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和国内战争,历来是美国史学界的经典题材。当代美国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流派,总的来说,可分两大主流:一种是歪曲美国历史的所谓“一致论派”;一种是对美国历史抱批判态度的“进步”和“激进”派。  相似文献   

2.
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当今西方诸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对该学派几个显著特点的分析与对几位有代表性史学家作品和观点的考察,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既坚持了唯物史观,又反对机械唯物论所导致的历史分析中的简单化、模式化倾向;他们强调经济和政治文化的相互作用,又反对非决定论或多元决定论;他们强调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又不唯阶级斗争决定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这些成果将对我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年鉴学派是享誉当代西方乃至世界史学领域的重要史学流派,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总体历史理论。这一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4.
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数量方法日益受到各国史学家的重视,被广泛运用于史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这一方法业已成为当代国外史学发展重要的新趋势之一。数量史学的兴起与发展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初级描述性统计数字的运用并不罕见,但一般都没有超越算术统计的范围。当代世界各国史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数量方法,作为一种日臻系统和完整的史学研究新方法,则是伴随现代电子计算机及其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而产生的,无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最大事件是以年鉴派为代表的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及其巨大成功。年鉴学派新史学是对西方史学传统中的总体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总体历史观、跨学科方法与历史综合研究是年鉴派新史学区别于传统的兰克史学的重要标志。在年鉴派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鉴派历史学家对总体史的理解和把握又显出差异。总体史追求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探求,对总体史的追求使年鉴派史学家在广泛吸纳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开展专题史、区域史研究的同时,综合到总体史的框架之中。本文还对《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一书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一种浓重的启蒙氛围中诞生并发展的.如何理解启蒙及启蒙的进展,启蒙的哪些原则和精神应予肯定,哪些应予反思、批评、修正,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20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启蒙进行大力批判,以各种怀疑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展示对于真理的解构主义威力,甚至宣扬一种批判启蒙越激进越好的倾向.这对唤...  相似文献   

7.
陈黻宸与“新史学”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克骄 《浙江学刊》2000,(2):132-134
受西学的影响,陈黻宸在20世纪初年发表一系列史学论著,批判封建史学,主张建立新史学。在历史理论、史学的内容与方法、史学家的素质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在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中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K.R.波珀和Th.W.阿多尔诺于1961年发起的关于社会学的发展倾向和方法论的原则争论①,至今尚未结束。这场争论使辩证法成了西德哲学和社会科学流派——分析科学理论和批判的理性主义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之间的争论对象。在这场争论中,出现了“否定的辩证法”②这一哲学观点。这种哲学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史学研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史学史研究比较繁荣,而史学批评史的研究则相对贫乏。其明显标志就是迄今尚无一部系统的史学批评史专著。中国有很丰富的史学批评遗产,如何总结我国史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探求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规律,是当今史学界一个十分重要而亟待深入的课题。令人高兴的是,这一课题日益为当代史学家所关注,并有一些学者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张三夕博士新近出版的《批判史学的批判——刘知几及其〈史通〉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9月版,以下简称《批判史学》)一书,正是近年来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它以较为系统和科学的论述,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批评史的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批判史学》一书一改过去史学史的思路,把对刘知几及其《史通》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产阶级史学研究发展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战后第一个十年里,美国史学界是在“冷战”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积极活动的情况下形成的。1950年12月H.杜鲁门总统给美国历史学会的咨文里提出了统治集团对美国史学家的要  相似文献   

11.
史家之绝唱——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史》简介常绍民叙述当代史学,不能不涉及法国的年鉴学派,因为它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史学流派之一。年鉴学派由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创立,他们以1929年创刊的《经济和社会史年鉴》杂志(1946年起改称《经济、社会和文...  相似文献   

