIMO次优检测算法,通过优化信道矩阵可以得到更好的判决域,取得了逼近最优最大似然检测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现有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辅助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通信系统的相关研究大都采用自由空间传播信道,针对该信道无法准确描述OAM信号传播特性的问题,研究了OAM信号在自由空间场景下的传播特性。结合莱斯衰落信道建立了一种RIS辅助的OAM信道模型。RIS辅助的OAM通信系统采用RIS产生具有不同模态的OAM信号,通过联合优化算法优化功率分配系数和RIS无源波束成形来提高信道容量,分析了信噪比和传输功率等因素对信道容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衰落信道模型能够描述OAM信号在RIS辅助信道中的传播特性,实现更高的信道容量。  相似文献   

6.
在协作通信系统中,中继节点的合理分配对于系统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方法往往只从系统容量最大化或者功率最小化单方面研究中继节点分配,缺乏对两者的综合考虑以致最终的中继分配结果不是最优。通过对基于能效(容量/发送功率)的中继分配进行研究,提出一种能效最大化为目标的中继分配算法(EERAA)。该算法首先优化各协作链路能效,然后通过最大权重匹配方法为各源移动终端进行中继节点的分配,从而有效地提高系统能效。经仿真验证,该算法跟现有的算法相比,能得到更高的系统能效。  相似文献   

7.
在多径衰落信道下,分析了采用M-PSK的相干解调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导引符号功率对解调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导引符号与数据符号功率比,计算了不精确信道估计引起的系统性能的损失。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最优导引符号功率与数据符号功率之比由信噪比、多普勒频率和内插滤波器系数等因素决定。当采用最优功率比值时,为达到相同的误比特率,所需的总发射功率最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MIMO无线信道动态收发模型,分析了收发天线的运动对MIMO无线信道空域相关性及其容量的影响,得出其影响是由收发天线的初始位置及其运动速度决定的,空域相关性随天线单元间距增大而减小,随散射信号角度扩展增大不是一致减小,存在使相关性达最小的角度扩展值,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验证,拓展了MIMO散射无线衰落信道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的宽带MISO/OFDM传输系统,建立了宽带MISO/OFDM传输系统的模型,并对该系统的最大子载波信噪比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衰落信道下,与没有采用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的传统发射分集OFDM传输系统相比,该系统的误比特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在4发多收天线配制的MIMO系统中基于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算法,详细研究了该算法的FPGA实现。采用我们提出的FPGA实现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信道估计中矩阵乘法操作。实测结果表明实现方案很好的吻合了理论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主、次级信号传输存在相互干扰等问题,提出了集中式功率分配算法,建立了功率分配系统模型,列出了中继节点处功率分配的目标函数,以此来最大化系统加权速率以及最小化系统加权功率,并对集中式系统的功率分配进行分析,把问题转化为特定的最小化和最大化问题求出最优解,使信号间的干扰最小化.算法应用于实际矿井通信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仿真分析,表明该分配方案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通信冲突和信道干扰,对Mult-i Radio Mult-i Channel传感器网络无冲突信道进行研究,结果证实在网络通信半径大于3倍的网络最大功率通信半径的前提下,Sensor节点规模满足2倍网络功率级数加1的环境下,网络无冲突信道分配的信道数达到网络信道冲突图的最大值。文章通过对无冲突信道算法的运用,最终证实其可以有效地提高传感器网络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3.
光纤传输系统正逐渐成为继电保护和控制信号的主要传输媒介,基于光纤通道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本文从光纤保护通道方式、通道性能测试、通道配置实施三个方面,对目前光纤保护通道配置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解码前传协同通信的断线率最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无校验解码前传(decode and forward)协同通信方案,方案利用有限比特的反馈,基于最小化断线率(outage probability)这一目标,进行自适应功率分配。给出了完整信道信息反馈条件下的功率分配方案,得出其断线率性能,并以此作为有限反馈比特条件下的性能限;提出了少量比特反馈条件下的自适应发射功率分配方案,并通过仿真证明只需要少数几个反馈比特,就可以达到很大的性能提升。提出的两用户共用反馈信息的方案,与以往的针对中继信道设计的每用户采用不同的反馈信息方案相比,在总反馈比特数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15.
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警察权受到合理限制是必要的。但在实践中,矫枉难免会过正,由于过分强调对警察权限制而忽视其保障,导致警察权功能发挥受到束缚。主要表现为:警察权配置缺乏前瞻性,警察权运行欠 缺制度保障,警察权受制于外部环境恶化的影响等。因此,对警察权的保障也是必要的。警察权保障的法理依据为:警察权来源于国家权力的法定性原则,警察权的法律属性隐含着对自身的保障作用,警察权是维护秩序稳定 的基石等。针对当前警察权保障的困境,应通过优化警察权配置、完善警察权运行的相关保障制度、夯实警民法律关系的协调力量等法律路径,促使警察权的保障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从而更有力地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地方政府之间必须就公共事务展开横向合作。当前,地方政府合作面临着跨区域行政权行使缺乏法律依据、区域协同立法受权力配置制约、权力有效性缺失、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与法律之间的相互掣肘。在系统与环境的解释框架下,政治与法律是各自以权力与立法为核心的功能分化的社会子系统,彼此之间以政府间行政协议为耦合渠道,在维持界分的同时又形成特定的联系,为解决系统内部的矛盾提供方法与途径。地方政府合作中政治与法律结构耦合关系的生成,为地方政府合作中行政权的运行提供了合理性依据,可以促进法制功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公共经济体制作为处理公共经济中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责任分工、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规则体系,其科学性高低,不仅对于公共经济生产力能否有效发挥、公共经济资源能否合理配置和整个公共经济体能否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会对整个混合经济体的动力、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产生关键性作用。从公共经济学角度考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质乃是公共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而公共经济体制的科学化是公共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因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完善的公共经济体制为根基。构建一整套系统完备的公共经济体制,更需要按照科学的功能目标和正确的指导原则加以统筹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素质教育项目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化管理本是工程学、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引入高校学生素质拓展中,既可以使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为高校学生素质拓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将发电环节从纵向一体化结构中剥离后引入竞争是输配售电环节改革的基础,也是建立电力竞争性批发市场,形成供给侧和需求侧互动响应的前提。在竞争政策的作用下,中国发电行业已形成国有发电企业、民营及外资发电企业并存的格局。在对微观发电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对发电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效果进行检验,发现相比于产权改革,竞争引入后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对发电行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通过核密度图以及BHC、GR分解方法对发电行业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电行业的资源配置状况随时间不断优化,但较低的“进入效应”预示着非国有资本进入发电行业的“玻璃门”仍然存在。因此,现阶段应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发电市场竞争,并逐步推进输配售电环节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