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摸清JZ学院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认知度、激励因素以及各系开展志愿服务的具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认知度较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出发点较为理性且体现了较高的价值追求,但志愿服务的开展也存在服务对象单一、服务范围单一、服务形式单一,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形式主义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应从志愿者招募-培训-评估机制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项目化与基地化建设、学校相关配套机制建设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时代,高校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弘扬、传承志愿精神是要关注的课题。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有助于了解当前高校志愿精神培育和弘扬情况。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要重视发挥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机制,创新培养和弘扬志愿精神的载体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者的专业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金色年华》2014,(12):60-61
在世界各地,只要有大型活动,就必然有志愿者。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这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相似文献   

4.
外来务工青年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与推动志愿服务的"全民化"是一种互构的关系,也是他们去标签化,重构身份系统的现代性行为表达。志愿力作为研究的概念工具,剖析了志愿力的三个维度,即意愿、能力和可为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务工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意识、能力和可为性对于志愿服务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要从志愿服务意识的唤醒、能力的提升和便利性增强三个方面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性,减少新的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对L大学2—4年级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高校在校生对志愿精神理解不到位,参与度不高,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严重影响地方高校在校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为壮大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队伍,必须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并鼓励他们参与志愿活动;加强宣传,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大学生志愿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援助;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蓬江区民政局协同区义工联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志愿服务科学发展,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12,(18):16-17
北京市东城区的社区志愿服务始于1990年。20多年来,东城区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以建设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为依托,以打造有品牌、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以建l立职责清、规则明、规范健全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实施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力推行社区志愿者网上招募、注册、“时间储蓄”等制度,探索社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组织网络健全、注册志愿者充足、服务项目齐全、激励措施到位、运行机制完善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在我国已经被普遍接受并推崇,总量6000多万的志愿者也成为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服务提供着重要的人力资源。在当前中国志愿服务繁荣发展之际,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志愿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成为摆在社会和志愿服务各相关部门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志愿服务事业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志愿者权益和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保障、志愿组织开展活动的无序状态等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亟待通过法律加以规范和指导。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已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我最近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论坛,或者到基层调查研究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说法,“现在不缺志愿者,就是缺乏志愿者领袖”,“现在不缺普通志愿者,就是缺乏专业志愿者”。的确,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和汶川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广泛宣传,使这一崇高事业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人人想参加志愿服务,人人想参加志愿组织。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量单凭热情参加的群众由于缺乏组织管理者的有效引导和协调,不久就陷入困惑,出现怨言,甚至引发了志愿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因此,发掘和培养好的志愿者领袖,成为当前志愿事业顺利发展、志愿组织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高校通过志愿服务践行实践育人、服务育人。高校通过加强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搭建平台,打造志愿服务项目;贯彻"学习—服务—创新"理念,建设规范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培育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形成社会合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2010年,《中国社会工作》将以下旬刊《中国社会工作·志愿者》,全景报道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弘扬公益志愿精神,促进专业化进程,并推动相关领域制度建设。主要栏目有:权威论坛,传达政府、学界、业务指导部门关于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导向、新观点;研究探索,刊发志愿服务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实务研究和调查研究文章;社工实务,刊登社会工作各服务领域的案例故事、实务技巧、项目纪实等;地方工作,推介各地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公益·志愿,记录民间公益组织发展、慈善公益事件、慈善公益人物、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总体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对志愿服务的水平、方向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北京市青年志愿者调查发现,在当前的青年志愿服务中,存在着志愿服务的精神理解不深刻、志愿服务的实践缺少规范化和持久性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强志愿精神宣传、增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强化对服务过程的管理、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探讨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青年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导刊》2009,(9):19-20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有活力的志愿组织.它是在地方青年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它的青年志愿活动也走在了前面。  相似文献   

15.
社区健康志愿服务具有健康与志愿服务资源优势叠加的效应。然而社区健康志愿服务面临互联网时代的挑战、需求评估不足、供需偏差等现实困境。要想走出困境,可以从健康需求评估入手,搭建"社区+"服务联动平台,统筹健康志愿服务供给资源,完善社区健康志愿服务的精准化管理制度,构建"社区+差异化"的健康志愿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和谐发展内在要求的契合性入手,探究了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双重关系,分析了志愿服务在促进青年与社会共同发展中的双向功能,并对和谐社会视阈下如何深化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多数地区的志愿服务普遍存在相同的问题,即公民志愿服务意识不强,志愿服务行动突击、零散,志愿服务行政化倾向较重,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志愿服务激励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都是阻碍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建设、制约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化解和突破这些问题,浙江嘉兴平湖市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四项机制,推动了全市志愿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多属于临时或短期的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入及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保证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志愿服务和学校层面因素对大学生长期参与志愿服务产生着不同影响,通过社会工作视角分析发现,健全志愿者选拔与培训体系、导入社工价值理念、建立监督评估激励机制、创建社工义工联动机制等是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失灵问题难以避免。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的类型为志愿服务错位、缺位、形式化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功利化倾向显著且流失率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志愿服务提供者及需求者误解了"志愿"的本质、志愿组织自主性不足、宏观管理机制不完善、志愿管理制度无效、志愿者流转机制不通畅等。因此,要对高校党委、各级团组织、NGO志愿中介组织、大学生志愿组织等志愿服务的关联主体进行明确定位、合理分工,在志愿立法,建立全国性的志愿者人才流通管理系统,完善志愿管理体系,保证充足的经费供给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构建起矫正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机制。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的实施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社会化、生活化、持续化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总理提出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志愿服务岗位化、社会工作项目化、社志合作常态化”成为我国志愿事业持续发展和服务社会人群的新形态。民政部发布《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启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也标志着国家推进志愿服务的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