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拐卖儿童犯罪不知给多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创伤,一些家庭幸运地找回了孩子,一些家庭仍在苦苦追寻中忍受着漫长的煎熬.无论是怎样,失去孩子的痛楚都将长期铭刻在内心深处.为牟取暴利,犯罪分子竟然丧心病狂,盗拐不成居然公开抢劫,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贵阳、安顺两地先后有60多名儿童神秘失踪.……  相似文献   

2.
亦夫 《快乐青春》2011,(1):27-27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贩子,拐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小女孩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哭泣,而是一直叫着人贩子叔叔,并且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说:“叔叔,我最爱吃这种糖了,您的孩子也喜欢吃糖吗?叔叔,给您吃,好甜的!”  相似文献   

3.
不许说谎     
沙元 《家庭科技》2006,(10):5-5
许妍下岗了,她与6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像别的孩子那样,上重点学校的培优班,她瞒着儿子在外面一下揽了好几户家政服务。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就把衣服什么的带回家洗,骗儿子说是在帮一个阿姨的忙。儿子很懂事,多次要帮她洗,都被她拒绝了。  相似文献   

4.
儿子刚上初一时,对女孩子表现出一种特别的逆反心理。 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在开一瓶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就是这酒的名字。""怎么,她喜欢喝酒?"我不解地问。儿子笑道:"不是。她特别喜欢和男同学一起玩儿,一开始男同学背后叫她‘花蝴蝶',后来还是我想出来‘见男春'这个外号的。"  相似文献   

5.
心怡 《家庭科技》2013,(3):20-21
现代生活中,成年人都很忙,在参加有质量又能让孩子长见识的聚会时,家长应带上孩子。在儿子的成长中,我和先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和"谈笑有鸿儒"的人聚会时,一定要带上儿子。在儿子上小学前,我们就已带着他参加了不少聚谈,所以他的视野比同年纪的孩子要开阔得多。上学后,学校的作业很多,儿子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聚会聊天。我和先生都认为不能放弃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隐地 《家庭科技》2011,(3):11-11
在一个同学孩子的婚礼上,对面有位女士和我打招呼,拿起酒杯敬酒,并问我:"你还记得我吗?"我连忙拿起酒杯站起来回敬,"记得记得。"等我坐下,旁边同学问道:"那是谁?"我立刻脸露尴尬,"只是眼熟,但我记不起她的名字了。""那你怎么说记得记得?""一桌陌生人都看着我,如果我说不记得,不是会弄得她很窘吗?"  相似文献   

7.
畸恋     
燕玲 《家庭科技》2008,(1):42-43
这是一个伤心女士叙述的故事。 5年前,年近四十的牟丽红下岗了。当时她刚和前夫离婚,虽然得到住房和一些存款.但两个孩子跟着她生活.女儿读高中.儿子上小学.这让她感到经济压力很大。她打过工,开过店.最后和妹妹一起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日子才慢慢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8.
郭梅 《家庭科技》2013,(12):17-18
最近,我的一个闺密简直快变成祥林嫂了,几乎天天给我打几个小时的电话,说她儿子这不听话,那没做好,她简直要崩溃了.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打断她说:“我还有稿子要赶,你能否简明扼要一点?另外,你儿子真的像你说的那样糟糕吗?他刚刚进入青春期,你能否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青春期儿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9.
案例"我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了,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学校在外地,我们很不放心。"一位母亲跟心理医生说。"您不放心什么?还有什么让您担心的事情吗?"医生问。那位母亲沉吟片刻后说:"我最担心她谈恋爱。她就要一个人去外地上大学了,现在好多年轻人一谈恋爱就住在一起。要是不成,女孩子不就被白占便宜了吗?""看得出来,您是一位细心的母亲。您女儿对谈恋爱是什么态度?""她表示不会谈恋爱,但谁知道呢?她拍毕业照时,还和几个男生单独合影呢。  相似文献   