12.
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与贡献张书学何炳松(1890—1946,浙江金华人),是“五四”前后我国现代史坛上有过一定影响的史学家,他的史学活动,主要集中在介绍和传播西方史学理论,特别是美国鲁滨逊的“新史学”方面。在“五四”前后中西文化交融中,为我国史...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哲学变革就可以实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深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度相关联.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的理论高度直接影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一旦将资本逻辑批判看做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核,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就具有了双重逻辑,一是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二是以资本逻辑批判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前者是过去研究中被着力关注的问题,而后者如何呈现,至今还未得到系统的探讨.相比于前一逻辑,后者更能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维度,更能有助于我们对社会生活做出更为现实的批判分析.基于资本逻辑批判的构架,马克思曾提出过诸多的“计划”,但最后完成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种新的理论构架是当前研究中还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浙东史学流派简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地区在历史上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两宋三百年间,更是书院林立,学者迭出,讲学论道蔚然成风,号为“邹鲁”、形成所谓“浙东学派”,而其主要成员皆注重史学,其主要贡献亦以史学著称,所以浙东学派实质上是一个史学派别。元明时期,整个中国的学术文化均处低谷,浙东地区的史家们虽亦受影响,但却能在低谷中求生存,依然承接宋代浙东史学流派先辈们的遗绪和精神,为史学作出应有之贡献。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随着时代和学术的变迁,浙东史学流派再度崛起,并终于走向它繁荣的顶点。总之,从宋至清,浙东无数史家在大致相同的精神鼓舞下,著书讲学,师友相传,共同为史学开辟天地,成为一个独特的史学流派。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持续最久的史学派别,为中国文化史上所罕见,而其精神更让人敬佩和仰慕。兹简述浙东史学流派发展史如后,因篇幅所限,文中详略不一之处,敬请读者鉴谅。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末期,美国所谓左倾激进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出现,同美国“新左派”运动高潮的形成,在时间上恰好不谋而合。但是,尽管前者的出现同“喧嚣一时的”左倾社会经济观点具有某种程度的联系,然而就其产生的基础而论,两者完全属于不同的现象。当代美国社会思想中的这种思潮是在“新左派”运动丧失其尖锐性和群众性之后发展起来的。左倾激进主义于六十至七十年代交替时期发生的危机,导致这一运动的大部分积极分子脱离政治活动,而另一部分积极分子则对从前的理论进行重新审查。左倾激进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就是这种“重新评价价值”的结果。它反映了美国进步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界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以来,美国史坛两度掀起了新史学浪潮。第一次浪潮始于本世纪初,30年代达到顶峰,40年代趋于衰落。在进步主义潮流推动下,以鲁宾逊、比尔德、贝克尔等为代表的新史学家,向编年史、文学描述和政治经验述评三者合一的传统史学发起了挑战,试图建立跨学科的、范围广泛的、富于“民主”精神的史学,从而使美国史坛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载于苏联《亚非人民》1977年第6期.作者指出,"非洲史学"这一概念虽沿用已久,但并不十分准确,因为严格地说,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完整的非洲史学.这是因为,第一批非洲史学家大多在各宗主国受教育,他们的学术思想受西方史学界各种学派的影响较深.本文有助于了解非洲史学研究的动向.摘译如下.文内小标题是译者加的.  相似文献   

18.
戴维·佩珀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其他绿色分子展开红色批判,来建构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图谱的.首先,佩珀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出发,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剖析后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产生的关键;其次,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拯救危机、实现社会变革必须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走激进变革的道路;最后,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诉求出发,强调社会公正是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略论邓拓的史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邓拓的史料观李乔邓拓是个通才,是个博学家。史学研究是他博学的一个方面。学人圈子里曾有一种半开玩笑的说法,称邓拓是“半个史学家”。对这“半个”二字,我一向耿耿于怀,觉得是一种对邓拓的史学研究估计不足的说法。清代史学评论家章学诚说:“千古多文人而少良...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方法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影响颇大的一个学派,在美国政治学界尤有市场。一般系统理论的倡导者、曾出任过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的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说:“‘系统分析’的标签被用于许多分析方式,如博奕理论、功能研究、均衡研究。最近10年来,‘系统’思想已变得如此普及,以致那些最靠不住的方法都在它的卵翼下寻求证明。它是本世纪那些震聋发聩的概念之一。”可以说,系统分析是美国政治学中地位显赫的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