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米林珞巴族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珞巴族与藏族及其他民族密切交流的结果。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这种文化变迁,采用文化功能和变迁的理论客观描述珞巴族文化变迁现状,勾勒珞、藏文化涵化的过程,同时提出珞巴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适应机制,探讨在保存珞巴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促进珞巴族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门巴、珞巴族是我国2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门巴、珞巴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诸多困难,是西藏乃至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家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门巴、珞巴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和西藏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门巴、珞巴族的发展,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门巴、珞巴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门珞人民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门巴族、珞巴族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巴族和珞巴族是居住在我国西藏东南部的两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原因。门巴族和珞巴族的情况长期以来外界鲜为人知。我国民族学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在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和藏门珞民族关系的考察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从博嘎尔民间传说看珞巴族的起源和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珞巴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主要居住在洛渝地区。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珞巴族自称“博嘎尔”、“涅崩”、“邦波”、“塔金”等等。 珞巴族经历漫长的原始社会,不久前,还停留在氏族公社解体、奴隶制早期的社会发展阶段。 珞巴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珞巴族人民世世代代以神话、歌谣、传说、故事等形式,传颂自己祖先开拓祖国西南边疆的英雄业绩,传说本民族的古老历史。搜集、记录  相似文献   

5.
一、珞巴族民间文学反映的历史时代二、珞巴族民间文学反映的原始观念三、珞巴族民间文学的样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报刊文摘     
珞巴族神话与生殖崇拜 我院于乃昌在《民间文学论坛》1991年第5期上著文,对珞巴族神话与生殖崇拜作了论证。他认为珞巴族神话极丰富,其内容大致包括:开天辟地神话、万物起源神话、人类诞生神话和祖先——英雄神话等各方面,构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神话大观。珞巴族神话,其核心主题即“生殖”,生命力的自我表现和对生殖的崇拜  相似文献   

7.
珞巴族的丧葬与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珞巴族,居住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的珞渝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珞巴族社会发展缓慢,直至民主改革前,珞巴族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发展阶段。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原始的生产方式,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反映观念形态之一的丧葬与禁忌表现出了自己的特征。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并参阅有关资料,试对珞巴族的丧葬与禁忌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珞巴族传统居住习俗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珞巴族传统居住习俗主要体现在居室建筑、居室装饰、起居礼仪与禁忌等方面。传统的长屋(房)、男女公房、干栏式建筑、地居式住宅以及装饰习俗,有着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随着珞巴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其居住习俗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从神话传说与珞巴族早期居住习俗、房屋的类别与特点、居室陈设与装饰、起居礼俗与禁忌以及居住习俗的变化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西藏入中国版图始自公元初——兼论藏族珞巴族族源常征言西藏地区开拓史,不能不言藏族和珞巴族。因为珞巴族祖先曾在其地首建附国,继而藏族祖先又建吐蕃国。“吐蕃”一名盛于唐宋,《元史》书作“土蕃”;蕃读be,近代史家也音书曰“图伯特”。该族兴于日喀则区之年楚...  相似文献   

10.
10月29日,我院《珞巴族文学史》编写组,在主编于乃昌副教授主持下,邀请我院 民研所和语文系从事民族学、藏学、汉族文学史和文章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彭英全、文国 根、张天锁、申新泰、吴逢箴、胡秉之、程福宁等七位副教授座谈,就《珞巴族文学 史》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体系和体例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着重讨论了原始文学的 性质及其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同时建议,从珞巴族原始社会形态实际出发,通过这部文 学史的撰写,从理论上总结原始文学的发生、发展、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郭炳洁 《兰州学刊》2008,(1):130-133
西汉前期的世风呈现出浓郁的世俗化特点。形成此世风的主要原因有:汉初土地制度造就的小农经济,为人们世俗化追求提供了物质基础;黄老思想是世风世俗化的内在精神动力;命运与现实利益的不确定性,是人们世俗化追求的直接原因;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社会成员沉湎于对世俗生活地追求。  相似文献   

12.
明嘉靖万历时浙江绍兴府余姚地区的社会风俗变化很大,并深刻影响到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观念。嘉靖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人们不再安分守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由于科举人才辈出,引人注目。地方志从批判的角度记载风俗奢靡,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造成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客家文化在特殊的迁徙过程和艰难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活动中,继承了中华先祖不畏艰难的开拓传统。客家文化的创造主体以平民为主,其世俗性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的世俗性、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以及围绕物质生产的世俗文化中。客家制度文化、耕读文化、民间化教育以及积极参与爱国斗争的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客家文化寓于世俗性之中的文化超越性。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社会管理中官民的“自域”与“共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日根 《文史哲》2006,(4):87-94
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管理相对呈现出有序状态,一方面官方和民间各自积极致力于自我领域(“自域”)内的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二者又都积极谋求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会领域(“共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尽管官民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但因为“自域”和“共域”内都存在克服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如民助官治,或民纠官弊,或官易民俗,导民向善,故在一定时期以及一些地区能够形成官民协调共治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王红阳  朱金瑞 《理论界》2013,(11):107-110
社会风气是指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的习尚、风貌,为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以及时尚等要素的总和,对人们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不仅认识到改造社会风气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上采取禁鸦片、禁赌博、放足、剪辫、弃繁缛礼节及刑讯逼供等措施,力图尽快奠定资产阶级执政的社会文化根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社会风气改革运动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人权为基本理念,以法制为保障,以西方为蓝本、吸收中国传统风俗中的精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宣传发动不够深入、持久性差等不足,这决定了这场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获得成功.对南京临时政府的社会风气净化运动的得失进行分析,对当前的社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14,(3):30-33,74
旧时包头,因为社会构成极为复杂,所以其社会语言也非常丰富,许多行业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及生存的必要,几乎都有自己的隐语行话。作为一种语言形态,隐语行话具有交流的属性,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有开放的一面,日久天长,自然有一些词语就进入了方言系统,成为地方方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搜集和整理这些已经过时和即将消失的语言,对于研究和了解“走西口”以来包头各行各业发展的历史,以及如实反映当时的风俗民情、社会风貌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带有极强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一种间接的言语表达形式,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言语手段。对委婉语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和表达方式做一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风格,对于提高自身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概说春节民俗的兴起 ,这一传统民俗的基本特色 ;春节民俗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发生变化 ,它不断吸收体现时代色彩的现代文化 ;春节民俗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优秀的传统“民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地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表现形式,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服饰特征与地域民俗风情,是北方少数民族强调修德、追求完美、提倡宽容、崇尚和谐统一等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