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绿色食品品牌最多的省份,不仅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的先天优势,还通过后天的发展具备了科技及管理体系上的比较优势。但绿色食品产业仍存在着规模小、品种结构单一、市场混乱无序、认证工作不完善等一些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原料基地建设,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解决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整合品牌,逐步实现绿色食品生产的规模化。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炜 《学术交流》2004,(11):89-91
绿色食品产业具备发展集群的条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应正确认识政府在集群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正确认识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来源;通过加快发展生产企业集群、流通企业集群、品牌整合和企业自主创新,从而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绿色食品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黑龙江省应成为绿色食品的主要供应者,为此,要树立绿色食品生产与消费的新观念;要培育龙头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上市公司,以带动绿色基地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认证体系;要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要持续地拓展绿色食品的国际市场,拉长绿色食品的产业链条,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超常发展创造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农业资源和环境严重破坏.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我国的农业资源和环境将难以为继,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而作为符合循环农业发展方式的绿色食品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家应该进一步调整绿色食品产业结构,规范绿色食品市场,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化升级,使之成为拉动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引擎,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与转变增长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和企业的增长方式有很大关系,有什么样的产业和企业的增长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绿色食品产业是农业的延伸,与国外的有机食品产业一样,同属一种很有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及时抓住产业增长机遇期,研究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增长所处阶段、表现特征、存在问题,对于引导绿色食品产业向集约型方式增长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平 《学术交流》2003,(12):76-78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但对绿色食品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还很薄弱;社会诚信环境不够理想;对绿色食品的监督管理还需完善;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还不很高。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对进一步加快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继续保持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与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红  孙璐 《学术交流》2006,(6):115-118
产业集群对集群内企业在竞争力提升上有重要作用。哈尔滨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具有大企业集团集中、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多的优势,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和信誉优势。通过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必将提高产品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杰 《学术交流》2005,(1):95-98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更不能缺少社会资源潜力的开发利用。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应立足资源禀赋,采取以下战略措施: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应消费需求,加快绿色食品市场营销力度;健全和完善绿色食品技术支撑体系;挖掘资源潜力,降低绿色食品生产成本;推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国际化制度体系的建立;加快绿色食品科研成果转化步伐等。  相似文献   

9.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学术交流》2007,(12):109-111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集群化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方向。绿色食品发展较好的地区,如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面临着产品低端锁定、价值链低端锁定和竞争优势自然资源锁定等问题,可通过政策创新解决这些问题。产业集群的创新,包括主体、相关的产前、产后及支持性产业之间关系创新,使集群内部各环节协调发展,保持其综合竞争力上升。这是发展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杨蓓 《学术交流》2006,(6):112-1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的主要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绿色农业正向着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的问题是: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总量,但产出效益却没有与之同步。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企业规模还不大,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市场意识不够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树立科技意识,在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中实施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1.
做市商制度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市商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场外证券市场的交易方法。它在促进证券市场流动性 ,维护证券价格稳定 ,提高市场透明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于 2 0 0 1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双边报价”制度 ,但其与真正的做市商制度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促进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On the basis of data from the 2008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job mobility patterns of members of society in a segmented labor market. The structure of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is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the power of different labor sectors to distribute social resources, leading to further differences in their power of “attraction” or “repulsion” that influence people’s organizational mobility. These forces are strongest in the primary labor market, lessen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workers will leave their jobs and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of cross-sector mobility.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changes in the power to allocate social resources have entailed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changes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in organizational mobility. Our examination of changing modes of organizational mobility reveals that the structure of urban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has changed from being mainly systemic at the outse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current coexistence of systemic segment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3.
曾迪洋 《社会》2016,36(5):131-154
以往关于中国市场转型的研究通常关注转型的过程及其后果,却较少注意人们的主观意愿。在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对市场转型的态度是其选择和行动的基础,这将会影响城镇化与市场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城镇化与劳动力移民”调查数据发现,与本地居民相比,流动人口表现出更强烈的市场转型偏好,且这种偏好倾向随世代推移呈现增强趋势。研究还发现,“城城”流动人口比城乡流动人口更支持市场转型,流动人口内部存在显著分化。本文认为,结构性因素与认知性因素是市场转型偏好分化的重要原因。城镇内部的二元隔离是流动人口无法充分获得市场化红利的根本原因,唯有改变这一状况,才能消解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在态度上的隔膜。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市场结构是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乳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进入壁垒低;深层次原因是市场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低下。因此,从优化市场结构入手,发展大企业集团对规范企业行为和提高市场绩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因分析,文章提出任何一个国家必须根据本国特定的可能性空间来选择市场经济模式的观点。由此提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模式选择上的对策建议一是中国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体制特征,包括主体结构特征、制度结构特征、组织结构特征、政府职能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特征。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应具有的特点,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形成全国统一的、健全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在所有制结构和产品分配上体现社会主义特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市场转型理论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怡 《社会》2005,7(1):43-66
市场转型理论并没有直接言说社会整合议题,它的主题是社会与 分层。其主要的观点是,从计划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将同时 出现产权私有化、精英权力转移和利益群体重组。因而环绕它的争论 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谁占有产权?谁控制管理?谁获得较多报酬?对 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涉及整合机制的变动问题,可以概括地说是产权 关系的整合、权力支配关系的整合和利益群体的整合(以下简称产权整 合、权力整合和利益整合)。我将着重评述关于产权整合和权力整合的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中的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竞 《学术交流》2001,(1):130-132
市场经济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它内蕴着深刻的文化前提和条件,预示着一种文化的创新.因为经济腾飞须有文化前提,文化繁荣须靠经济动力.市场经济中的文化具有三方面共同特点1.公平竞争观念;2.民主法制观念;3.创新开拓意识.市场经济不仅是新文化生长的基础,而且它本身就是新文化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买方市场的形成,导致了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甚至产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可以选择过细服务、细分市场、快速反应和技术垄断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欢华 《社会》2007,27(6):54-54
市场转型研究通常包括四类问题: 各种资本(特别是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 ) 的回报率变化、倪志伟之“市场转型理论”的普适性问题、产权结构变化以及转型的最终结局。本文试图厘清上述诸问题研究的基本发展脉络,并着重阐述它们间理论上的关联。在制度转型研究中,凡研究当今中国和东欧市场转型的人员应当注重分析国家在大规模制度变迁中所起的中心作用,并意识到所谓的制度变迁,不仅包括正式制度的改变,也包括非正式限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透视市场经济中的非信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宝江 《学术交流》2004,25(2):34-37
信用危机愈演愈烈,非信用现象腐蚀经济链条,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非信用关系的产生不但有观念、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应转变信用观念,建立对社会集团、企业及个人等的信用评级机构,并加快信用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