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起,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它长期以来就是我国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洋务运动的讨论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今年夏秋之际,我国学术界将在兰州召开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在这次盛会的前夕,我们特选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虞和平同志的这篇文章,以使有兴趣者得以了解去年国内的研究动态,把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持续时间达三十年之久。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但重点是“强兵”,洋务运动就是首先从军事工业搞起,而后推衍到民用工业的。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如整饬海防,建制造局,设厂造船,筹建海军,等等。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经历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这两次反侵略战争,就是对洋务运动“自强”目的的检验。其中,尤以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关系至大,它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最后失败。因此,从甲午战争来考察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失败,应该是洋务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旧的阶级分化和新的阶级出现,而且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怎样看待洋务运动呢?洋务运动究竟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因而是进步运动,还是逆潮流而动,阻碍中国历史的发展,因而是反动运动呢?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呢?浓照马列主义的标准:“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那么,洋务运动是否为近代中国提供了新的东西呢?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就其主要方面作些论析。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之一。它搞了三十五年,占了中国近代史将近一半的时间;它涉及的问题极端重要,关系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这样一个社会向何处去的大事;它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争论问题很是不少。下面根据洋务运动的几个问题,谈点我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请批评指教。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学中源”是洋务派独特的文化观之一。本文对这一文化观的形成及其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向中国近代文化转变过程中必然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文化,它在促进洋务运动的同时,又大大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全国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上,周谷城谈洋务运动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说:中国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洋务运动也是世界现代化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何谓世界现代化运动?就是由某一个国家从发展科学技术开始,  相似文献   

7.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撇开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过份强调政治内容的重要性,缺乏对它们的综合考察,以至于全面否定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认定它只有反动的一面,毫无进步可言。徐泰来同志著《洋务运动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论》)从经济问题考察入手,依据事实对此问题进行了新的开拓。《新论》认为,洋务运动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多种历史进步作  相似文献   

8.
夏东元、刘学照所撰《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一文,在述评洋务运动兴起原因和目的时,提到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日:“洋务运动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它“是中国封建势力勾结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罪恶产物。”一曰:“洋务运动是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运动发生”的,“封建主义衰败和向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向,才是洋务运动产生的基本原因”。它“不是中国封建势力与  相似文献   

9.
<正> 中日甲午战争是决定中、日两国命运,决定东亚历史格局的重要战争,它虽然过去将近一百年了,但其意义和影响值得我们进行讨论,加深认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次对外战争,在此之前,已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中法战争,可说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而中日甲午战争,比以前的历次战争规模更大,损失更重,失败更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随之而来的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虽已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当时正在搞洋务运动,先进有识之士早已看透了洋务运动的弱点,认识到它不能够挽救中国。但对一般人来说,洋务运动造成一种假象,开了工厂,造了铁路,设了轮船、电报,建了海军,办了学校,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挂起了求富求强的招牌,给人一种希望和幻  相似文献   

