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与否,关系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执掌好国家政权所必须团结和依靠的力量。它的实质是民众对政党执政的认同、拥护和支持。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指执政党由于执掌国家政权从而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整个社会生活中处于合法的核心位置和中枢地位。两者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互动的关系。执政基础是执政地位的前提和保障。执政基础不稳固,…  相似文献   

2.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没有党的依法执政,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正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点,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于党的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断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改革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稳定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地方党委是一个地方的领导核心,既是执政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又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者,加强地方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一方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要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出,党中央已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任务来加强,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级党委是党的组织结构中的重要骨干部分。加强县级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地方经济,造福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新建 《决策探索》2009,(14):78-79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力和战斗力所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村级党支部是组织开展村务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工作得力不得力,直接关系到党的基层执政基础牢不牢。因此,全面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意义重大,它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等内容.领导班子建设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关系到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围绕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需要,是完成党在新世纪历史使命的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我们党必须深入探索党执政的规律。积极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执政党必须理顺与国家机关、各社会团体、各民主党派和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要把党的领导化成法律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执政的组织体系,不断加强和巩固自身的组织基础;必须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新论断。贯彻这一思想,就要不断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4.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为人民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发展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叶福林 《决策探索》2011,(20):30-3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既是我们党继承以往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优良传统作风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党当前坚持以人为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新要求。领导干部如何践行“三问”于民,能否真诚倾听民声,真实反映民意,真心汇集民智,真正凝聚民心,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北 《决策探索》2004,(11):4-5,27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转变。《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认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8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而党也从前28年的革命党变为现已执政55年的执政党,面对已变化了的社会现状和不同历史时期,党所承担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也大为不同,所以,党的执政理念必须转变。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一项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客观要求的重大战略,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重大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充分表明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断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是第一执政能力,是最大的执政能力,而脱离群众则是最大的危险。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苏北 《咨询与决策》2004,(12):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如此高度,并系统性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体系,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认真学习全会公报和《决定》,觉得有十大新内涵值得解读。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成功执政的根本保证,党群关系是检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指标,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