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晓华是辽宁省朝阳市的民委主任,是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蒙古族女干部。多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民族地区,为党的民族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党和人民也给了她很多的荣誉:两次被推选为党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十五”大;两次被评为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三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民族地区百名杰出青年”。1989年至1994年,鲍晓华在朝阳县乌兰河硕蒙古族乡任乡长、书记期间,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实事。1990年,她主持建立育种基地,将优良种子销往美国,使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从179元增加…  相似文献   

2.
我是个浪漫而又个性十足的西宁女孩,1998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顺利通过托福考试,被德国柏林大学录取。初到德国我便发现,这里的物价很贵。一棵半斤左右的生菜,价格竟然是3.5马克(1马克相当于4元人民币);六七棵比我的小指头还细的小葱捆在一起卖3马克,平均一棵小葱价值人民币约2元钱!一次我在商场里看上了一件漂亮的米黄色风衣,一看价格差点没把我吓个跟头:2000马克,也就是整整8000元人民币!物价既贵,生活压力自然大,所以在德国生存相当艰难,一些留学德国的女孩选择了走“捷径”。我认识的一位俄罗斯姑娘,就“傍”上了一位50多岁的富商。她过…  相似文献   

3.
自的看惯了母亲喝茶。她总说那是她惟一的嗜好,接过我们买来的茶时,她常自责地笑道:怎么我就改不了呢?非要喝这一口! 那时太穷,买不起“茶”,她只喝“茶叶末一。四毛钱一两的花茶末,被我记得清清楚楚。后来有钱了,“茶”却消失,哪怕百元二百元一两的花茶,色浊味谈,沏来一试,满腹生疑。干脆再买来塑料袋装的便宜货,与昂贵的高级花茶各沏一杯,母亲和我喝过后;都觉不出任何高下之别。苦笑以后,母亲饮茶再也不问质地价格;我呢,对花茶全无信任,一天天改向喝绿茶或者──姑且说“粗茶”。 提笔前意识到:以中国之辽阔,人民之…  相似文献   

4.
当赵亚芳以第一名756分的成绩考上中专时,她带着全家所有的积蓄2000元,再加上从信用社贷的4000元款,怀着激动的心情,千里迢迢从云南大理来到实现她求学之梦的湖北省赤壁市长江水利水电学校。然而,在她得知学校的学费、杂费等每年需要七、八千元之后,想着身上好...  相似文献   

5.
她是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知识女性,自称身体里面有着中美友谊的遗传基因。她一生的崇高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中国人并为此矢志不渝地追求着。然而在她的愿望暂不能实现时,她选择了一条成为中国人的捷径:一生不生育自己的孩子,用无私的母爱来换取中国母亲的名分……  相似文献   

6.
彭祖明  向昌荣 《民族论坛》2006,(6):F0003-F0003
拥有28万人口、头顶“特贫县”、“国扶县”两顶帽子的湖南省保靖县,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首破亿元大关,实现1.13亿元,同比增长22%,累计高达5000万元的财政赤字也下降到了1359万元,创造了湖南民族地区贫困县财政建设的一个神话。3年来,保靖县委、县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以工业化总揽全县经济大局,以”自强不息、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的保靖精神,科学决策,顽强拼搏,打了一场漂亮的财政翻身大仗。酉水浩浩荡春潮——热烈祝贺保靖县财政首破亿元大关@彭祖明 @向昌荣  相似文献   

7.
水南关中原回族第一村文/贾光杰拜进军买世光买保国时针倒拨二十年,这里的一个劳动日值两角三分钱,人均年收入不足70元。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今,这里的人均年收入达7100元,人均拥有家庭财产8万元,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用的讲高档...  相似文献   

8.
朝鲜族葡萄专业户金元吉和女儿金春子,承包果树园发了家,1983年纯收人达十万零四千多元,成了名符其实的“十万富翁”。十万元,真是个不小的数目啊!如果把它存到银行,每年利息为六千元,可以坐享清福,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如果把它用在家庭建设上,可以建起一座高级住宅,可买空调、电冰箱,小轿车等等;如果把它分给老金头儿的七个女儿……然而,“富翁”没有这样做,他们父女俩在想什么? 复苏的春机,带来了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去年春天,吉林省柳河县驼腰岭乡高油村实行联产承包  相似文献   

9.
龙寿红同志原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农委的副主任。去年1月,她主动要求到海拔920米、条件极为艰苦的排料乡金龙村当党支部书记。经过认真调研,她很快提出了调整产业的结构、科学种烟的措施,仅用半年就使全村烤烟总收入达到700担、28万元,人均纯收入358元。接着,她又带病找组织,跑项目,争取资金在村里修建了一所有173平方米的新学校。 产业调整了,新学校盖起来了,龙书记却更忙了。她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和文化生活跑资金、找领导,使总造价20万元的13栋住宅楼进入规划建设,使村民听到了调频广播…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们的民族:那就是自强不息;有一种生活,感动着我们,那就是为我们民族的希望付出心血——冯艾一,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以。她的选择,她的生活体验,她的故事,让人们感动。  相似文献   