10.
李毅 《兰州学刊》2008,(Z1):113-115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对中国的近代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将论述洋务运动对军事科技在中国的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把近代中西文化的撞击与合流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天津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僚活动的主要基地,在洋务运动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对中国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企业。过去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大多着重关注天津洋务企业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等等,而专门论述轮船招商局与天津城市关系的文章并不多见。文章拟就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社会环境、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以及对天津城市近代化的影响作粗浅的探析,以求认识轮船招商局在中国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建民 《船山学刊》2002,(3):125-129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日趋加深的时期,是洋务运动从兴起到衰落的时期,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兴起并得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西学在中国开始传播的时期。随着洋务官办、官督商办、商办企业的大量涌现,经济管理思想在这时也十分活跃。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管理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有些什么特点?它对入世后走向全面开放的中国有些什么启发或值得吸取的教训?这是一个既有历史意义又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管理思想是在清政府内…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时期与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人们往往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相对比,藉以分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中日两国发展的道路和历史的命运。这里我仅就当时教育改革的异同点,以及如何培养人才这一侧面来进行探讨,试图说明日本和中国教改的不同结局,并借鉴一些经验教训。一中日两国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教育的改革。洋务派在中国的大地上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洋务教育也开始兴起,它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外交涉和经济活动中,洋务派深感外语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是19世纪肋年代发生的由官僚地主阶级洋务派倡导和主持的一场“求强”、“求富”的改革运动。不管其主持者们的主观愿望和终极目的如何,它实际上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首先,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机器生产的序幕。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1890年张之洞办“湖北枪炮厂”止,洋务派主持兴办了近20家机器军事工业。无论如何不能否认,这些厂家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旧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秩序,而这种“投石击水”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冲击后果更是深远的。其次,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中国第一个近代煤矿、第一个近代钢铁厂、第一个近代织呢厂、第一个近代纺纱厂和织布厂,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到1894年之前,办有官督商办形式的民用企业共22家,从而造就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也在实际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再次,钢铁、轮船、纺织、铁路、电讯等近代生产部门的出现,从性质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结构。英国的殖民剥削造成了印度平原的大片白骨,但另一方面英国的蒸汽机和英国的自由贸易也在印度、“在亚洲造成了一场最大的,老实说也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用这一观点和方法看中国的历史,就不能不承认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真正变革。并不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洋务运动只是延缓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寿命,恰恰相反,先进的生产力被反常地拉入到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内,造出了与之对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就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新的阶级力量,于是乎,发生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于是乎,清朝封建统治在20世纪初寿终正寝,走进历史的坟墓。从形式上来看,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我挽救,实质上它的出现却是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使然。鸦片战争后被打开大门的中国面对的世界经济发展走势,是“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中国封建统治者中的一部分人在这种形势面前已经看到要“师彼(西方)之长,去我之短,今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今之机器、重学、算学、化学、电学,有心人诚当讲求……火轮车、电线之类,当设法第次添设。”加之,50年代以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斗争激化,统治阶级内部满、汉集团在协调和争斗中产生了不同于顽固守旧的“实力派”。它为了“清内患”,对“外洋各种机器”,十分推崇。洋务运动就是在这种国内阶级斗争激化和国际经济运行走势的大背景下发生的。这场洋务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主持者及参与者是一个庞大的集团,其内部大致可以分为领导决策层、参谋鼓动层、组织经营层、科技人才层等四大层面,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侧面参与着、影响着洋务运动。本文拟对此作一透视分析,期求指正。  相似文献   

15.
奕讠斤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主持了 1 860年的北京议和事务 ,签订了《北京条约》;帮助慈禧太后发动了北京政变 ,掌管总理衙门 ;发起并领导了洋务运动。在近代史的研究中 ,奕讠斤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试从奕讠斤的洋务思想和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 ,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略论洋务运动的多边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同各方面的关系很多,本文只谈它与太平天国的关系;它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它与洋务派以及其中某些人物的关系。 为了说明洋务运动的多边关系,得先弄清评价洋务运动的标准。 评价洋务运动的方法,与评价所有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7.
<正> 自1979年召开第1届洋务运动学术讨论会以来,已经过去13个年头了。在这13年中,已连续召开了5届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洋务运动研究在学术会议的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发表了大量的论文,陆续出版了一批专著。我以为洋务运动研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目前,多数学者已得到了一个共识,即不能只从政治的角度去判断洋务运动是一个反动的运动,而应该从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社会变革的角度去肯定它的进步作用。洋务运动在推动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比较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可以认为,洋务运动研究的这一成就,为打破原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体系起到了“突破口”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整个近代史研究的发展。但是,当我们肯定成绩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改良派围绕“要不要学习西方”和“怎样学习西方”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争,论争及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觉醒与社会的进步。此外,洋务派兴办的洋务学堂对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60—90年代,是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时期。在此期间,清政府中的少数当权人物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创办了中国第一批新式军火制造厂、轮船、电报局、煤铁厂、纺织局、以及新式海军,学堂和派遣幼童出洋学习。尽管这种洋务活动本质上存在不可否认的种种弱点,但是也不能否定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洋务运动已经成为当时清政府的国策,成为当时整个社会风气和行为,成为当时朝廷内外人们议论的中心,它涉及面广,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官督商办”经营方式是洋务运动从“自强”转而“求富”后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形式。历年来,不少同志在论述“官督商办”经营方式的历史作用时,把它与民族资本的发展对立起来,说它是早期的官僚资本,起了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作用。本文现就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