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乡文化强弱差距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目前,中国城乡文化强弱差距极大,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谈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尽快实现城市化是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国农民的意愿和目标。《建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并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远景蓝图和标准,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是互为目的,互为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市化重要途径,城市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两会”将建设中国新农村作为未来十数年国家新发展的重大方略,这是自1982年党中央提出解决农村问题以来的一次重大飞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性的科学措施,只有通过实施三项机制、实现“一稳双增”、落实支农政策、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及分类指导等具体行动,才能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别扩大、农村社会发展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这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迫切性,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列举了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解决上述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延续,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村进行的访谈和对400份面向农民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从基层农民的视角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状况,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有关主体、主题和主导的问题,指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谐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对中国国情科学准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的理论和政策,为包括焦作在内的全国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道路,使农村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焦作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不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困难重重.此文在正视城乡差距的基础上,分析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及不利影响,提出要缩小城乡差距,只有在改革那些现行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城乡分离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极其丰富,新村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进新村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农房规划,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以改善基础设施、加大社会投入、促进增收增效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发展的配合。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切实解决金融支农不足的问题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条件下,用系统思想和全新理念指导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和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周期性长,任务艰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原动力,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带动力,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驱动力,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吸引力,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凝聚力,积极稳妥地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工程。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构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看,生态文明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本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方向,和谐是生态文明建构的实质,发展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根本。面向生态文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整合效应,也需要突出创新效应。当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组织的状况和效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乡村金融生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阐述了金融生态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我国乡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就改善乡村金融生态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对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延伸。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切实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肩负起领导重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村呈现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形势、新特点。然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劳动生产率不高、竞争力不强、比较效益较低、农产品供应不足等现象依然存在。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本文认为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抓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服务,增强农业的资金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农民、政府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必须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中的主体,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提出了要不断增强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