10.
一位母亲为她23岁的儿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教育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了?”母亲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1.
先生下班回家,一眼瞥见的是儿子。"你妈呢?"先生诧异地问。"老妈出去了。"我在书房里屏住笑,听儿子逗他爸。"你妈去哪儿啦?吃过饭了?什么时候回来?"先生换着鞋,一迭声地问。一种特别宜人的温馨涌上我的心头,弥漫全身。  相似文献   

12.
陈慧 《家庭科技》2010,(12):11-12
小梅打算今年"落实"一个宝宝。于是,夫妻俩打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谁知,在孕前检查中,小梅被查出好几种阴道病菌。她郁闷极了:为让宝宝能够安全"着陆",从一个多月前起,她已经很尽心尽力、天天用洗液为宝宝清洗"跑道"了,为什么还会出"故障"呢?  相似文献   

13.
孙燕 《家庭科技》2013,(7):23-23
不知不觉中,儿子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有这样的体会:要达到让孩子学习的目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关键是要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儿子是玩扑克长大的,这源于我偶然发现扑克牌是学习数学的极好工具。一开始是认学数字,接  相似文献   

14.
晚上挤出时间运动,在小区公园里的双杠上练倒钩。有几个小孩叽叽喳喳跑过来,其中一个胖胖的短发女孩,很直接地冲我说:"能不能借一下?""什么意思?让你玩一下双杠?"我不确定她要"借"什么,实际上我只占了双杠1/5的地方,她要玩,还可以啊。"嗯,我们想玩双杠。你能不能让一下?"她细声细气,但面不改色地确认。  相似文献   

15.
游戏诱导 玩瘾转向 沈女士的儿子今年上高一,小学时就非常迷恋电脑游戏,经常半夜起来偷偷玩,她曾为此苦恼过。后来,她发现围堵不是好办法,就和孩子做起了朋友,经常一起谈论游戏。渐渐地,她也废寝忘食地“迷恋”起游戏来。该做晚饭时,她让儿子自己泡面,这使孩子对游戏有了厌恶情绪。甚至最后,她比儿子玩得还棒。儿子很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寓■于戏:小翠以谈狐说鬼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矛盾、揭露社会黑暗,是《聊斋志异》的一个显著特色。《小翠》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狐仙。小说在交待王侍御儿时无意中庇护过一只避雷霆之击的狐狸后,就展开了狐女小翠被狐母送上门去作王侍御的儿媳以。“报(?)恩”的曲折故事。小翠是狐狸变来的。她被送上门,人们不知她从何而来,后来她负气而去,也不知她去向何方.在王侍御和王给谏的明争暗斗过程中,小翠多次运筹帷幄,巧加安排,是人们所料想不到的。王侍御的儿子元丰又呆又傻,小翠却治好了他的痴病,这就更神了。可是,在日  相似文献   

17.
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相似文献   

18.
[案例] 刘妈妈最近日夜操心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宝贝儿子,吃不下,睡不安,总是有诸多的放心不下:一方面怕孩子临考前生病,营养跟不上,只要听说哪种保健品好,就千方百计给儿子买来,用她的话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平时舍不得花,但只要花在儿子身上我就舍得”;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复习不全面,到处打探消息,收集考题,惟恐遗漏……但却发现吃力不讨好,儿子总是嫌她唠叨,刘妈妈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9.
那个午后,27岁的尼拉遇到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两个儿子所在小学的校长对她说:“你的两个儿子反应很迟钝,我们只好把他们编人与他们能力相仿的阅读小组去了。”她知道校长话中的含义,被编入阅读小组的学生,通常就是被人们称为低能儿的孩子。顿时,儿时的记忆像一阵冷风从岁月深处吹来。  相似文献   

20.
一碗馄饨     
那天,她又跟妈妈顶嘴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漫无目的地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望着那香喷喷热腾腾的馄饨,这才感觉肚子饿了。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儿,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