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撤出农村金融市场,这与农村金融资源分布先天失衡共同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资源分布近乎空白有关,而分布空白又滋生了高利贷的繁衍。文章通过对高利贷概念的重新界定和其对包括经济效益及福利效益的社会效益进行数理论证,发现高利贷对社会效益的提高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同时又通过分析现有金融机构在信息不对称和合同执行成本较高的农村运行失效的缘由,提出将部分初具规模、组织机构完善的高利贷组织改建成乡镇金融机构的模式,以弥补农村金融资源分布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高利贷问题是农村金融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从研究农户意愿的角度入手,希望从总体上把握农户对高利贷的真实态度和意愿,从而了解高利贷在农村的需求状况。根据调查和计量检验发现,调查地区大多数农户对高利贷持肯定态度,认为高利贷有存在的必要,并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会选择借高利贷。调查同时发现,有没有借过高利贷对农户是否会选择借高利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析贵州省农村高利贷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农村高利贷现象作为民间借贷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存在和发展必然对农村形成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加大对农村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才能使农民自觉抵制高利贷。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年利率不得超过 2 0 %的法令 ,但这一法令仅在个别地区有些微作用 ,总体来说始终处于“表达”层面 ,而无“实践”意义 ,乡村借贷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着传统惯行而非国家法律的支配 ,高利贷横行的格局一直未曾根本改变。也就是说 ,在离开高利贷农村社会经济就无法运转的历史条件下 ,仅靠一纸行政命令是不可能消灭高利贷的 ,在现代农村金融建立和健全以前 ,高利贷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甚至与现代农村金融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5.
从建国后到“文革”前夕,农村高利贷现象屡禁不止。为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规范正常的金融秩序。中国共产党综合运用经济替代、政治教育、行政取缔等手段对其进行了打击。但从治理的效果看,并不理想。系统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此时期对农村高利贷活动治理的历史经验,对规范当今农村金融秩序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判别与评价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二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源的均衡。从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实证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低于全国金融市场的效率水平,主要由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低下、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低下和农村金融市场的“高风险低效益”等因素所导致。因此,建议: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创新金融工具,聚集农村金融需求;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制度,降低金融风险;改革金融定价和补贴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华东一个村庄32年(1980—2011年)的福利供给体系进行微观分析,发现了村庄福利供给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和农村集体福利缺位的情况下,土地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福利供给,而宗族福利功能的逐渐恢复和市场功能的渐渐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福利替代;改革深化时期,村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福利供给的雏形,国家强化对农村福利供给的责任,市民组织和新型集体等制度安排也提供了福利补充。因此,新时期我国农村福利供给体系的重构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社区复杂的现实,在政策上引导正式福利资源和非正式福利资源有效结合,构建包括政府、传统的社会支持体系(如寺庙、家族和地方性力量等)、市场力量以及市民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多元化农村福利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市场是全国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较发达的城镇金融相比,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支农支小的服务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新要求。本文从农村金融机构布局的角度出发,利用金融机构许可证数据和4.1万个乡镇街道进行匹配,精确识别了农村金融机构位置信息,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密度、多样性、均等化程度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布局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农村金融机构布局、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福利为企业于工资之外,一种发给员工的间接报酬,它是企业薪酬之有机组成成分。企业福利制度之设计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我国企业福利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弹性福利对企业福利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苏为例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势力对农村金融市场效率损失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价格,且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势力越强,贷款价格上浮比例越大,但始终低于政策规定的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对农村金融市场效率损失的影响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农村信用社市场势力密切相关;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水平和营运能力有利于降低农村金融市场效率损失。基于此,在实现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效率,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增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性;金融机构必须提高定价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