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精神疾病比较特殊的一点在于:治疗期短但康复期长。这意味着患者离开医疗系统之后,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阶段恢复各项功能、重新融入社会。笔者认为,对于离开了医院“庇护”的精神康复病人来说,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排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康复进程。而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旨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恢复、发展其自身功能的科学的助人者,其拥有的资源整合者、教育倡导者等多重角色可以帮助精神病患康复群体实现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推进,老年人养老方式亟待发生变革,拥有专业助人理念、知识与技巧的社会工作者正在以不同方式介入到养老事业领域,社工介入的必要性已在实践中得以证实,但社工介入老年服务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6.
7.
笔者于2012年4月到广东省佛山市某医院社工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当时,卫生系统和医院共同出资向笔者所在的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机构共派驻5名专职社工进驻该院社工部提供专业服务。社工在为期3个月的需求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患和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设计了服务项目,其中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服务项目旨在建立乳腺癌病患的同辈支持网络,助力乳腺癌病患实现身、心、社、灵的全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社工机构建立与发展模式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谐社会已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和社会普遍共识。社会建设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作为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管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工作擅长运用专门的方法与技巧为服务对象(案主与服务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其需求,正好契合了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价值理念、伦理与技巧,为精神疾患康复者的心理疏导、价值观与社会网络的重建、社会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不同于单纯医院治疗的服务新模式.然而,在现实的服务过程中,由于情境的复杂性、问题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工作者价值判断和伦理决定的差异性等原因,介入精神疾患康复者的服务难以回避各种伦理困境,这给服务目标的实现和社工社会价值的发挥造成了困扰.本文意在梳理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疾患康复者过程中面临的具有代表性的伦理困境,并试图寻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工介入老年群体的必要性
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和谐推进需要社工介入。随着社会的变革,家庭的养老功能随之降低,家庭养老模式不得不转向机构养老。当大量老年公寓出现时,老人的入住意愿与入住条件则成了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围闭门”风波乍起JS街是广州市越秀区的老城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第一代建筑工人的聚居地。 相似文献
12.
社工一词在新闻报道和百姓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日益提高,社区里有了社工,学校里有了社工,工厂里也有了社工……这里的社工是指社会工作者,它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助人活动的职业工作者.但是,在我们身边还有另外一群人也被称为社工,例如2012年5月19日北京晚报发表的一篇名为《北京市公开招考社工,633个岗位吸引3万余名考生》的报道,文章中的社工其实说的是社区工作者.这两支同样被称为社工的队伍被混淆在一起,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现向。同时,在中国每年40多万个家庭解体事件中,约有1/4源于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仅仅依靠夫妻调适往往很难解决,在一个系统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下,让社区社工来协助受暴妇女的救助,在我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频繁发生的医疗纠纷,不仅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之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认真分析和解决医疗纠纷,已不仅仅是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者关注的主题,各职能部门的信访办也早已非常重视该课题。然而各级信访办在充分发挥其群众关系、干群关系、医患关系的“桥梁”作用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民工“返乡潮”既给乡村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需要我们的基层社区工作者更新观念,多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服好务。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现向。同时。在中国每年40多万个家庭解体事件中。约有1/4源于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仅仅依靠夫妻调适往往很难解决,在一个系统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下,让社区社工来协助受暴妇女的救助。在我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每年对“两会”的关注热点也有所变化。2012年,社会管理成为热点,而在今年社会治理接棒社会管理,成为人们继续讨论的焦点。无论提社会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绕不开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话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呼吁,让人们对社会工作和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又增添了更多信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