11.
汪玢玲教授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在中国民俗学史上,以《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一文,第一个起来破了民俗学是资产阶级伪科学的坚冰;《蒲松龄与民间文学》将蒲松龄作为民间文学搜集家、民俗学家来研究;《中国虎文化研究》发现了中华万年虎文化;所主编的《中国民俗文化大观》是篇幅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中国民俗典籍,她以“一文三书”奠定了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出行手册     
气候桂林一带1月份最冷,但气温也在8℃以上。交通从桂林前往阳朔,可在桂林火车站广场右侧乘坐中巴,车费5元;也有直达的游船,费用约180元。小贴士★在阳朔,小店里通常是一支一支的卖烟。★西街有4、5档CD档,基本是卖欧美流行乐,不一定买,可以一张张拆了试听。★值得一提的是,阳朔的餐具卫生做得非常好,就算是街边的大排档用的碗,也是由阳朔消毒中心统一消毒过的,碗边都贴有消毒标签,用过后可以撕毁。住宿住在西街当然是最好的选择,这里有很多旅店,因为老外多的原故,卫生条件都非常好,24小时供热水,价格也低廉。如果想把住也算进特色旅游里面…  相似文献   

13.
弱女铁肩,挑起家庭一座山 时光回溯到二十年前耶个风雪交加的寒冬之夜。在白河东岸的新野县五星乡台庄村的两竟破瓦房里,一位饱受病魔之苦的中年妇女,正一步步走向她人生的终点。昏黄摇曳的煤油灯下,她半睁着浑浊的泪眼,伸出骨瘦如柴的双手,抚摸着女儿满是泪水的面颊,断断续续地说:“雪荣,叫个弟……弟,全靠你……你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带着她无限的牵挂,留下她最后的嘱托,永远地去了。在她的身后,撇下了哭成一片的五个儿女:20岁的大女儿台雪荣,10岁的大儿子台雪城、刚上小学的二儿  相似文献   

14.
新疆籍务工人员在湖北:感受到家的温暖 28岁的买热木汗·依明来自新疆于田县,在武汉务工两年多,买热木汗·依明说:"尽管来到湖北时间不长,但是在这里已经感受到'家的温暖'."她在这里结交了许多朋友,希望能在武汉扎根.  相似文献   

15.
当战士时,他把每月21元的津贴费分为三份:8元钱用于资助红瑶女童,8元钱寄给妹妹作学费,剩下5元钱自己买日用品。提升干部后,他也同样把每月工资分为三份使用。入伍六年,他没有买过一次零食,他没有买过一套便服一双鞋子##D白云,那是个遥远的地方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白云、大浪、滚贝等偏僻山乡,散居着瑶族的一支,这就是红瑶.他们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区,思想观念极为落后,素有“狗不耕田;女不读书”之说。因此,红瑶女童入学率到1988年上半年也仅为3%。为改变这一现状,1988年秋,县里筹集资金,采取每天只收1…  相似文献   

16.
逸名 《民族论坛》2006,(3):57-57
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她都会跟妈妈要点钱。要的名目不一,比如需要买新衣服,需要交房屋按揭,或者需要换个电话什么的,而自己的钱不够了……要的也不多,最多不会超过300块。大多是200块左右。每次也都是在单位当着同事的面给妈妈打电话,带着孩子的那种略略耍赖的口气。电话那端的妈妈,听得出来,也总是会责备她,这么大的人了,还养不了自己,还得靠吗养着,你呀……是每个母亲都会用的那种带着一点责怪更多却是宠爱的口吻。然后,妈妈隔天会把钱给她存在卡上,然后再打电话告诉她。她便喜滋滋地应着。有时候,也听她说,那件需要手洗的白衬衣,得下次带回…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天下民委是一家”。永顺民委以 为,凡到民委办事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尊贵的客人,在接待上要“礼、利、节”步步到位,但是有一条,不搞“三名主义”,即不买名烟、不买名酒、不点名菜。今年来,他们先后接等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学院以及湖北、贵州、重庆、四川等省地客人200余人,始终标准适度。就连日本著名民俗学家岗田宏二先生来永顺,也是用“价廉物美”的席面予以招待。民委一班人始终认为,搞好民族接待工作,不在于“酒足饭饱”,不在于追求“三名主义”,而在于全心全意地帮助客人完成他所担当的工作任务。永顺县民…  相似文献   

18.
解放初期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小撮不甘心死亡的地主武装——三十多名匪徒,将亚贡村团团围住,企图消灭这个山寨中的一支新兴的民兵力量。当时,这个位于云南西北角上的德钦县的寨子里,只有十二名民兵,处境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紧要关头,还带着一般少女气的永忠站了出来,要求突围到解放军那里报信求援。寨子里的人担心她“一个小小的毛丫头”会白白送死,劝她不要去;但她想起解放前奴隶的生活和解放后的  相似文献   

19.
邹高峰 《民族论坛》2012,(17):16-17
<正>"莫老师就是我们的好妈妈!"听到孩子们如此形容她,莫露香心里香香甜甜的。莫露香是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刘家村三小的一名不平凡的女教师。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1980年从师范毕业后就回到本村任教,不离不弃;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她成了这些孩子们的贴心"妈妈"。刘家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人口不多,经济落后,但山清水秀,在外人看来,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莫露香32年如一日扎根这里,并不是眷恋这"世外桃源",而是为了这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大召开期间,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驻地,我访问了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的特级教师莎仁格日勒。她,一位普通的蒙古族妇女,四十五、六岁、脸上总带着恬静、温和的微笑。她对我深情地娓娓而谈,不知怎的,一股亲切、诚挚的感情油然而生,竟使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心中涌起似小学生头次听课的那种激动和幸福。二十多年来,在党的关怀培养下,莎仁格日勒从一个要强的牧区姑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用心血浇铸着祖国的未来,为造就蒙古民族的新一代,为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